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得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如题所述

一、句子出处

语出《道德经》第33章: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二、句子解析

1、句子解释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善于了解别人的人是明智的,善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最智慧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只要有力量就可以了,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强大的。知足的人才能富有,努力不懈的人才最有志向。不丧失根基的人才能长久,身死而不朽的人才最长寿。


2、句子的启示

老子这段话告诉我们,要追求幸福的人生,我们必须做到四点。


(1)要有自知之明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其实就是一个“人生定位”的问题。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看自己。

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就是进步的开始。


(2)要坚持不懈

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真正的强者,不在于敢向别人挑战,更在于能向自己挑战!凡是能够说服自己,超越自己,征服自己的人,就具备了足够的力量来征服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挫折和不幸。


(3)要知足常乐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无可厚非。贵在自我满足才是富有的。拥有大量财富的人不一定能觉得富足,只有能够知足而淡泊财物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富有。要做到知足者常乐,就一定要经常审视自己,时刻保持一种豁达乐观的积极心境消除一切不合实际的物欲,排除那些不合理的诱惑,抵御那些想入非非的杂念。


(4)要有良好的心态

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要时时关注心灵的成长,让思想和精神永恒。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掌握他的宽度;但是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广度,但可以发掘生命的厚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07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善于了解别人的人是明智的,善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最智慧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只要有力量就可以了,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强大的。知足的人才能富有,努力不懈的人才最有志向。不丧失根基的人才能长久,身死而不朽的人才最长寿。
老子这段话告诉我们,要追求幸福的人生,我们必须做到四点
一是要有自知之明,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其实就是一个“人生定位”的问题。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观的审视自己,如同照镜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品质等进行自我评判,切忌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须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就是进步的开始。
二是要战胜自己。在大多数人眼里,成功就是战胜别人,超越别人,凡事都要比别人强。在平时,我们崇拜羡慕的是一个又一个战胜别人的强者。然而,探究一下他们成功背后的付出,我们就会发现,他们都是首先战胜了自己,才取得成功的。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真正的强者,不在于敢向别人挑战,更在于能向自己挑战!凡是能够说服自己,超越自己,征服自己的人,就具备了足够的力量来征服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挫折和不幸。“艰苦困苦,玉汝以成!”让我们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战胜自己,勇往直前,无畏无惧!
三是要知足常乐。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无可厚非。贵在自我满足才是富有的。拥有大量财富的人不一定能觉得富足,只有能够知足而淡泊财物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富有。要做到知足者常乐,就一定要经常审视自己,时刻保持一种豁达乐观的积极心境消除一切不合实际的物欲,排除那些不合理的诱惑,抵御那些想入非非的杂念。
四是要关注心灵成长。著名作家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要时时关注心灵的成长,让思想和精神永恒。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掌握他的宽度;但是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广度,但可以发掘生命的厚度。
第2个回答  2015-01-27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理解:
知道别人的优缺点,懂得什么地方用什么人,甚至还懂得利用别人的潜意识来控制别人,这样的人,只能说他是有计谋。
知道别人的优缺点,还能知道自己的行为模式、说话特点、脾气秉性等等,这样的人和别人交往懂得相互体谅,这才是有智慧。

总是爱和别人比,总是把别人比下去,就以为自己很厉害,就自以为了不起。其实战胜别人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你比那个人在某个方面懂得更多、力量更大而已。
真正的强者不和别人比,他们只会不断克服自己、不断超越自身极限。这样的人才会越来越强,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知道满足的人,懂得合理利用资源,不会贪欲无厌,懂得适可而止,所以他们会通过努力获得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而不会有非分之念,这样的人内心富足。
明知道有困难被白眼,但还是要厚着脸皮迎难而上的人,进去心强大,敢于挑战自己、敢于挑战未知的风险,说明他给自己订立了宏大的志向。

终生都在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践行,不抛弃不放弃,却过着简单的生活,为了超越自己原有的成绩,一辈子都在努力、都在奉献的人,这种人让人敬仰,人们会长久的记住他的品格和功绩。
为了理想为了人民为了胜利,而不畏自身困境而勇于献身的人,他们的精神不灭,永存于世!

