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三国演义跟新三国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如题所述

翻拍总会牵涉到新旧之比。这是难免的。当一些人,尤其是高希希说什么不必和老版相比时,是十分美艳道理的。除非,新的三国,和三国演义除了人物名字外没有什么太大干系。就好比吴宇森拍的赤壁,没人会拿它与之前的三国演义电视剧甚至是文学名著去比较。还有就是周星星的大话西游。
既然三国百分之绝大多数故事情节都是来自三国演义,又有什么不能和老版比呢?通过相互比较,区分优劣不同,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从还在筹备这部戏开始,导演一直就是信誓旦旦,信心满满的,大有超越老版之心,可是不知为何等新版开播了,一有观众对着老版说三国有何不足之处时,导演就说什么不能比了。看来还是心虚。

既然可以比,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比的问题?不能关公战秦琼,否则比了也是白比。

新版三国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也是公认的超越老版之处,就是武戏精彩。这点我相信谁也不会质疑。看看老版,确实有不少时候显得孱弱。但是我们不能忘了,两个版本所处时间的不一样,所能依赖的技术水平不一样。试想今天,哪个有点级别的导演不能把武戏拍得很刺激、很过瘾?英雄、夜宴、赤壁、见龙卸甲……无论是好大片还是烂大片,谁都不能否认其中的武戏画面还是相当精彩的。
这也深刻说明一个问题,武戏好不好看,够不够劲,不取决于总导演水平高不高,只关乎武指的本事、技术人员的能耐。否则,我们就很难说明为何中国现今的大片,武戏精彩,整个戏却仍然难逃烂片之誉的现象。

假设一下,让十几年前的三国演义导演王扶林来重拍,只要他找个不错的武术指导,找个不错的技术制作公司,他手下的新三国武戏能差么?或者假设让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流来拍三国,武戏说不准比高希希的还好看呢!

当然了,这么说只是想说,不能以武戏好看与否来作为评判新旧的标准,或主要标准。否则就像我们嫌过去的人不如我们见识多一样可笑。然而这也并非说高希希的三国也一定是烂剧。其实从开播的几集来看,他还是很用心,很对得起花的钱。但用心和是否有多高水平不是完全划等号。很多时候是有心无力,只不过不同的人,有力无力的程度不一样罢了。

武戏不能作为主要评判标准,那能作为主要评判标准的又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剧情的安排、细节的处理,也就是文戏的部分。其实我觉得,文戏才是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最精华、最难突破创新、最值得下功夫的地方。阿凡达这么热的片子,技术不仅仅是高超的级别,而是划时代的意义,为何没有像当年泰坦尼克号一样横扫奥斯卡?看来好莱坞也不是完全物质主义,只求刺激快感的。只可惜我们国内的一些大片导演还有意无意地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张艺谋最近一改过往作风去拍山楂树之恋,或许也是有所感悟吧。

有人说,新三国剧情很紧凑。确实,老版基本按着文学著作的回目来叙述,八十多集下来,有点拖沓。新版大刀阔斧,符合现代人的观看需求。但是有如很多人所说,桃园结义一段短就短吧,却被硬生生插进去,紧凑得也有点太过了。而要树立新风本不错,为何经典的情节宁愿缩水甚至删掉,却要把董卓军士抄家杀人的情节一而再再而三地呈现呢?是为了不断强调董卓的凶残,还是导演自觉得这几段抄家的画面很过瘾,舍不得删掉呢?有时候,一些细节的东西是很有能量的。蚁穴虽小,也能溃堤。

史实也就算了,反正都是演义。但台词的错漏太多,却是严重的硬伤。这里说的不是什么故意引人发笑的台词,而是诸如什么“各位百官”之类小学水平的错误。当然了,这主要不是导演高希希的错,而是编剧朱苏进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了,老版三国遵循文学名著,萧规曹随,自然会错漏少些。新版三国是在开创新的领域。但是,老版的经典并非在于其台词、情节——那些经典属于罗贯中,不属于王扶林等人——而是在于对具体情节的处理。要知道,三国演义厚厚一本书,但具体情节也是就那么几行字,落到活生生的画面上,还是需要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种转化是最要害的地方。而且当时也无先例可参考,也是一种突破。事实证明,老版在这点上做得很精彩很漂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画面让人至今难忘,而不仅仅再只是文字印象。

所以,老版的经典并非只是因为其最早出现的先天优势(要知道过去有多少电视剧电影都被人遗忘),也并非是我们这代人怀旧(任何时候都有那个时代的新观众),而是确实有其经典之处。所谓经典,不是阶段性的,也不是某一小众范围的,它必然是有相当时间跨度和人群范围的。
不妨想一想,多少年后,有多少人会因为新版三国里创新出来的吕布貂蝉河边戏水那一段回味无穷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