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什么?

道德是人一身最重要的吗?道德代表什么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16
 道德是什么
国人爱以道德面目示人,久以来。道德似乎是终极目的。什么事如果不合乎道德,即使不违反法律。也往往招来无聊非议。然而这道德确是欺软怕硬,宽己严人。这个我们都是凡人。都不可能完全作到我们听到的道德。然而,以道德面目示人的,还是有理由。因为自己做不到,并不代表这道德不适用。这是我们一贯的作法。从小时的道德训练来说,道德始终是一训诫的过程。而训诫者不用非要作到自己所说的,然后才能说。对于此,可能对于某些事来说,就是说谎。比如假如你不是博士,说自己是博士,既是说谎。然而对于道德训诫来说,人们却绝对的宽容。因为说道德的,假如不是诱骗者。不管他是何人。人们总是认为他在做一件好事。如一贪官,大谈反腐。人们可能不认同他本人,却还是认同他所说的话。可见说道德这件事本身是一件超越道德范畴的事。因为它始终是正确地。
说道这里,我们对于国人爱以道德面目示人,就有疑问了。因为假如你始终站在正确的角度。那么你的对立面,就总有可以指责之处。而你又始终是正确地。那么天下无可指责的事,怕也只有说道德之类超越道德的事。如果如此,假如我们不想冒犯道德,是否我们只能做说道德之类超越道德的事那?
如果我们还想做别的事,那么是否就一定存在道德风险那?首先我们来看看道德的一致性,因为只有道德具有一致性,那么我们如果想做道德范畴里的事,才能不会违背道德。然而,道德的一致性是大有疑问的。如不能说谎,而医生向病人家属隐瞒病情,虽然说谎了,确不算不道德。可见日常里道德是不遵守逻辑规律的。然而以道德面目示人者,确喜用抓住一点,如一条道德规范,进行推理,那么这种推理的有效性,我们如何能接受那?
为什么如道德规范这种充满矛盾的体系,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甚至充当终极判官的角色,我们难道说没有一丝的警醒吗?说教者们,被说叫着,难道真的都是超越了道德规范的绝对道德者?
说大了就是世界观 人生观
大学生其实不应该一概而论的
北大清华的 我这样垃圾学校的垃圾人也不敢和人家比啊
大学是人的一个经历 某些人人生的一个阶段
人的 成长过程不一样的 环境塑造人 很有道理
本人没谈过恋爱不说恋爱观了
有句话是 一滴水反射出太阳的光辉 有时候小事情能看出一个人的 现在大学生有许多人坐公交车是不站排的
实践能力很有待提高 就业率低不只是社会问题 大学生自己没责任吗?
应聘的时候单位最看好的还是人的第一印象的 当然硬件是没办法改变的 硬件上做假那就是很大的道德问题了
大街上走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大学生不值钱了不神圣了
我们父辈或者是他们的父辈依然认为大学生的光环很耀眼以至于有时候我要和他们解释现在的大学生是什么样子. 有时候真是猪狗的日子!
说的太没条理了,楼主见凉!
南方网讯 道德从哪里来,功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还要不要道德理想,都是重大而复杂的问题,然而,跳出汗牛充栋的书本,放下庞杂拗口的术语,借助于一些浅近的比喻,或许更能接近问题本身。

萌芽的比喻:先验的还是发生的

任何生命的萌芽,不仅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且需要这些条件之间“发生关系”。道德问题的要害无非是怎样看待他人、他物的问题。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他的所作所为就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的问题;或者地球上有很多人,但彼此隔绝,也不会产生道德问题。所以道德不是先验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交换、交流、交谈、交通、交涉)过程中发生了的,而且不断发生着的意识形态,是可以被改造、被建设的对象。

