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二 砂岩和粉砂岩的观察描述

如题所述

【预习内容】

常见砂岩及粉砂岩的类型、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习砂岩和粉砂岩手标本及薄片的观察描述方法。

2. 掌握砂岩及粉砂岩的粒度分类与成分分类,学会正确命名,初步分析其形成环境。

【实验内容】

观察和描述以下各种砂岩及粉砂岩标本及薄片: 铁质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含海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及铁质粉砂岩等。

【实验指导】

一、砂岩和粉砂岩观察及描述的一般程序

砂岩和粉砂岩观察及描述的一般程序为: ① 岩石的颜色; ② 岩石的结构; ③ 岩石的成分; ④岩石的沉积构造特征; ⑤成岩后生变化; ⑥命名; ⑦岩石成因分析。

二、砂岩和粉砂岩手标本的观察描述内容及方法

( 一) 岩石的颜色

砂岩和粉砂岩的颜色反映其组成成分和形成环境,必须认真描述新鲜面的原生色,有意义的次生色也应描述。岩石的颜色往往不是单一的颜色,描述时主要颜色放后,次要色放前,如紫红色、灰白色、黄灰色等。

( 二) 岩石的结构

1. 观察碎屑颗粒的结构,如粒度、分选性、形状、表面特征等

( 1) 目估各粒级占碎屑总量的百分含量 ( 即将碎屑颗粒总含量视为 100%) ,按粒度结构分类命名原则给予结构命名并确定分选性。

( 2) 观察碎屑颗粒的磨圆程度,分主次描述,如主要为次棱角状的,个别为圆状。如果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描述为次圆状-次棱角状。

另外球度、形态及表面特征明显的、有意义的也应描述。

2. 观察和描述填隙物的结构

杂基多为细粉砂和黏土,尤其在粉砂岩中黏土含量就更多些,手标本表面上较疏松,因而碎屑颗粒较突出,如果黏土发生重结晶则较硬。对砂岩而言,尤其要认真估计含量,因杂基含量 <15%者为净砂岩, >15%者为杂砂岩。胶结物的结构用肉眼则不易识别,需在显微镜下观察。

3. 观察和描述胶结类型

( 三) 岩石成分

1. 观察和描述碎屑颗粒成分

( 1) 岩屑的种类及其含量。对于砂岩,当因颗粒小而不能分辨岩屑种类时,目估岩屑总含量,岩屑种类待磨薄片后详细鉴定。

( 2) 主要碎屑矿物的特征及含量。对主要碎屑矿物应肉眼鉴定描述特征并目估百分含量,为岩石正确定名提供矿物含量的依据。常见碎屑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等,其特征如下:

石英碎屑 无色、透明、粒状、无解理,具油脂光泽,硬度 7,大于小刀。

长石碎屑 肉红色或灰白色,粒状或长板状,但均有磨蚀,解理发育,解理面为玻璃光泽,有时可见卡式双晶或聚片双晶,硬度 6,大于小刀。

云母碎屑 常见有白云母和黑云母,常沿层理面分布,闪闪发亮。

白云母碎屑 白色,小片状,具丝绢光泽。

黑云母碎屑 黑色或褐色,小片状具丝绢光泽。

目估每种碎屑百分含量时,把碎屑总量看成百分之百,然后目估每种碎屑所占百分含量。注意要选择成分分布均匀的部位或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目估。

( 3) 重矿物种类和含量。重矿物一般含量小,颗粒小,只有大者肉眼可见,若能清楚观察到应尽量鉴定。常见的重矿物有绿帘石、电气石、锆石、磷灰石、辉石、角闪石等,可根据颜色和晶形鉴定。

( 4) 沉积特征矿物及含量。

常见特征的沉积矿物有海绿石、黄铁矿等。

海绿石 绿色、橄榄绿色、黄绿色,粒状,在岩石中呈星散分布或成层分布。

黄铁矿 亮黄色,金属光泽,粒状或立方体晶形,岩石中呈星散分布或成层分布。

对碎屑成分的鉴定,主要是鉴定岩屑、石英碎屑、长石碎屑的特征及含量,以便对砂岩进行分类命名,并帮助恢复母岩类型 ( 表 12-1) 及推测所鉴定岩石的形成环境。

表 12-1 碎屑矿物组合与母岩类型关系

( 据裴蒂庄,1975)