注意:
呼应第四十四章、第四十六章。

注释:
知,知识、知晓。智,计谋、智谋。明,智慧。
力,体力、力气。志,长远而大的打算、志向。寿,长寿。

译文:
认识别人是智谋,认识自己是智慧。
战胜别人是有力,战胜自己是强大。
知道满足的人富有,顽强前进的人有志向。
不失所追随的人长久,身死而精神不灭的人长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7-20
1.句子出处
语出《道德经》第33章: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句子解释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善于了解别人的人是明智的,善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最智慧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只要有力量就可以了,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强大的。知足的人才能富有,努力不懈的人才最有志向。不丧失根基的人才能长久,身死而不朽的人才最长寿。
启示:
老子这段话告诉我们,要追求幸福的人生,我们必须做到四点:
一是要有自知之明,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其实就是一个“人生定位”的问题。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观的审视自己,如同照镜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品质等进行自我评判,切忌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须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就是进步的开始。
二是要战胜自己。在大多数人眼里,成功就是战胜别人,超越别人,凡事都要比别人强。在平时,我们崇拜羡慕的是一个又一个战胜别人的强者。然而,探究一下他们成功背后的付出,我们就会发现,他们都是首先战胜了自己,才取得成功的。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真正的强者,不在于敢向别人挑战,更在于能向自己挑战!凡是能够说服自己,超越自己,征服自己的人,就具备了足够的力量来征服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挫折和不幸。“艰苦困苦,玉汝以成!”让我们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战胜自己,勇往直前,无畏无惧!
三是要知足常乐。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无可厚非。贵在自我满足才是富有的。拥有大量财富的人不一定能觉得富足,只有能够知足而淡泊财物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富有。要做到知足者常乐,就一定要经常审视自己,时刻保持一种豁达乐观的积极心境消除一切不合实际的物欲,排除那些不合理的诱惑,抵御那些想入非非的杂念。
四是要关注心灵成长。著名作家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要时时关注心灵的成长,让思想和精神永恒。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掌握他的宽度;但是我们无法延伸生命的广度,但可以发掘生命的厚度。
第4个回答  2017-08-02
能够了解人性人心者才算是智者,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能够了解世事人心者才能智慧处事,然而只有了解自身的优劣者才能真正学会做人。知道自己的长短,才能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不亢不卑,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知人者智”是洞察于外,而“知人者明”就是明心见性了,佛说明心见性,可见真我,谓之“佛”。若前者是智慧,后者则是大智慧了。
——————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这两句话其实是和前面两句呼应的,战胜别人靠的是“力”这个力不仅仅是武力,还有智力,只有世事洞明洞察人心,才能常胜不败,不过战胜别人需要的是“力”,能够证明的获得和证明的也只是“力”,就算你独孤求败,但最多也就能为你赚取财力、权力而已。你终究战胜不了自己,因为战胜自己,你首先就必须要了解自己,能够明心见性,能够有大智慧,同时还要有大毅力。
一个人有大智慧还有大毅力,这样的人难道不才是真正的强大吗?

而一个人有了大智慧,明心见性之后,所面对的人生无非就是两种选择,出世或者入世。
出世容易入世难。

对于一个有大智慧和大毅力的人来说,安贫乐道,做一个隐士,虽然生活可能清苦,却可以做到内心平安喜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而出世对于一些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代表着醉生梦死,纸醉金迷,但对于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来说,自然之道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磨砺,他们甚至会腐蚀自己,让自己迷失,堕落。更不要说时间的那些人心险阻,那些烦恼世俗。
如果明白这一切依然还要坚持走出去,要去担当世事,那么必然是他心中有大理想大抱负。
太史公曾说:“舍我其谁”
地藏菩萨有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这两位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他们未必不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未必不知道只要放下心中的抱负和担子,就可以不必面对那些人生的苦痛,就可以找个山明水秀的地方住下来
可以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可以希是陋室惟吾德馨。
可以安享晚年,平安喜乐。
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除了他们有担当,有使命感之外,还因为他们的人生中有更高的追求。
诗人海子说: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
他知道这样活着容易,但是他终究没有成为这样的人。
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们的内心不允许他们成为那样的人。
所以他们死了,但是他们还活在我们心中。
古人云不朽有三:立功、立德、立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