社会发展的进程表明,人和自然的“交往”、“交涉”越频繁,人对自然越了解(科学技术越发达),环境保护的意识越强烈、环境保护的措施越得力;同样,人和人的交往、交流越充分、越便利(市场经济越发达),人们的道德水平越高、社会风气越好。超越以拥有为前提,成熟以生长为前提。我们很难设想从一个抽象的道德概念演绎出美好的社会生活,但我们可以期待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开始建设健全的道德体系。所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是切切实实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换言之,“赛先生”(科学)和“麻先生”(市场)的发展、成熟的过程也就是道德观念不断受到挑战、作出调整、得到实现的过程。如果以固定的、僵化的道德观念去限制、压制新的社会生产力,不仅会延误发展,这些观念本身最终也会被抛弃。

同时,具体的道德观念形成以后,就会作为文化基因传承下去,成为决定性的力量。我们一出生所面对的道德体系,都是有根源,有“来头”的,是大于个体的力量、背景,或者场域,连庄子也慨叹“君臣父子,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故而,对于传统的道德学说,最可取的恐怕还是温古而知新。

根系的比喻:固本培基还是剪裁个性

道德作为公民内在的观念系统,无疑是个体选择行为和判断是非的标准。而作为公共的舆论,则是个体活动的场域和环境。每个人成年之后,都必须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作为“别人”的“他者”———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邻居,对他人的求全责备、说三道四,会造成一种苛刻压抑的道德氛围,隐私得不到尊重、个性得不到伸张,靠窥视、打听、推测传播信息而不是靠交流、交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很多问题被埋藏了、被掩盖了、被扭曲了,一旦爆发,贻害无穷。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在培育自觉和负责任的道德主体的同时,需要营造宽容、宽松的道德氛围。用种树来比喻,教育者的任务是浇水、施肥,而社会舆论则是阳光、空气和水,制度和法律则是藩篱和剪刀———一切以维护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为出发点,最终要依靠道德主体自己在健康的道德根系上开花结果。批评是为了建设,谴责是为了引导。而“整人”的道德环境则是社会发展的沉重包袱。

目前的社会心态之中,被批评者,特别是被批评的既得利益者,缺乏“闻过则喜”的态度,而有便利条件的批评者又缺乏负责任的态度。

出路的比喻:以通为目的还是以塞为目的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十字路口没有了红灯,大家都会无路可走。道德正如人生道路上的红灯,当置身于社会这个庞大的“交通”体系之中,和别人的去向发生了冲突或碰撞时,“损己利人”,放弃一些权利,“礼让三先”,于是你来我往,天下太平。然而,不管是出于道德自觉,还是出于被迫接受,公民接受了红灯,并不意味着他应该甚至是必须永远等待下去、永远放弃下去。红灯太多的地方交通必然堵塞,只有红灯的路口难以想象。

所以,一切以“公共”为名义的舆论、机构、设施,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最终的目的都必须是保障“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最不道德的行为就是假公济私———在公共的名义下谋求一部分人、一小撮人、甚至是个别人的利益。如果片面强调公民对社会的责任,而忽视社会对公民的义务,就会造成道德观念的扭曲和道德心态的失衡。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大家各有出路”。

镜鉴的比喻:正人言行还是招摇过市

很多人习惯于以兑换式的、实用主义的思维来追问道德理想究竟有什么用,有公平吗?有正义吗?有幸福吗?如果看得见、摸得着才算做“有”,道德理想确实是“没有的”,道德虚无主义由此产生。但我们为什么或者凭什么能知道什么是不公、什么是不义、什么是不幸?不就是因为有一个理想在那里吗!理想永远是超越现实的,就像平、静、公、正的镜鉴一样。镜鉴的作用,吃不得、喝不得,无非使我们看得见自己而已。我们在道德理想的面前可以反观自己和他人的言行,知道什么是真、善、美,“看见”什么是假、恶、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理想为镜,可以正言行。所以说,道德榜样和道德楷模不能和道德理想本身划等号,在公众当中自发形成以后,可以去褒扬、去纪念,但尽量不要去制造,以杜绝弄虚作假、欺世盗名,要知道,道德典型中的泡沫一旦破灭之后,受损害的是人的心灵。正所谓“不尚贤,使民不争”。(编辑:姜志)