砂岩根据石英碎屑、长石碎屑、岩石碎屑 ( 岩屑) 的含量,按砂岩三角形分类图进行分类 ( 图 12-1) 。

图 12-1 砂岩三端元分类法

2. 观察和描述杂基及胶结物的成分与含量

( 1) 化学胶结物: 应定出成分及含量。常见的胶结物有:

碳酸盐 加稀盐酸起泡者为方解石,加稀盐酸不起泡,但加浓盐酸起泡者为白云石。

硅质 浅色、断口致密,岩石坚硬。

铁质 氧化铁显暗红色,断口致密。

磷质 暗褐色,断口致密,加浓硝酸,再加钼酸铵出现黄色沉淀。

( 2) 杂基: 主要是黏土物质,浅色,比较疏松,无一定形态。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内。

( 四) 岩石的沉积构造特征

观察和描述标本中所见到的各种层理、层面或其他沉积构造特征。

( 五) 岩石成岩后生变化

观察和描述岩石是否有交代溶蚀现象,重结晶程度,细脉成分及穿切关系以及是否有新生矿物形成等。

( 六) 命名

在以上观察和描述基础上综合定名,原则如下:

1. 砂岩: 颜色 + 粒度 + ( 特征矿物) + 成分 + 砂岩

例如,灰白色含细砾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灰绿色细粒海绿石石英砂岩等。

2. 粉砂岩: 颜色 + 粒度 + 粉砂岩

例如,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灰色细砂质粉砂岩等。

( 七) 岩石成因初步分析

根据上述观察描述,初步分析砂岩及粉砂岩的形成环境。

三、薄片观察和描述要求

( 一) 碎屑颗粒结构的详细观察和描述

( 1) 在显微镜下用目镜微尺测量颗粒大小和各粒级百分含量,进一步补充或纠正手标本鉴定的误差。

( 2) 观察颗粒磨圆程度,按圆度四级分类,分主次描述。例如多数颗粒为次圆状或次棱角状,个别为圆状。观察是否有二次被搬运的颗粒,是否具有再生残余边的石英或长石颗粒。

( 二) 碎屑颗粒成分的详细观察和描述

1. 岩屑

主要分布在砾岩、岩屑砂岩中。在薄片中要正确鉴定岩屑类型,主要根据其中的矿物组合和结构,鉴定出岩屑名称,确定各种岩屑的含量,并要指出不同岩屑含量的主次,为分析物源区提供依据。

岩屑要尽量根据矿物组合和结构特征来确定岩屑名称,如花岗岩屑、混合花岗岩屑、花岗片麻岩屑的矿物组合非常相似,均由钾长石和石英、少量斜长石及少量黑云母组成。其区别为花岗岩具等粒中粗粒结构,混合花岗岩具有明显交代现象,如穿孔、蠕虫等,花岗片麻岩具有片麻构造,矿物有拉长定向特点,而且后两者的石英具明显波状消光现象,但有时在较老花岗岩中也可具波状消光现象,所以需要结合地质情况加以综合鉴定之。

( 1) 硅质岩屑为细晶和隐晶的集合体,干涉色为Ⅰ级灰,单偏光下无色但较脏。

( 2) 石英岩具有拉长的石英嵌晶结构。

( 3) 石英砂岩岩屑为具有硅质再生胶结的石英砂状结构。

( 4) 石英脉岩屑具有粗粒石英组成的齿状嵌晶结构。

( 5) 粉砂岩屑由粉砂和黏土矿物组成。

( 6) 泥岩屑由极细黏土矿物组成。其中常见水云母小片,具Ⅰ级干涉色。

( 7) 火山岩屑可根据其具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或细晶质来确定。薄片中少数为无色,多数具褐色。根据长石牌号、石英有无及黑云母和辉石、角闪石的出现,可确定火山岩屑类型。

( 8) 千枚岩和片岩岩屑可根据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黑云母等变质矿物和千枚状构造、片理构造等鉴定变质岩屑。

2. 石英碎屑

主要分布在砂岩和粉砂岩中。石英碎屑在薄片中为无色,透明,不具解理,正低突起,干涉色Ⅰ级灰白,最高Ⅰ级黄,一轴晶,正光性。除以上鉴定特征外,特别要注意观察石英的消光特征和包裹体特征。

