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活动能力,没有采取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梁启超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⑴ 根据材料一,指出维新派在变法中有哪些失误之处。(6分)⑵ 材料二中,萧功秦认为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其分析的视角是什么?(5分)梁启超观点的立足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的现实情况怎样。(4分)⑶ 据材料三,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时有何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5分)

⑴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力量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6分)
⑵萧功秦:缺乏成熟的改革心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灵活多变的战略。其分析的视角是变法者个人的素质。(5分)
梁启超:立足于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小。(4分)
⑶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偏见),影响历史真实。(2分)
注意: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多方面收集史料,尤其要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3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