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现在读初二,学习没有动力怎么办?特别是物理总学不好。

现在快期末考试了,考试完就要升初三了,整个初二孩子学习都没有动力,成绩不好,特别是物理,可以用差来形容,该怎么办才好呢?

1. 事实上,影响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不假思索就可以列举出一堆:学生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家长的水平和关爱度、学习环境,等等。在这些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处于上升状态;在这些因素发挥消极作用的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多半处于下降状态。因此,当发现孩子的学习陷入困境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找出客观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我把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归结为四个方面:孩子自身、老师、家长、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分为两方面,家庭学习环境和学校学习环境,无论是哪种环境,都是人创造的。中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心智各方面发育还不成熟,每个孩子都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所以,环境因素和孩子自身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家长和老师身上。下面,我就从家长和老师两方面来说一下如何消除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
  “教师”因素不被学生爱戴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这样的老师可能导致一个班的学生在该科目上成绩整体偏差,这样的老师可能是能力不够,也可能是教法有问题,但总而言之,如果一个班的学生在某一科目上,整体成绩不理想,多半是教授这个科目的老师的问题。因为教师的社会责任重大,所以社会上不应该把执教看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的是学生的前程,并可能诱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当所有老师都把教学看作自己事业,事业就需要不懈地追求,不断地创新。当某位老师碰到这样的问题时,我建议您从自身找原因。任何老师都没有权利要求自己的学生是完美的?当老师特别讨厌一个学生的时候,你别指望这个学生会喜欢你;当老师特别喜欢一个学生的时候,那个学生同样也会喜欢你。所以,每个老师都应该学会欣赏,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那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学生有很多闪光点。你欣赏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就会喜欢你;你欣赏全班学生,全班学生就会喜欢你。学生开始喜欢上老师的时候,他们的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就是最美丽的园丁,这时候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你那幼苗般的学生经受任何摧残。老师对学习好成绩提高的快的学生大加赞扬的同时,也不要吝啬对那些后进生的鼓励,也许你的一句鼓励会成就一个孩子的一生。
  “家长”因素许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疏于对孩子的照顾,我这里所说的照顾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尤其是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往往有着严重的逆反心理,他们更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智慧。面对那些困惑的家长,我要送给他们一句话,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和你的孩子沟通吧,和你的孩子做朋友吧。
  对于那些处于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我想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会产生的诸多变化,多数孩子回表现得比较叛逆、敏感、缺乏情绪控制能力、容易冲动、对待问题容易偏激。但作为家长,不应该回避孩子的青春期,更不应该拒谈青春期孩子的问题。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的时期,也是一个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些孩子会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以获得自我认可,并且有意识地采取与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目的就是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这个时候,家长应该采取疏导的方式,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家长不要对孩子怀有过高的期望,也不要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不要让孩子在心理上有太多压力,当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帮孩子排解了压力,孩子自然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对于家长,要尊重、信任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同时要注意调整教育方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多和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平稳的渡过青春期。其他问题解决了,孩子才会专心学习嘛,成绩自然会提高。
  对于那些非青春期的中小学生,他们同样需要家长的尊重和信任,同样需要家长在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一个合格的家长,一定是孩子的朋友。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时候,最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作为家长,绝对不能够把工作等方面的怨气撒到孩子身上,即使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要给孩子脸色看。我曾经听说这样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读小学低年级的小女孩,一次数学测验没考好,这件事被家长知道了,妈妈非但没有鼓励她,而是将她臭骂一顿,结果小女孩回到自己的房间,锁起门来哭起来,哭完仍然得不到妈妈的理解和安慰,从那以后,她对数学就更没有兴趣了,后来高考的时候,她其他几科都是全校最高分,只有数学不及格。在某种意义上,真的是家长的一句话毁掉了一个优秀孩子的前途。
找到原因,从原因出发,才能更好的解决孩子问题
2. 对于物理学习方法建议
一.联系生活实际,勤于观察思考是基础
观察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包括实验现象)的知觉过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认识了摆的等时性。伦福德在从事枪炮制造时,观察到钻孔时落在地上的金属碎屑具有极高的温度,他认为这么多的热并不是金属提供的,并做了一系列金属钻孔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伦福德断言热质说不足为信,应当把热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后来,英国的戴维做了更加严格的实验,为热是物质微粒的一种运动形式奠定了实验基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是在反复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察既然如此重要,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应建立“随时观察”、“用心观察”的意识
①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不放弃偶然目标,不轻易放过那些你甚至觉得毫无关系的现象。长期训练,使之形成一种一丝不苟的科学习惯。
②走进实验室去实验,尽量地重现生活实际的现象,并反复观察,找出实验中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作好观察后的总结,对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以便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例如,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首先要明确实验时主要观察蜡烛和屏的位置变化以及屏上像的变化。本实验过程中,注意力应集中在蜡烛的位置、屏的位置和像的情况上。为了更准确地观察这些现象,可进行多次实验,最后总结出物距、像距、焦距以及像的虚实、放大、缩小等现象之间的关系。
④观察时不放过细微的地方。那些往往是比较隐蔽的现象,往往就是本质的物理过程。例如,浮沉子实验中,当用手挤压瓶子时,浮沉子会下沉。而挤压引起下沉的本质是挤压使浮沉子上部的空气柱的体积减小,所受浮力减小所至。有的人只发现挤压与下沉的简单关系。而有的人则能发现挤压是造成下沉的本质原因。
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是关键
应从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出发,先分析物理现象,找出产生这些现象的本质因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再选择适当的物理知识来解答物理问题。如:夏天冰棍冒“白烟”,水缸“出汗”等都是水蒸气液化现象。05年北京市中考的压轴题就是把居民楼的电梯看作被提升的物体,一组机械看作动滑轮,提升重物。问题难度大大降低。
再如:三个温度计都指示在20℃的位置,但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不准确,因此肯定有一个温度计测量到的温度与实际温度不符,是什么原因导致a、b、c三个图中的实际温度出现偏差呢?

