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珍珠和天然珍珠有什么区别啊?

如题所述

区别有:形状不同、结构不同、颜色不同。

具体如下:

1、形状不同

天然珍珠因核中异常不滚因,故外形圆度差,人工珍珠,一般核较圆,故成珠后,常有精圆珠。

2、结构不同

人工珍珠的内核是人工制作的,天然珍珠的内核是天然的石英砂粒或其它物质。

3、颜色不同

天然珍珠质地细腻,光泽柔和,透明度高(多为半透明),人工珍珠因成珠年代短,质地松散,光泽不强,表面常有“小包”俗称“廉子包”或“揪”。

扩展资料:

作为宝石用的珍珠,一般可从四个方面去评价和删选: 

1、光泽,占价格比重的40%; 

2、形状,占价格比重的30%; 

3、大小,占价格比重的20%; 

4、颜色,占价格比重的10%;

珍珠光泽在珍珠的评价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它是决定珍珠品质的关键。珍珠按光泽中该强度大致可分为三种: 

1、强光泽:出现在一级珍珠中,该珠表面晶莹润泽、虹彩清晰,能照见物体。

2、中等光泽:出现在二级珍珠中,该珠表面基本 透净,能照见或部分照见物体。

3、弱光泽:出现在三级珍珠中,该珠表面呈珍珠光泽或弱珠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6

1、光泽度不同:

人工珍珠因成珠年代短,质地松散,光泽不强,表面常有“小包”俗称“廉子包”或“揪”。

天然珍珠质地细腻,光泽柔和,透明度高(多为半透明)。

2、结构不同:

人工珍珠的内核是人工制作的。

天然珍珠的内核是天然的石英砂粒或其它物质。

3、形状不同:

人工珍珠一般核较圆,故成珠后,常有精圆珠。

天然珍珠因核中异常不滚因,故外形圆度差。

扩展资料

我国在2008年就有了专门针对珍珠品质评价的分级标准,即《GB/T18781-2008珍珠分级》,其中对珍珠的颜色、形状、大小、光泽、光洁度、珠层厚度(有核珍珠)等6个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得人们对珍珠的品质判断有了明确依据。

1、珍珠的颜色种类很多,主要分为白色、红色、黄色、黑色及其他5个系列,而在各系列之中又包括有多种体色。如:白色系列里就分为纯白色、奶白色、银白色、瓷白色等。在购买时,主要依据消费者自己的喜好挑选颜色。

2、珍珠的形状主要包含正圆形、圆形、近圆形、椭圆形、扁圆形、异形等。

3、珍珠的生长时间越长体量越大,也就越稀少,价值越高。珍珠的大小主要以其直径来表示,正圆形、圆形及近圆形珍珠的大小是其最小直径来表示,而其他性质以最大直径乘最小直径来表示。

4、“珠光宝气”是珍珠之美的最直观体现,对一颗好的珍珠来说,光泽是它的灵魂。珍珠光泽一般分为极强、强、中和弱四个等级,根据其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进行划分。

5、珍珠是自然孕育的精灵,表面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瑕疵,完全无瑕的珍珠几乎是不存在的。常见的珍珠瑕疵有花点、花皮、螺纹、毛珠等。

6、珠层厚度指的是从珠核外层到珍珠表面的垂直距离。珍珠层的薄厚直接对珍珠的外观有着直接影响,珠层厚度通常是专业实验室或鉴定机构通过专业设备检测得到的,常用的方法有X光照相法、OCT光学相干层析法珠层厚度检测方法和直接测量法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6

主要区别如下:

1、天然珍珠质地细腻,结构均一,珍珠层厚,光泽强,多呈凝重的半透明状,外形多为不规则状,直径较小;养殖珍珠多为圆形,椭圆,水滴形等,珍珠层较薄,珠光不及天然珍珠强,表面常有凹坑,质地松散。

2、天然珍珠看不到珠核与核层条件,无条纹效应;有核养珠可以看到珠核,核条带,大多数呈现条纹效应。

3、天然珍珠劳埃图中出现假六方对称图案斑点;有核养殖珍珠出现假四方对称图案的斑点,仅一个方向出现假六方对称斑点。

4、天然珍珠阴影颜色较均匀一致;有核养珠在核层与光线垂直情况下,产生深色阴影,仅周边颜色较浅。

5、天然珍珠在X射线下大多数不发荧光;养殖珍珠在X射线下多数发荧光和磷光(蓝紫色,浅绿色等)。

扩展资料:

形成原理

一、外因

1、蚌的外套膜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受刺激处的表皮细胞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把核包被起来即成珍珠。

