三毛流浪记的父亲是谁

如题所述

三毛流浪记的父亲(作者)是张乐平


内战时,张乐平回到上海,眼看着大批难民涌入,人们居无定所,很多孩子前一天还活蹦乱跳的,第二天就阴阳永隔。痛心于这些活生生的社会景象,他创作了《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等作品,并多次表示:“画三毛就是画自己。”故居展出的主题也都大量围绕三毛,从弄口望进去,一整墙的“三毛画壁”引人注目,四格漫画的样式一路呈现着经典的“三毛”形象。庭院里可爱的三毛雕像萌翻了众人,它是上海油雕院杨冬白先生的作品。展厅的三个展柜里藏着三块看不见的触摸屏,把《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三毛外传》三本书全数嵌入,观众可以很方便地翻页浏览。

1992年张乐平去世后,其子女居住条件并不宽敞,但他们没有将父亲的书房改作它用,尽量保留着原有面貌。故居里还陈列了张乐平生前的部分收藏品,包括明成化青花瓷笔筒、清代《吴友如画宝全集》等。一楼则计划打造成小型展览室,选取张乐平的代表画作及生平介绍等资料。张乐平故居将尝试探索多层面展示与开发,力争使“三毛之父”的精神内核传播得更为深远,让参观者能够充分了解这位画家的创作脉络及艺术风格。

有形的故居及画作,让张乐平的创作心路变得可触可感,那么,他对艺术的精诚追求更是留给后辈的无形精神财富。


著名国画家戴敦邦感佩于张乐平“全面扎实的基本功”。他以《三毛从军记》为例,“仔细看漫画中三毛的帽子,在不同场景里都会呈现细微的差别,甚至连脚趾头都有‘戏份’,活灵活现”。他曾看见张乐平经常重复地画同样的画稿,画得不自然重画一张,画得不准确又画一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事实上,除了漫画,张乐平在年画、速写、素描、水彩、剪纸等领域都造诣颇深,这无疑令他的艺术创作愈发饱满立体、互为滋养。

曾自编自导电影《三毛从军记》的导演张建亚说,近些年流行的艺术形象不少,但像三毛这样能被读者视为家人、友邻的,则实属罕见。“三毛的性格可爱、善良、顽皮,也有缺点,每个人似乎都可以将他的一部分附着在自己身上。这种幽默感绝不逊于国际上的经典漫画形象。更难得可贵的是,包括三毛在内,张乐平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当时流浪儿童和被压迫者的生存状况,散发着人性光辉。”

几十年来,三毛系列连环画走出国门,法、英、韩等多语种版本陆续出版。今年2月,在被誉为顶级漫画节的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上,法文版《三毛流浪记》摘得文化遗产奖,这也肯定了这部作品在世界漫画史上的重要意义。


一九八九年仲春时节,喜称自己是“唐人女子”的三毛,带着一身世界的风尘来到上海。这是她多年来第一次回大陆寻根,她曾在不同的场合说起过她这次来大陆的不平静的心境——“近乡情怯”,但她还是怀着最急切的愿望来了。

作为作家的陈平为什么将自己的笔名取为“三毛”,又为什么此一刻要急切地认张乐平先生为自己的父亲?


对此,三毛说,在自己三岁的时候,看了今生的第一本书,就是张乐平先生的漫画集《三毛流浪记》,那本书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后来等到自己长大了,也开始写书了,就以“三毛”为笔名,作为对张乐平先生所创造的那个三毛的纪念。三毛说,在自己的生命中,是张乐平先生的书,使得自己今生今世成了一个爱看小人物故事的人,她永远感谢张乐平先生给了自己一个丰富的童年。说着说着,她用刚学的上海话说:“爸爸是三毛之父,我是三毛,三毛不认三毛的爸爸,认谁做爸爸呀?”那一刻,四十岁已出头的三毛,完全是一个忘情地在慈父面前撒娇的小女孩,并且是那样的纯情和自然,完全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

对于作为台湾著名女作家的三毛认自己做父亲这样一件事,张乐平先生也认为这是自己生平中的一件快事,他说:“没想到我画三毛‘画’出一个真的女儿来,我真的很开心!在这之前,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一位负有盛名的女作家自认为是我的女儿,这太出乎我的意外了。但这一切,现在已经成真。”

张乐平先生很慈爱地介绍说,三毛是个极富有感情又极易动感情的人。她那诚挚而又炽热的感情不时感染着我们。她一到家,就情不自禁地吐露自己思念故土、思念亲人的情愫。她对我们说,当她乘上回大陆的飞机的时候,内心就翻腾得厉害,但强制自己不要让夺眶而出的泪水坏了淡妆过的容颜,可是飞机一着陆便再也控制不住横流的热泪了——索性痛痛快快地哭出声来!她说自己实在太激动了。


三毛此时也陷入一种极端的忘情中说:“飞机一着地,就强烈地感觉到,就要到家了。尽管近乡情怯,但能不激动么?!现在我到了爸爸身边,但有时还会觉得就像在梦中一样。我好幸福噢!”

在交谈中,三毛不时地对着张乐平先生一口一个“爸爸”地叫不停,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她内心里对于此行认亲成功的满溢的幸福感。而对此,她丝毫不掩饰。

张乐平先生也不掩饰自己内心里对于这个来自台湾的女儿的喜爱。他说,三毛到达那天,自己从电话里知道了她要到家的准确的时间,尽管自己身体不太好,还是早早守在弄堂口盼望她的到来。而三毛一来,就完全像到了自己的家,一点生分也没有,爸,妈,叫个不停,像久别重逢的亲人。她曾深情地对自己说:“爸爸,谢谢您创造了我的笔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