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百科全书》称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之父”的人是谁?

如题所述

  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李大钊 分类:学海拾贝 李大钊先生1918年1月(另有1917年12月和1918年2月两种说法)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12月当选为北京图书馆协会中文书记,1920年7月改为教授兼图书馆主任),任期5年。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时年方29岁。李大钊在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期间,广泛采购藏书,改革服务与管理工作,很快使北大图书馆由一个封闭式的藏书楼,转变成为中国第一所新型的近代图书馆,因而,他被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

  相关资料:

  李大钊与北京大学图书馆
  http://www.topol.cn/TopOL_Edu_News/2006/2_26/0cd542525e0826ce.asp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最早的培育者,而且还是一个造诣颇深、成就卓著的图书馆学家。在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他对图书管理的技术精益求精,对师生服务态度极为热情,堪称现代图书馆员的楷模。李大钊为北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18年1月,李大钊接到原北大图书馆主任章士钊的邀请信。后者约李大钊代替他继任图书馆主任职务。李大钊立即从上海赴京,来到北大,受聘为北大图书馆主任。当时的北大图书馆没有今天这么大,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李大钊认为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员不只是保存书籍不受损,还要使各种图书发挥应有的效用,符合教育的性质。为彻底打破传统藏书楼格局,他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1、修改借书规则。他发布公告,对于借还书手续和方法、允借图书的种类和限量、孤本书的借阅限制、图书借阅期限、超过期限的处罚办法、损坏或遗失图书的赔偿以及校外借阅等都做出了细致的规定。他提出的这些新规定,有很多都是开中国图书馆业之先河,有效地改变了图书流通缓慢的状况。

  2、实行个人藏书资源共享。他提倡个人把藏书带到学校图书馆,让其他师生在馆中阅读;还号召向图书馆捐赠书刊,并带头执行。他先后捐赠中外文书刊三百四十多册。

  3、成立阅报室。他将过期报刊汇集起来装订成册,要求学校各办公室所订报刊不要丢弃,每十天或半月送交图书馆一次,并联络各办公室采取协商分购方式,以求种类齐备,又避免重复。

  4、采购图书时注意外文图书的购藏1918年10月,北大沙滩红楼新校址建成,北大图书馆搬到沙滩红楼办公。在迁馆期间,李大钊为方便北大师生不间断地借到书而发布告:“每日上午闭馆,下午及晚间仍在旧舍开馆。”李大钊为改变图书馆面积小,人多拥挤与书籍欠丰等现状,设法扩充了图书馆的面积,使新馆馆部占了四层楼第一层的大部分。馆部共分21个书库,6个阅览室;东南角一连两间,外间为会议室!内间为李大钊主任办公室。中文书籍扩大到二十余万册,外文书籍二万余册。同时,他还把自己留日带回来的《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大学经济论丛》、《早稻田讲演集》和有关中国问题研究的多种书籍全部赠给北京大学图书馆。

  为方便读者,他将图书的分类与目录作了相应的改变,按“开架式”以图书的性质分类,便于读者随时翻阅,体现了图书馆就是研究室的精神。他依照《杜威分类法》将馆藏外文图书加以改编,组织馆员自制一套卡片目录放在第四阅览室。李大钊对欧美图书馆“开架式”作过一段实践,认为这是办图书馆的新趋势。

  李大钊十分注重对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训练。他深知“书籍的完整,藏书的充分利用,对读者要求的满足以及图书馆的政治面目,都取决于图书馆的技术问题。”为提高对技术问题的认识,图书馆内部工作必须职责分明,有章可循。他亲自主持制订了《图书馆试行条例》十三条,每条均有具体的职责范围。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训练是提高图书馆技术问题的关键。李大钊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训练看作“是关系中国图书馆前途的事情,也是关系到中国教育前途的事情。”他十分重视图书馆学,在工作之余,兼讲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图书馆学课;并于1921年12月1日,在北京《晨报》上发表《美国图书馆员之训练》一文,详细介绍美国图书馆学校的发展情况。

  李大钊在图书馆工作中,洋溢着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气魄与师德风范。他为人诚恳、朴实,热情接待向他求教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地畅谈自己的观点;还经常从书架上取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指导进步学生针对中国革命问题,有的放矢地阅读。李大钊业务熟练,每本书放在哪排书架上,都心中有数。他既是主任,又是馆员。

