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3-15
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
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
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的东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
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
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
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第2个回答  2019-11-15
1、
大学生心理问题
客观方面
  与国中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後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心理问题就开始慢慢呈现。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後,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夥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
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裏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
工作主动性
,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也是造成
大学生心理问题
的一个因素。
  2、大学生心理问题从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著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著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裏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於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後感到
理想与现实
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从而心理问题开始出现问题。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後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心理问题就开始产生了,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心理问题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後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
个性发展
第3个回答  2022-03-04

在宿舍比不上在家,每天自己的事情特别多,特别是与舍友相处时,难免会因为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差异等方产生一些冲突,导致彼此之间的关系产生隔阂。如果产生矛盾,尽量避免争执,最好能够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互相换位思考、互相体谅,才能有利于宿舍关系的和睦。如果是因为一些生活习惯问题,大家可以一起商讨制定一个宿舍内的行为准则,大家一同遵守, 能够避免很多不愉快的产生。大学与高中截然不同,在学习方面不再有老师的督促,在生活方面也没有了爸爸妈妈悉心的照顾,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能够依靠的就只有自己。而大家都是爸妈的掌上明珠,一时很难适应这样的生活是很正常的,可能刚开始大家会觉得很累,但是适应后就会认为这样的生活其实是很充实的一些同学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参加学生组织,例如学生会、社团组织,或要不要竞选班干部等等。其实这类学生组织并没有“非参加不可”的必要性,所以大家不需要纠结。如果你想要在大一时多参加活动、积攒一些经验,那么就可以去大胆报名,大胆地去尝试,参加这类组织能够很好地锻炼你的个人能力。可如果你更倾向于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日后能更好地对专业课内容进行研究,那就大可不必参加,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图书馆看看书,或从其他方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第4个回答  2022-02-23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第5个回答  2022-03-15



(1) 自我意识发展不足。我国传统教育常要求“顾大家、弃小家”、“要为别人着想”、“要替家人想一想,为父母想一想”。这种教育本身无可厚非,但其基础是我们有了足够的自我意识。然而,由于基础教育阶段自我意识教育的缺乏,到了大学教育阶段,大学生连自己是谁,自己有什么特点、自己有什么理想、自己到底喜欢学什么专业都不知道,因而易陷入迷茫和困惑。

(2)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技能缺乏。大学生渴望获得亲密的人际关系,又不知道如何建立,在大学生尤其在大学女生中,要么建立边界不清的同学关系,要么建立不良的同学关系。这常常是因为她们原生家庭人际沟通模式的简单化(以她们为中心)或不良,以及在基础教育阶段人际沟通技能练习机会的缺乏。

(3) 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大部分大学生的情绪体验是健康的,但也有一些同学有比较多的孤独、紧张、抑郁、焦虑等体验,让他们有更多的积极情绪称验也是高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