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李白的友谊为什么伟大

如题所述

杜甫与李白的友谊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友谊概念,这是文人与文人,名人与名人的一段美好历史,德国有歌德与席勒的友谊,英国有拜伦与雪莱的友谊,这些友谊都是文人与文人名人与名人的美好友谊,历来为人所道。而李白与杜甫的友谊,应该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伟大诗人之间的一段美好友谊。
人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两个诗人,一点不沾钱,一点不带官的普通交往就会成为后人那样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美谈呢?
对此,我也是有过很长时间的思考的。最近我才明白过来了:原来,文人与文人,名人与名人的友谊,大多是以有始无终而作罢的,这样的名人之交,对于后人来说未免有一种太大的遗憾。而杜甫与李白的友谊,总算是以一种善始善终的方式完成的,这就是一个奇迹!一个至今在世界上都很少的伟大诗人之间的友好奇迹!
不过,我这样说,一定令一些人并不苟同的。因为,杜甫与李白的交往,从李白那边来说,能够找到的证据并不是很多,而从杜甫这边来说,只能说杜甫思念李白的诗篇不是一般的多,而是可以算作很多了。但是,据我在《杜甫与李白的从游与神交》的考证看,杜甫与李白的实际交往只有两年,前后四次,合计约有百日的样子。自从他们二人天宝四年(745)秋末冬初,石门一别之后,应该说,杜甫与李白始终处于失联的状态。尽管如此,杜甫从天宝五年之春到大历元年(766)之秋的二十余年时间里,始终没有忘记对于李白的思念之情。如果就杜甫方面来说,凭什么不能说这是很了不起的伟大友谊?郭沫若先生对于杜甫与李白的友谊也是极为重视的,他甚至说什么,杜甫与李白晚年仍然有书信往还的联系。实际据我在《杜甫与李白的从游与神交》一文中的考证看,从杜甫大历元年的诗来说,杜甫天宝四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与李白有过实际的互通,李白应该也没有得到过杜甫的新情况。所以李白已死四年,杜甫仍然认为他还在炼丹。
实际上,杜甫为人所知,不是在李白时代,而是在韩愈时代。这是不同时代赋予了杜甫与李白的特殊文化地位。我们今天所谓的李白与杜甫,实际是后来的文化的李白与杜甫,而不是现实的活的那个李白与杜甫。我们前面提到的歌德席勒、拜伦雪莱、包括中国宋代的苏轼黄庭坚,他们是同时代旗鼓相当的大诗人大名人之间的伟大友谊,而李白杜甫,就同时代而言,他们不是声名同赫的诗人。如果李白是太阳,杜甫当时连北斗星的一个星柄也不是,更不用说可以与月亮同辉了。但是,晚唐时代,一种失落主义的情怀压得知识分子喘不过气来。自从唐玄宗之后,唐代的各项指标,基本上是直线下跌的。唐朝穷了,唐朝弱了,这是唐代的士族百姓不愿接受的事实,但他们需要回忆大唐盛世时代的辉煌以弥补一个失落的大唐现实。这个时候,杜甫的诗歌作品,为这个时代提供了丰富的活教材。广大的知识分子,从杜甫的诗歌里面,发现了一个史书上也不见得那样真实,那样丰富生动的大唐世界,于是他们兴奋不已,惊呼杜甫的诗乃是“诗史”。其中玄宗时代璀璨的艺术明珠,李白的光辉形象,就在杜甫的诗中。韩愈青年时代对杜甫的诗就很是热衷。十多年之后,他在《醉留东野》一诗中写道:“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十四年(798),若诗中的“昔年”是十年前,那么,正好大约是润州刺史樊晃集《杜工部小集》的时期(约785—805),说明,韩愈青年之时,就读到读到杜诗了,对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非常向往的。
从韩愈到今日,对于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我们一如既往的无限神往,这里面究竟有什么样的情结把我们链接?我看最主要的是,文人之间的友谊,谈得上非常宝贵的,实际是千载也难逢的。像杜甫那样真诚到最后的事情,实在太少了!像杜甫那样追随李白一生的大诗人太少了!
我们说过,杜甫不是现实上的大诗人,但是,杜甫是事实上的大诗人。这个观念和意识,我以为杜甫也是心中有数的。他青年时期就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气,这已经不比李白的绝世傲慢逊色多少,他晚年有赞赏曹霸画马“一洗万古凡马空”的逸群,这完全也有杜甫对于登坛艺术顶峰的鸟瞰。所以,我说杜甫对于自己的艺术成就的地位也是有数的。尽管如此,杜甫对于李白的景仰之情,同情之心始终如一。这就是杜甫友谊世界的伟大,也是杜甫对于友谊作出的实践性创造。这种真诚的温馨,是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成为一种中国历史上极为宝贵的一段友谊佳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