  当年的北京大学,是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一代名人荟萃的最高学府。1918年10月,毛泽东来京,在李大钊手下任图书馆助理员。毛泽东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深得李主任的赞扬。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学识对毛泽东有一定的影响,使毛泽东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

  陈独秀与李大钊的理想一致,关系甚笃。二位常在图书馆办公室隔桌而坐,亲切品茗交谈。他们共同酝酿的《每周评论》于1918年12月22日创刊。该刊多是短篇文章,重在批评时弊。它与《新青年》都是以宣传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宗旨。李大钊任职不久,北大图书馆办公室就成为中国革命播撒共产主义种子的发祥地,成为革命领袖凝聚智慧的摇篮。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由北大进步学生组成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收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设立一个小型图书馆,名为“亢慕义斋”(共产主义的译音)。如今的北大图书馆内仍保存着盖有“亢慕义斋”图章的图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和《每周评论》成员都常在李大钊办公室讨论社会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评议国内外大事。国内外、校内外的革命青年专程来访者络绎不绝。朝鲜、日本的革命党员也来北大图书馆办公室拜见李大钊,受益匪浅。在北大教授中,李大钊德高望重,铁肩担重任,既是教授,又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李大钊在北大图书馆任职虽只有5年,却把图书馆由半封闭状态转变为开放式图书馆;由被动的借阅图书转变为主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坚强阵地;由与社会隔绝到成为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中心。李大钊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在北大图书馆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为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起到了披荆斩棘的奠基作用。这对于我们在新时期如何搞好图书馆的工作,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李大钊

  http://cache.baidu.com/c?word=%C0%EE%3B%B4%F3%3B%EE%C8%2C%B1%B1%BE%A9%3B%B4%F3%D1%A7%3B%CD%BC%3B%CA%E9%B9%DD&url=http%3A//www%2Elib%2Epku%2Eedu%2Ecn/zhinan/ldz%2Ehtm&p=873b861c85cc42aa08e2957b4f0795&user=baidu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夏毕业于天津北洋法政学校,同年冬赴日留学,入东京早稻田大学,读政治经济本科。1916年5月,因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辍学回国。1917年底入北大任职,翌年1月接替章士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1920年7月改为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在政治、史学等系讲授课程。
  李大钊在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期间,广泛采购藏书,改革服务与管理工作,很快使北大图书馆由一个封闭式的藏书楼,转变成为中国第一所新型的近代图书馆,因而,他被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
  李大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于民族解放事业。在北京大学他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创办了《每周评论》,积极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年10月,在北大图书馆召开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历任中共第二届、三届和四届中央委员,国共两党在北方地区的负责人。1927年4月,被军阀张作霖逮捕杀害。遗著编有《李大钊文集》。
  北京大学图书馆“名人文库”有李大钊研究专藏。
  李大钊
  http://guoxue.baidu.com/page/renming/c0ee/b4f3/c0eeb4f3eec8.html

  李大钊,(1889~1927)无产阶级革命家、图书馆事业活动家。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留学日本,参加反袁世凯运动。回国后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1918年2月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12月当选为北京图书馆协会中文书记。1920年在北京女子高师兼课,讲授图书馆学术,介绍国外图书馆知识,并在《晨报》上发表有《美国图书馆员之训练》一文,详细介绍了美国图书馆学校从1878年至1895年的发展情况。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组织开设了我国最早的专以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图书馆,命名为“亢慕义斋图书室”,收藏图书杂志数百部,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工钱、劳动与资本》、《工人周刊》、《新青年》、《先驱》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他在1919年的《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二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辞》一文,是图书馆学重要历史文献。他认为图书馆和教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图书馆已不再是藏书的地方,而是教育机构。主张图书馆增加复本,采用开架选择图书,方便读者研究,预见这是“图书馆的新趋势”。他有关图书馆事业的著述和其在图书馆工作的实践,阐明了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指出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开创了我国图书馆宣传马列、宣传革命的优良传统。在创建中国共产党活动中,功绩显著,并发表有许多著名文章。1924年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927年4月6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遗著有《李大钊选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