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的诗歌

最好再举一些诗出来

盛唐指的是开元、天宝这一时期,历时50多年。这个时期唐朝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达到了顶点,士大夫满怀希望,情绪乐观,游宦从军,极为活跃。现实生活的无限丰富与广阔,开阔了诗人们的眼界和胸怀。众多著名诗人同时出现使诗歌创作大放异彩,形成唐诗的鼎盛时期。盛唐诗歌的内容异常丰富,其中边塞战争和田园山水题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少诗人往往有一段边地从军的生活经历,他们描写边塞的雄奇景象,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抒发爱国主义的豪情,反映征战生活的艰苦,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守兵将帅的骄奢腐败,开拓了诗歌题材的领域,加强了现实性。这类诗人中,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崔颢、王之涣最为知名,他们的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采用七言歌行或七言绝句的形式。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高适的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塞上》、《塞下曲》、《蓟中作》等;岑参的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岑参的诗以“悲壮为宗”,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个性、文学思想和渊源等的差异,其诗作又有明显的差异:“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祯《师友师传续录》)。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王昌龄在当时有“诗家天子”之称,除边塞诗外,宫怨、送别诗也写得很好。他又是七绝圣手,能以精粹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意味深长。
盛唐时期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的诗人不少,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等,其中以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王维的代表作有《渭川田家》、《终南别业》、《鹿柴》、《竹里馆》、《渭城曲》、《山居秋暝》等,这些都是“诗中有画”的山水诗,显示了这一诗派在唐代的重大发展。仅仅把王维说成是“山水诗人”是不全面的,他还有不少其他题材的篇章,如《陇西行》状边防的紧急,《老将行》鸣慷慨不平、表爱国热忱,《观猎》写边塞壮观、将军豪兴,《相思》抒送别、相思情意,都无不内容健康,艺术精湛,堪称名作。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色彩清淡,意境深幽,独具特色,备受人们广泛传诵。
标志着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杜甫,李白是伟大的粮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的创作不仅是唐代诗歌的高峰,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李白现存诗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其名篇多半成于安史之乱前,亦有一部分作于变乱发生后,其中有对黑暗政治的深刻揭露,有对叛乱势力的严厉斥责,有对民生疾苦的真实反映,有对拯物济世的宏伟抱负的抒写,有对个性自由解放的追求,有对爱情和友谊的讴歌,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从多方面反映了唐王朝由全盛向衰败转折期的社会生活与时代心理。安史之乱前的代表作品有《长干行》、《蜀道难》、《子夜吴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战城南》、《将进酒》、《远别离》、《北风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安史之乱后的代表作品有《古风·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李白的诗歌,内容博大精深,感情一泻千里,理想主义、叛逆精神和英雄气概构成浪漫主义的思想基础。善于运用豪迈、热烈、夸张的语言,借神话传说而极力驰骋幻想,创造出壮丽奇谲的意境和巨大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放浪纵恣的独特艺术风格。总之,李白极大地开阔了诗歌的美学境界,发展了古典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及其表现艺术,登上了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光辉顶点。
较李白稍晚,以诗歌反映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社会现实的,是与李白齐名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李白的诗歌主要是安史之乱酝酿时期的写照,而杜甫的作品则为动乱时代的“诗史”。安史之乱前,杜甫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作,揭露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政治的腐败、剥削压迫的深重,并深刻地表露了自己对时局的隐忧。安史之乱后,他饱经离乱之苦,又写了《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羌村》、《北征》、“三吏”、“三别”等名篇。后来在逃难和流浪中,又写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岁晏行》等佳作。杜甫的诗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对受迫害者寄予了深挚同情,成为后来白居易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的先声。他善于把时事政治和个人身世遭遇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生活场景的典型概括,又有主观情感的浓烈发抒,熔理、事、情于一炉,包孕深闳,形成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始于周代民歌,两汉乐府民歌和建安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这一现实主义的传统却未能得到进一步发扬,直至初唐陈子昂横扫齐梁诗风,倡导汉魏风骨,现实主义诗歌才略有起色。总结并发扬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这一伟大历史任务,是由杜甫来完成的,他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杜甫诗歌历来被称为“诗史”,它们确实是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杜甫和李白是唐代诗坛上两颗最灿烂的巨星,他们的创作实践为文学事业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对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袁行霈

