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宗教冲突?

如题所述

因为中国人只是把神仙、佛等东西当成保佑自己的工具。中国人有人信佛教、有人信道教、有人只祭祀祖先,当然也有人信外国教。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中国人希望被保佑。而西方人不同,他们把自己当成上帝(基督教)或者真主(伊斯兰教)等的奴隶,把神当成主人,只要能为主服务,最后就可以上天堂。
中国人不然,中国人认为神应该保佑人才对,至于为神服务------烧几根香还不够吗?还要为你这个神拼命吗,既然你是神,为何要凡人来崇拜、服务、为你而战呢?所以,中国人决不会为了神而争斗的(古代和尚与道士或许会为了政治利益发生冲突,但一般信徒决不为了宗教而发生冲突的)。
所以中国人很现实,只要谁保佑我我就为谁烧香。才不会死死地去信一神论的宗教,因为一神论只有一个神,万一你不保佑我,那我信你岂不是亏了。至于多神论,这个不灵那个灵,那个不灵,总有一个灵的。故当中国人发现一个神不能保佑自己时就会转而去拜其他神,而不是执意说:是因为异教徒的原因神才不能保佑自己,所以要讨伐异教徒。
所以中国人是神的主人,神为人服务而人只要付给工资就行了(烧香),而人无须为神而战;西方人是神的仆人,人为神服务,死后可以上天堂。
在宗教方面,中国人很现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05
楼主这个问题有些模糊,所谓冲突,就是矛盾,谁都知道有宗教就有矛盾,有矛盾,就有冲突,中国历史上,宗教冲突还少吗,唐朝就有过排斥佛教的时期,基本上朝廷把庙子都换成了道观,和尚也被遣散,因为唐朝乃李家天下,老子姓李,所以道教得到推广。佛道之争由来已久,封神榜是宣扬道家,而西游记则是提倡佛学,各自都有 护教的立场。
至于新中国后,国家提倡宗教信仰自由,但文革期间,也迫害不少宗教人士,宗教间没有利害冲突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政府没有明显支持某一宗教,不象西方国家的政府有明确的宗教倾向,那么相对来说,我国宗教冲突就不会象西方那样激烈,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信仰自由后,信仰也只是民间的个人行为,政府等权利机构不介入,那么冲突也不会有扩大的危险,这也是我国宗教政策的明智之处。
第2个回答  2011-05-05
你看看太极图就知道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求同存异)、反思(纠偏),所谓“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本是一家”。你看看下面这张著名的三教合一这张图:
http://baike.baidu.com/image/dbf554ed496e1feab31cb1f9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2%BB%CD%C5%BA%CD%C6%F8&in=15740&cl=2&lm=-1&pn=0&rn=1&di=30457854375&ln=2000&fr=bk&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

朱见深(1447-1487年),英宗(朱祁镇)长子,1465-1487年在位,年号成化,庙号宪宗。擅画人物、花鸟。此幅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
  左首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首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于两人肩上,面部被遮,只露出光光的头顶,一手轻捻佛珠,显是佛教中人。   构图合三人为一体,妙思绝伦。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细劲流畅,顿挫自如,显示出画家高超的技艺。晋朝高僧慧远居住在庐山东林寺30余年,送客从不过虎溪。一日,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来访,临别慧远相送,不知不觉间送过了虎溪,引起虎啸声声,三人相视大笑,世传为“虎溪三笑”。此幅绘三教人物合抱作一团,共论经书,喜气和睦,正是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现。 这幅《一团和气图》画于作者朱见深即位的第一年。画幅借用东晋儒生陶渊明、和尚慧远、道士陆修静“虎溪三笑”的典故,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来表明自己对新的一年的期望。画幅上的人物远远看好似一个大圆球,仔细看了之后才发现是三个人相拥相抱在一起,三个人脸的五官互相借用,合成为一张脸。造型之奇妙,令人叫绝,人物的线条也相当流畅。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28479.htm

第3个回答  2019-05-21
因为中国的神都是皇帝册封的,皇权大于一切。
第4个回答  2011-05-05
中国人整体上没有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