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名人故事作文600字

如题所述

  读书已成了我生活的重要内涵.我喜欢读春季的鸟语花香,读夏季的雷鸣雨飘,读秋季的梧桐落叶,读冬季的冰封雪塑.还有课后,我和同学们常聚在一起,为梁山好汉喝彩,因火烧赤壁兴叹,随黛玉葬花落泪,被保尔精神鼓舞,我们一起体味独孤九剑后的超然境界,品悟金戈铁马后的历史风云,有时还会因分歧争得面红耳赤,而更多的时候则是会心一笑.
  每个人,也许都会有类似的梦.我们无法丈量自己生活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得越来越累!”
  这让我想起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24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热爱艺术,热爱祖国,一生中给人民留下了几千幅优秀作品。 徐悲鸿从小家贫,十七岁就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为替父亲医病,家里变卖了一切能卖掉的东西。但是有一天,当悲鸿要去参加一位乡亲的婚礼时,母亲却小心地打开一个纸包,拿出一件她亲手缝制的绸衫说:“我没出嫁的时候就养蚕,自己却没有穿过绸衣,我们家里也从来没有人穿过绸衣。 可我早就有一个心愿,要让我第一个儿子穿上绸衫。”母亲轻声地说着,苍白的脸泛起一丝笑意。悲鸿异常惊愕地看着母亲,她从未见母亲眼睛里有过如此激动和幸福的光彩。 悲鸿穿上绸衫,去参加婚礼。酒宴上,忽然有人惊叫了一声:“哎哟,什么东西被烧着了?”悲鸿低头一看,自己的绸衫正冒着一缕清烟呢!原来,邻座一位客人不慎把没有熄灭的烟头扔到了悲鸿身上。悲鸿连忙用手指弹掉烟头,可崭新的绸衫上却留下了一个瓶口大小的窟窿。 徐悲鸿难过极了,感到对不起母亲。从此以后,他便发誓不穿丝绸,不吸香烟。他成名之后,许多朋友见他一身布衣,纷纷赠送他做工精巧的绸衫,但徐悲鸿都一一婉言谢绝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1-24
王云樵 建国以来,能有幸与开国总理亲切握手并用乡土语言交谈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喝着灌河水长大的,在音乐界被誉为苏北“阿炳”的王云樵就是少之又少中的一个。
王云樵,男,原籍响水县南河镇新南村,生于1916年10月,1976年在响水县六套中学任教时不幸落水作古,终年60岁。
王云樵全家喜爱器乐,祖父辈、父叔辈乃至同辈,均善于演奏萧、笛、三弦、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百里范围,无人不知。王云樵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音乐艺术的熏陶,对器乐兴趣十分浓厚,且天资聪慧,加之勤奋好学,十岁左右就弹得一手好琵琶。他尤其钟爱二胡,可以说无论他在何时见到了二胡,总要拉上一曲,无论他在何地只要听到胡琴声必定停步静听,难怪有人戏称他“二胡痴”。王云樵七岁时就读于公立双港小学,16岁考入上海泉章中学。在校期间他不仅刻苦学习书本知识,且潜心学习乐器,四处拜师,八方讨教,艺技大增,水平日长,常被邀请参加演奏二胡,深得听众欢迎。
1949年解放前夕,他在家乡参加了文工团。50年代初被调至省歌舞团任琵琶演奏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被错处返乡,直至故世。
王云樵擅长二胡、琵琶演奏,也热衷于曲目创作。他所创作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当时社会的乐坛所需,而且,有些精品已成为传世之作。如在解放后,他看到新生的灌河春意盎然,在欣喜感叹之余,一气呵成写成了二胡独奏名曲《波摇金影》,此曲被评为全省器乐曲目创作一等奖;他在省歌舞团期间所创作的琵琶独奏曲《甘雨灌田》,参加全国比赛时被评为第二名;他在深入江都体验生活时,与江苏名人钱静人一起共同挖掘,整理了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民歌的演唱者,著名歌唱家薛飞在演唱该民歌时,基本上都是由王云樵伴奏。另外他还有不少作品先后发表在《江苏音乐》、《江苏文艺》等刊物上流传全省,全国。如歌曲《小桃红》、《和平鸽》等。
1956年,全国举办第一届音乐周,王云樵以他独到的技艺,光荣地出席会议并参加演奏二胡伴奏《拔根芦柴花》。演出结束后,敬爱的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上台接见了全体参演人员。当总理与王云樵握手时,总理倍感兴趣地问他:“听说你被人称为苏北的阿炳,二胡拉得蛮不错嘛,你是苏北哪里人啊?”
“我是响水人。”
“哟,我们还是同乡呢。我是淮安人,民国之前响水就隶属淮安府嘛!”
当中央筹备拍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周总理还不忘这位同乡,邀请他参加编排工作。
1956年,毛主席到南京视察,江苏省歌舞团部分同志被抽调参加接待演出,其中就有二胡名家王云樵,他同参演的同志一起,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王云樵不愧是一位技艺超群、情感丰富、作品丰盈的人民艺术家。他虽已离世,但他的作品将永远留存于天地间,活在人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