2、以异物为核称为“有核珍珠”。

二 、内因

1、外套膜外表皮受到病理刺激后,一部分进行细胞分裂而后发生分离,随即包被了自己分泌的有机物质,同时逐渐陷入外套膜结缔组织中,形成珍珠囊而后形成珍珠。由于没有异物为核,称为“无核珍珠”。

2、人工养殖的珍珠,就是根据上述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从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简称细胞小片),与蚌壳制备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植入的细胞小片,依靠结缔组织提供的营养,围绕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从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

3、人工无核珍珠,是对外套膜施术时,仅植入细胞小片,经细胞增殖形成珍珠囊,并向囊内分泌珍珠质,生成的珍珠。

参考资料:人民网---收藏珠宝玉石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6

天然珍珠和人工珍珠的区别:

1、形状不同:天然珠(海珠)因核中异常不滚圆,故外形圆度差;养珠,一般核较圆,故成珠后,常有精圆珠。

2、 结构不同:养珠的内核是人工制作的;天然珠的内核是天然的石英砂粒或其它物质。

3、有无珠核:珍珠无核,表里如一,珠身紧密、细腻、滋润,近似半透明,实际为不透明;养珠有核,表里不一,皮落不光滑,有巢皮,珠身结构较松。

4、颜色不同:天然珠(海珠)质地细腻,光泽柔和,透明度高(多为半透明);养珠因成珠年代短,质地松散,光泽不强,表面常有“小包”俗称“廉子包”或“揪”。

扩展资料

辨识养殖珍珠和天然珍珠的简单方法:

一,看光泽,养殖珠的包裹层较天然珠的包裹层薄而且透明,因此其表面往往有一种蜡状光泽,当外界光线射入珍珠时,养殖珠因反射而形成晕彩的珠光不如天然珠艳美,其皮光也不像天然珠一样光洁到能看见自己眼睛。

第二,可将珍珠穿绳的孔洞彻底洗净,然后用强光照射,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孔内,凡是养殖珠在其巨大内核与外包裹层之间都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而天然珠极细的生长线却一直是呈均匀状的排列到中心,仅仅在接近中心处时颜色较黄或较褐。

第三,可将珍珠置放在强光照射下的位置,然后慢慢转动珠子,养殖珠都会有珍珠母球核心反射的闪光,一般360度闪烁两次,这是识别养殖珠一个重要证据。

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品质上有很大区别,消费者只要小心留意,还是可以很简单地分辨出来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珍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6

区别如下:

一、形状不同

天然珍珠是天然形成的,形状不一定是正圆的,但是却比较生动。而人工养殖的珍珠,一般内核是比较圆的,因此成形后,外观也是圆珠,略显呆板。

二、颜色不同

天然珍珠形成的时间比较长,质地细腻,透明度高,光泽比较好,而人工养殖的珍珠时间较短,质地松散,光泽感也不强。

三、结构不同

天然珍珠是在软体动物的体内自发形成的,内核为石英颗粒或其它的物质,而人工珍珠的内核是人工制作的。

扩展资料

珍珠的保养

1.防酸侵蚀:为使珍珠的光泽及颜色不受影响,应避免让珍珠接触酸、碱质及化学品,如香水、肥皂、定型水等。不要佩戴珍珠首饰游泳或洗澡。所以请在化妆之后再戴上你可爱的珍珠。

2.远离厨房:珍珠表面有微小的气孔,所以不宜让它吸入空气中污浊物质。珍珠会吸收喷发胶、香水等物质。所以切勿穿戴漂亮的珍珠去电发,在厨房里也要小心。不要穿戴漂亮的珍珠煮菜,蒸汽和油烟都可能渗入珍珠,令它发黄。

3.羊绒布伺候:每次佩戴珍珠后(尤其是在炎热的日子)须将珍珠抹干净后才放好,就能保持珍珠的光泽。最好用羊皮或细腻的绒布,勿用面纸,因为有些面纸的磨擦会将珍珠磨损。

4.不近清水:不要用水清洁珍珠项链。水可以进入珠的小孔内,不仅难于抹干,可能还会令里面发酵,珠线也可能转为绿色。

如穿戴时出了很多汗,可用软湿毛巾小心抹净,自然晾干后放回首饰盒。珍珠变黄以后,可以这样补救:用稀盐酸浸泡,可溶掉变黄的外壳,使珍珠重现晶莹绚丽、光彩迷人的色泽。但如果颜色变黄得厉害,则难以逆转。

5.需要空气:不要长期将珍珠放在保险箱内,也不要用胶袋密封。珍珠间需要新鲜空气,每隔数月便要拿出来佩戴,让它们呼吸。如长期放在箱中珍珠轻易变黄(“人老珠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珍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