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县的经济

如题所述

199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45930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工农业总产值73990万元,分别是1949年的8.7倍、9.7倍;1978年的2.6倍、3.2倍。3种产业构成比例:第一产业由1949年占86.98%,1978年为56.91%,1990年为45.25%;第二产业由1949年占0.93%,1978年上升为25.4%,1990年为25.5%;第三产业由1949年占12.09%,1978年上升为17.69%,1990年为29.25%。
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5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60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1.18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98亿元,增长9.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5.5:46.3:28.2调整为25.6:46.0:28.4。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1%,同比上涨2.1%,其中:食品类上涨4.7%;烟酒类上涨1.2%;衣着类涨5.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3%;居住类上涨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推广科学技术,1957年取得糖、蔗、麻、花生、水果全面丰收。1958年秋成立人民公社,由于大刮“共产风”、浮夸风和瞎指挥,加上3年自然灾害,全县农业生产连年下降,农民生活极度困难。1962年,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体制下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开始回升。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大搞“穷过渡”,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发展缓慢。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985年后,进一步完善生产责任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开始奔向小康生活。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7824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1949年增长4.98倍,比1978年增长2.18倍,年均递增6.7%,农民人均纯收入857元,比1978年增长8.85倍。
2008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4.32亿元,增长4.9%。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县级龙头企业31家,农产品营销大户257个,带动全县茶叶、食用菌、兰花、香蕉、麻竹等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农业品牌争创力度加大,“南靖兰花”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全县新增省级名牌产品6个、著名商标1个、绿色食品2个。农业科技意识加强,全县共引进推广咖啡等农业新品种4个、果实食心虫物理防治等农业新技术4项,建立了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等6个农业示范园区。2011年12月30日经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审,确定南靖县为“中国金线莲之乡”。
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12.98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1.03万亩;水果种植面积23.2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9.9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4.67万吨,比2011年同期下降1%。其中:稻谷产量4.01万吨,与2011年同期持平。水果产量41.7万吨,比2011年增长6.2%;肉类产量5.0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长9.2%;蔬菜产量31.6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长1.6%;食用菌产量5.5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长0.3%;水产品产量1.2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长3.3%;茶叶产量1.45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长11.9%。 民国38年(1949年),南靖工业只有发电、印刷2家工厂,从业人员仅有10人,年产值0.11万元(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工业生产。1955年以后,经过对私营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创办国营和集体工业企业,到1957年已有23家工业企业,从业人员3943人,工业产值444万元。1958年“大跃进”中,工业一哄而上,搞“大炼钢铁”运动,战线拉得过长,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许多企业也由于原材料供应脱节、产品质量粗劣而停产。1961~1963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工业进行整顿,工业生产开始走出困境向前发展。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生产计划不能完成,不少企业亏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企业管理,落实经济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调整产品结构,工业生产发生显著变化。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6166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比1949年增长1572倍,比1978年增长6.6倍。预算内17家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853.2万元,其中利润896.3万元,税金956.9万元。已形成食品、化肥、机械、造纸、建材、电子、轻工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004全部工业总产值80.25亿元,增长41.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家,规模工业产值47.55亿元,增长82.5%,增幅居全市第一;全部工业百元产值含税率1.34%,提高0.1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5.02亿千瓦时,增长23.2%;工业品产销率99.5%;工业税收1.07亿元,增长58.1%;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由上年的56.8%提高到62.6%。
截止2005年,全县共有民营工业企业1018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4.4%,实现产值69.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7%;民营规模工业61家,占规模工业总数的71.7%,完成产值40.9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87.5%。
一批企业集团不断做大做强,成为本行业的龙头企业,万利达集团年销售额35亿元,进入年度全国家电品牌影响力50强,产品销售额连续5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三强;闽星集团新办闽航发特种钢、富全合金等企业,年产值3.3亿元,年纳税突破1000万元。
民营工业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源。2004年,民营工业共上缴税收8947万元,增长74.4%,占财政总收入的48.3%,占财政总收入中的国地税收入的58.2%,占工业税收的83.4%。初步形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冶金机械、水力发电、造纸包装、建筑建材等六大产业集群。
民间资本成为投资的主要形式。2004年在建民营项目143个,占项目总数65%,完成投资8.9亿元,占年度投资总额的68%。创办了民营南靖实验中学和新中山幼儿园。产业链不断延伸,民营企业成为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以县内优势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万利达从单一的黑白电视机向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的影音、医疗器械、小家电等系列产品拓展,生成了省在建重点项目。南靖县第一个以企业品牌命名的万利达产业集群建设项目。
2009年重奖万利达科技、优科能源、漳州国绿太阳能等19家荣获品牌商标和高新技术称号的企业;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知名字号2个、省级著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产品4个、市级知名商标4个,万利达集团荣获“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称号,“南靖制造”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万利达获得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两项产品被认定为“省2009年自主创新产品”,一项产品获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三德利油漆涂料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家;LEB路灯研制开发等9个项目分别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6·18总体成果连续七年保持全市第一。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能源公报制度,成立县节能监测站,实施港兴纸业等10项节能重点工程,漳州美利得生物工程等8个循环经济项目。
2012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24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工业增加值完成6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2.1%。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1家,总数达150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9%;规模工业增加值57.34亿元,增长25.0%。规模工业品产销率98.4%。“3+3”产业完成产值1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占规模工业产值74.7%。其中电子行业产值31.4亿元,下降7.1%;机械装备行业50.8亿元,增长40.4%;食品加工行业41.3亿元,增长38.1%;印刷包装行业21.4亿元,增长13.1%;生物科技行业2.7亿元,增长54.8%;新能源行业9.8亿元,下降1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