图c杯中的酒精与空气相通,由于蒸发吸热,使得它的温度低于室温,而图b瓶中虽然也装满了酒精,但不会蒸发,因此它的温度应和室温相同,于是可以判断图c的温度计刻度不准确。
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①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到其结果的方法。
②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能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大,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小;并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③老鼠走迷宫式思维法:老鼠走迷宫时走遍所有的路线,记住走错的路线,不重复,最终走出迷宫。如:为判断两盏分别标有“220V 40W”、“220V 60W”的白炽灯在一电路里发光是串联还是并联,用电压表测得两者的电压同为220V。分析:如果两灯串联,因两灯型号不同,电压定不会相同,故串联不可能,只能并联。正面分析可知,并联时不论型号相同与否电压都相同。
三.准确运用物理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保障
俗话说“熟能生巧”,巧了自然就会快。物理基础知识是指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原理组成的知识体系。对生活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判断或合理的解决。应做到:
首先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牢记一些重要的公式和结论。其次,克服没有根据的猜想和乱套公式的习惯。如:“两辆同规格的汽车,一辆高速奔驰,一辆低速行驶,惯性大小相比, 大。”对于此类问题有的同学认为是高速奔驰的汽车惯性大,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惯性概念的含义,物体的惯性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无关,只要物体的质量不变,物体惯性的大小不会发生改变。速度的大小影响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速度较大的那辆汽车动能较大。
四.多动手实验或参加一些科技小制作活动来提高
实验是物理科学的基础,也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加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时代特征,又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先决条件。同样,实验或科技小制作也是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物理学习就是通过对物理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实际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来自复杂的运动形态,本质的、非本质的因素通常交融在一起,仅通过这种途径形成概念,建立规律有相当的困难。而实验则可提供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将物理事实自然转化为具体的认识。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直接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声音的发生是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杠杆平衡条件是由大量的实验数据,经归纳和必要的数学处理得到的结论,液体的压强是先从实验现象中得出定性的结论,再进一步寻求严格的定量关系。
进行一些科技小制作如:潜望镜的制作、小孔成像的制作、门铃的小制作、自己设计和制作某些简单模型或玩具等,能逐步养成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习惯,是非常好的一举多得的做法。
物理学在形成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物质观,即物质普遍存在于相互作用之中,普遍存在于运动之中,普遍存在于能的转化与守恒之中。于是,研究宏观物体的受力、运动、和机械能的规律形成了力学。研究分子的受力、运动和内能的规律形成了热学。研究电、磁之间的受力、运动和能的规律形成了电磁学等。在物理学习时,当我们形成了这种物质观,就会有目的去认识和理解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运动规律和能的转化与守恒规律,学习就会更上一个台阶。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搞好学习的事半功倍的金钥匙。然而成功的学习靠的是辛勤的劳动,天道筹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5-11
学习没有动力要分两种情况来看待:第一个是成绩不坏的,就是学习不够努力,有点懒散;第二个是成绩差的孩子,对学习提不上兴趣的。
对于第一个种,就要让孩子主动学习。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学习时还要全神贯注。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这些方面家长都可以督促孩子的。让孩子学会整理,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这样也会养成懒散的习惯,把时间都用去找东西上面了。
第二种,成绩不好的孩子,要不要赶着去追上别的同学,要先把基础高结实。平常一定要做好预习和复习。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鼓励孩子上课回答问题。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孩子物理差,不要让孩子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

参考资料:http://blog.163.com/klinkhammer_ve/blog/static/175536386201131435114354/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5-10
学习没有动力,可能有 几方面的原因:1.对物理没兴趣(包括教学方式 、思维发展水平、基础知识),2.学习精力不能集中(青春期的女生) 对抽象的感到厌烦。3.家庭要求过高。针对这情况,我们可以:1.培养兴趣---阅读一些科普小读物,物理学家传记……2.抓基础---对基本的概念及原理熟练掌握,培养信心。3.大量的习题练习,初中物理的题型不会太多,多做会形成条件反射。这样可以直接提高孩子成绩。4.多关注她们心里的真实想法
第3个回答  2011-05-10
从基础开始一步一步在学一遍,告诉孩子不会做不要怕,先做简单的一点一点加深。要给孩子信心。
第4个回答  2011-05-10
学习最重要的一点,环境,如果能够受到好的同学或好的朋友的影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