  一、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盛唐的时代风貌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
  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
  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
  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
  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
  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
  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
  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盛唐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当
  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
  (见殷�《河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
  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
  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
  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
  风貌。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
  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
  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
  令懦者勇、弱者壮。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
  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
  不一而足。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
  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正如他的
  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
  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杜甫也写
  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伟大之愁、健康之愁:“忧端齐终南,�洞
  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诗人,往往是富有魅力的人物。例如王
  维,那个时代培育出来的全才,便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佛教造诣很深,
  而且能将禅意融会到诗里。他是书法家,又是音乐家和画家,被后人
  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他的画迹,据《宣和画谱》著录,仅宋朝宫廷
  里就有一百二十六件。王维九岁就会作诗属文,他的政治感遇诗、山
  水诗、边塞诗、赠别诗,都是第一流的。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
  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李白
  的魅力更是无人可以匹敌,他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当时的读者。
  他不甘心走一般士人的科举之路,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直取卿相。
  他常自比为大鹏,任意地遨游于天地之间。秘书监贺知章在长安初遇
  李白,诵其《蜀道难》,竟呼为“谪仙人”,解下身上的佩饰金龟换
  酒为乐。唐玄宗也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招待他。杜甫在赴长安应试
  的途中与离开长安东下漫游的李白相遇,竟然放弃考试,跟随李白漫
  游了许多地方,别后杜甫对他仍念念不忘,写了许多诗怀念他,称赞
  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还有一
  个叫魏万的人,为了一睹李白的风采,从嵩宋出发追踪李白几千里,
  终于在广陵见面,称赞李白的诗“鬼出神入”。盛唐诗人的魅力,既
  是属于他们个人的,又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只有辉煌的时代,才能为
  辉煌的人物提供形成魅力的条件。

  盛唐气象作为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也呈现在书法、绘画、音乐
  等其它艺术门类之中。张旭的草书狂放不羁,李颀在《赠张旭》中形
  容他写字时的神态:“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
  如流星。”颜真卿的楷书在庄重严整之中透露出凛然而不可犯的气势。
  吴道子的绘画轰动长安,他在兴善寺绘画时,“立笔挥扫,势若风旋,
  人皆谓之神助。”(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吴道子在洛阳曾遇到
  书法家张旭和舞剑名手裴�,裴请吴在天宫寺为他亡故的双亲作壁画,
  吴不受金而请裴舞剑以壮气。“舞毕,奋笔,俄顷而就。”张旭也在
  那里写了一壁字。洛阳人都说:“一日之中,获睹三绝。”(朱景玄
  《唐朝名画录》)当时还有专擅画马的曹霸、韩干、韦偃等。杜甫在
  《丹青引》中称赞曹霸的画“有神”;说他为玄宗的御马画像,“斯
  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董庭兰善弹胡笳,李颀描写他的
  音乐所产生的效果:“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听董大弹胡
  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公孙大娘善舞剑器,当她舞蹈时,“观者如
  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这些艺术家的出现,以及他们有若神助的艺术,同样呈现了盛唐气象。