参考资料:http://www.southcn.com/news/community/shzt/moralities/conception/200409170638.htm

第2个回答  2018-11-02
【屡删的道德讨论】
面对“道德网”上那些网友们的询问:“道德是什吗?究竟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道德定义?······”,看来是要我们回答一句:该具体怎么做,并经得起推敲的有意义的普世的说明来,因为道德含意太广,“道德法则就是实践理性法则”,任何时代都有好坏人之分,“如无矛盾斗争就无社会变革”。怎样“齐之以理(礼)”?若“每个人的思想言行,都有道德和法律规范着”,都有双层的防线该对社会多好啊。
我也曾想用不费脑筋囫囵的回答网友:那就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准则和规范”呗,可是如果对方反驳说:我们村开始以“美女服务”诈骗钱财时,在许多大城市的马路边上遍贴广告,眼见人家发财了,别家眼红,形成一股混淆“准则”的歪风,还有的说:我们村有的好逸恶劳,偷干“电讯诈骗”这一轻松又“来钱快”的勾当,从而形成电讯诈骗村,还有各地传销窝点,他们用“一夜暴富”的诱惑对亲朋洗脑,把你变成不分善恶准则、漠视德、法底线 、六亲不认,以损人利己为准则的兽性人,有民间谚语:“王八水蛋,挣了钱来是好汉”。更有那些邪教组织、恐暴分子······。总之各地各国总有些即不道德也不分善恶标准的民间陋习之“规范”,在悄悄的实行着。
面对上述反驳 ,不说淸对个人行为有促进作用的善恶标准来,恐不能使其心悦诚服,我们做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平民,不应“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曾反复思索良久,总想逼出个解决办法,这才写出欢迎批评的《道德定义》。只愿社会能文明进步,愿世界能永久和平,愿人们幸福感更上一层楼,别无他求。
一,道德定义:凡一切不图报偿的公正利他利众的科学思想和言行,都是道德的,光荣,提倡。凡一切合理、法利己也利人利众的事业,是我们都应做的工作,尽责,戒懒。凡一切非理损人损公利己或不利己的非科学思想和言行,都是缺德的,可耻,禁忌。
二,道德界定:道与德俩概念,道是站在平等基础上讲道理,其评判标准是人民法律;道似人人必行的唯一轨道,凡出轨善的科学思想和言行就是德,凡出轨恶的非科学思想和言行就是罪错。
三,道德范畴:“人类之爱”。
尊敬的网主们:在你删除我的道德论时,还望给写点具体指明并写出你更好的道德定义来。 天津河西区桂江里161门卢建申 [email protected]
第3个回答  2020-02-01
道德:道者“路”也,顺物办法之路即“道”,德同“得”,身口意三业具净无染是谓“德”。
无染之身,较易得染,是故,道德者,意即敬顺无染取,反而易得,努力染取,摄不护住,越争越少。故事必敬顺法道,身无染取,自得垢染,也即应为无为之为,道无道之道,是大为大道。
道穷为尽,道尽必穷,无道无德,无德无路,寸步难行。

是上帝的意识、上帝的灵、是宇宙的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是维护宇宙有序运行的法力、是真理。德
是建立在对道认识基础之上的人类社会中圣人和贤哲具备的内在品质,是维护人类社会沿着理性、祥和、健康、快乐道路前进的动力。道德
就是维护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法力和动力。[
第4个回答  2020-04-30
道德没有标准界定,所以没有所谓的一定,可以是自己的行为道德也可以是你的职业道德,或者说是你的良心谴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讲究的衡量,是社会道德跟法律道德,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冠上道德的标志,只要你不杀人放火抢劫,不违背社会伦理与法律条文,你所做的行为对得上你的良心,它就是道德,可以说是世人行为的给自己的一个界标,一种约束,一种社会公德,一种人性的合理合法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