具有均匀四次消光的石英碎屑主要来自岩浆岩,而具有波状消光的石英主要来自变质岩和部分岩浆岩,具裂纹状消光的石英来自受压力的母岩。

石英中的包裹体有矿物晶体和气态或液态包裹体,据其包裹体类型可分为两类:

⊙具矿物包裹体的石英: 包裹矿物为粒状或长柱状晶体,如锆石、磷灰石、电气石、黑云母、独居石、金红石等,包裹体无一定方向,具这类包裹体的石英主要来源于中酸性岩浆岩。若包裹矿物为电气石、矽线石、蓝晶石等,而且晶形多呈针状,含有这类包裹体的石英多来源于变质岩。

⊙具气态或液态包裹体的石英: 气态或液态包裹体要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为无色透明,低突起呈圆状或椭圆状小球,这些包裹体常排列成环带,平行颗粒边界,有时排列成平行或不平的条带,似解理或裂纹。具气态或液态包裹体的石英来自于中酸性岩浆岩。石英碎屑除单晶外,还有由两个以上石英晶体组成的多晶石英碎屑。多晶石英可来自中酸性深成岩和脉岩,也可来自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等。

石英碎屑可来自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来源于不同母岩来源区的石英碎屑特征亦不同。

⊙岩浆岩来源的石英: 来自中酸性岩浆岩的石英常含有锆石、磷灰石、电气石、黑云母、独居石、金红石包裹体,有的含有气态和液态包裹体。少数具弱的波状消光现象。

⊙来自火山岩的石英: 常为单晶,具有裂纹和熔蚀现象,无波状消光和包裹体。

⊙来自石英脉的石英: 单晶或具粗粒的多晶,多晶石英中颗粒之间为鸡冠状镶嵌,并具波状消光,具有较多的气态和液态包裹体。

⊙变质岩来源的石英: 来自片岩和片麻岩及混合岩中的石英,常为多晶和单晶的石英,它们具有明显的波状消光,常含有电气石、矽线石、蓝晶石等变质矿物包裹体,但无气态和液态包裹体,多晶石英中的石英晶体常有拉长和定向排列或有交代现象。

⊙沉积岩来源的石英: 来自沉积岩的石英是经多次搬运磨蚀再沉积的,因此外形圆滑,有时可保存再生边。但要注意与被溶蚀颗粒区别。分别统计不同来源区石英含量及总含量。

3. 长石碎屑

主要在粗-中粒砂岩中常见长石类碎屑,出现的长石主要是钾长石 ( 多为正长石和微斜长石) ,其次为酸性斜长石,中、基性斜长石少见。

薄片中长石无色、透明,具两组解理,低突起,正长石和钠长石低于树胶为负低突起,表面较脏。根据以上特点可与石英区别,各种长石之问的区别主要根据双晶类型来区别。

正长石 具卡式双晶或无双晶,有时可见条纹结构。

微斜长石 具有明显的格子状双晶。

酸性斜长石 具有明显的聚片双晶,可测定消光角来确定长石牌号,一般酸性斜长石聚片双晶比较窄且密。

长石易风化,正长石和微斜长石常风化成高岭土,使长石表面呈浅棕黄色、土状。一般情况下,微斜长石风化程度比正长石差。斜长石风化后易产生绢云母,其光性与白云母相似,只是呈极小的鳞片状。长石风化后透明程度减低。长石风化程度常分级表示,若是长石表面大部分被风化物质掩盖,则风化程度深; 若不及 1/4,则风化浅,两者之间为风化中等。可以根据风化程度来确定物源区风化程度或碎屑搬运距离的远近,如果有明显的两种风化程度的长石,说明是来自两个不同物源区。

长石主要来自于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和混合花岗岩。

分别统计各长石类型的含量和总含量。

4. 云母碎屑

常见白云母和黑云母碎屑。

白云母 在薄片中为无色,具闪突起,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最高干涉色达Ⅱ级末,近平行消光。

黑云母 在薄片中为深褐色,有时为浅绿褐,具很强的吸收性,解理平行下偏光方向吸收性最强,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干涉色为Ⅱ级。由于发生水化作用常降低其双折射率。

5. 重矿物

重矿物种类很多,不同组合可反应来源区的母岩性质。常见重矿物及鉴定特征如下:

电气石 绿色、黄褐色、蓝褐色、灰黄色,正中高突起,无解理,有裂纹,具强的多色性及吸收性,当 c 轴即纵切面延长方向垂直下偏光时吸收性最强,颜色最深,平行消光,一轴晶,负光性。

锆石 无色或浅褐色,晶形为短柱状或正方双锥,晶体较小,正高突起,平行消光,干涉色为Ⅱ-Ⅲ蓝、绿、深红色,有时可见环带结构。

磷灰石 无色、透明,晶体为短柱状、粒状,正中突起,干涉色为Ⅰ级灰,平行消光,负延性,一轴晶,负光性。

绿帘石 无色、黄绿色,具弱的多色性,正高突起,干涉色为Ⅱ-Ⅳ级,在一个颗粒上可见干涉色很鲜艳并且不均匀。

应统计各重矿物含量及总含量。

6. 特征矿物

常见特征矿物有海绿石、黄铁矿等。它们具有环境指示意义。其光学特征如下:

海绿石 为浅绿、黄绿、橄榄绿色,具明显的多色性,而呈细小鳞片状集合体者多色性不明显。正中低突起,最高干涉色可达Ⅱ级,但由于本身颜色影响,多数仍为绿色。

黄铁矿 不透明的立方体或呈褐色小方块。

( 三) 胶结物成分、结构特征观察描述

常见胶结物成分、结构特征如下:

硅质 无色透明,低突起,干涉色Ⅰ级灰,结构特征有隐晶质,显晶粒状,丛生和再生结构等。

钙质 无色透明,具闪突起,干涉色为高级白,发育菱形解理,聚片双晶,结构特征有显晶粒状、丛生、连生结构。

铁质 不透明,呈暗红色。

磷质 无色或呈浅黄色,突起中等,多为胶体非晶质,不显光性,有的重结晶具Ⅰ级灰干涉色。结构为非晶质、隐晶质、薄膜结构等。

( 四) 杂基成分、结构、含量描述

观察杂基成分特征,注意观察是否重结晶为大颗粒,并确定是原杂基还是正杂基等。统计含量,含量大于 15%为杂砂岩,反之,为净砂岩。

( 五) 胶结类型及支撑关系

镜下进一步观察鉴定,其内容见碎屑岩的结构观察与描述。

( 六) 构造特征观察

观察细微构造,如纹层理和复合层理、微递变、微冲刷及微细层理等。

( 七) 成岩作用及后生变化观察

砂岩中常见的成岩作用有:

胶结作用和固结作用 应注意胶结物的成分及结晶程度,胶结物的结构或世代关系,以便了解胶结作用的强度及固结历史。

压实及压溶作用 主要根据颗粒的填集程度 ( 是否紧密填集) 、颗粒间的接触强度( 由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缝合线状接触) 及胶结物的多少,颗粒变形,如云母弯曲、假杂基等来加以确定。

重结晶作用 砂岩的重结晶作用主要发生在填隙物当中,如方解石胶结物形成连生胶结; 硅质胶结物形成再生石英 ( 次生加大边) ; 黏土杂基转变成正杂基等均为重结晶现象。

交代作用及自生矿物的形成 交代作用的发生与外来物质的加入和介质 Eh、pH 条件的变化有关。通过对于矿物交代共生关系的研究,可以了解砂岩的成岩变化历史。

溶解、溶蚀作用 成岩后生观察交代溶蚀现象、重结晶、细脉穿插等现象。

( 八) 岩石定名

命名原则同手标本 ( 只是无颜色一项) 。

( 九) 砂岩成因分析

通过砂岩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研究,应对岩石的特点加以综合分析并作出某些成因推论和提出一些问题。成因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1) 从碎屑成分推断陆源区母岩的性质及大地构造状况。

( 2) 从成分成熟度推断风化作用的强弱和搬运距离的远近。

( 3) 从结构成熟度 ( 分选、磨圆及杂基含量) 及沉积构造特征推断搬运沉积介质的性质、搬运方式及对碎屑的改造作用,并推断沉积环境。

( 4) 从化学胶结物的成分、结构、胶结类型、自生矿物、颗粒接触关系等看成岩环境及成岩历史。

( 5) 从岩石及胶结物的颜色、成分推断古气候。

【编写实验报告】

请在铁质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含海绿石石英砂岩、铁质粉砂岩中任选1 ~ 2 种,进行标本和镜下鉴定,并提交鉴定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