  二、盛唐诗歌的新趋势

  盛唐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在前期,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投身社
  会和参预政治的热情,高度的自信和自尊。后期,李林甫、杨国忠等
  奸相当政,这时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
  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例如李
  白在《古风》其二十四中痛斥宦官和斗鸡小儿,在《答王十二寒夜独
  酌有怀》中揭露政治的腐败。又如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夕揭示了“朱门
  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尖锐的问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对社会充满信心和责任感。李白六十一岁时还
  请求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去讨伐安史叛军。杜甫虽然忧国忧民,但不
  是悲观主义者。写于安史之乱期间的《北征》,忠实地记录了战乱中
  民生的疾苦,却仍相信国家将会中兴。他漂泊西南之际所写的《登楼》,
  在痛心“万方多难”之余又把大唐比作北极星,相信它不会沉沦。他
  在《江汉》中说:“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在《凤凰台》中说: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在《洗兵马》中说:“安得壮士挽天
  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正是在安史之乱那些最阴霾的日子里,他唱
  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从诗歌创作的角度看,盛唐和前代相比有一些新的趋势。从这些
  趋势中也可以看到盛唐气象:

  首先是面向外部世界。初唐诗歌的发展脉络是从宫廷御用的路线
  转向个人抒情的路线,这是很大的进步。如果只是沉溺于个人感情的
  纠葛之中,而不能面向外部世界,那还是很有局限的。盛唐诗人既不
  用诗去讨好帝王,也不把诗当成只供个人玩赏的小摆设,而是把一己
  之情融入普遍性的主题之中。这普遍性的主题就是社会政治主题,希
  望尽自己的力量创造出长治久安的局面。李白抱着宏伟的理想,欲
  “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然后像鲁仲
  连、范蠡、谢安那样功成身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杜甫
  突破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虽然一生未达,却
  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其次是表现新的体验。盛唐诗歌的题材都是旧有
  的,无非是感遇、咏怀、咏史、山水、田园、离别、闺怨、边塞、从
  军、宴饮等等。明代张之象《唐诗类苑》收有1472位诗人的28245首诗,
  占《全唐诗》的五分之三。此书按题材分为39类,没有哪一类前代未
  曾写过。可见盛唐诗人的贡献并不在开拓了新的题材,而在于他们就
  原有的题材,找到并表现了新的体验。例如边塞诗早在汉魏就有了,
  此后一直没有中断过,可是许多人写边塞诗未必到过边塞,而盛唐的
  边塞诗多出自诗人亲身的生活体验。高适以政治家的眼光议论边防之
  得失,王维和岑参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奇异的风光,王昌龄以战士
  的口吻诉说内心复杂的感情。例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
  歌舞。”(高适《燕歌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使至塞上》)“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这样真切的诗句以前是少
  见的。第三是大眼光、大格局。初唐以精细为美,盛唐以阔大为美。
  李白的眼光简直是宇宙眼光,他说“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同科。”
  (《日出入行》)又说:“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他与宇宙处于平等的地位,也可以说他心里装着整
  个宇宙,并以这种气魄看待社会与人生。这是一种全新的眼光和格局,
  正如皮日休所说,李白是“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刘枣强
  碑》)此外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王之涣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杜甫的“岱
  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这些盛唐的佳句都表现了大眼
  光、大格局,具有雄伟的气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3-29
盛唐指的是开元、天宝这一时期,历时50多年。这个时期唐朝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达到了顶点,士大夫满怀希望,情绪乐观,游宦从军,极为活跃。现实生活的无限丰富与广阔,开阔了诗人们的眼界和胸怀。众多著名诗人同时出现使诗歌创作大放异彩,形成唐诗的鼎盛时期。盛唐诗歌的内容异常丰富,其中边塞战争和田园山水题材,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少诗人往往有一段边地从军的生活经历,他们描写边塞的雄奇景象,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抒发爱国主义的豪情,反映征战生活的艰苦,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和守兵将帅的骄奢腐败,开拓了诗歌题材的领域,加强了现实性。这类诗人中,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崔颢、王之涣最为知名,他们的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采用七言歌行或七言绝句的形式。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高适的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塞上》、《塞下曲》、《蓟中作》等;岑参的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岑参的诗以“悲壮为宗”,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个性、文学思想和渊源等的差异,其诗作又有明显的差异:“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祯《师友师传续录》)。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王昌龄在当时有“诗家天子”之称,除边塞诗外,宫怨、送别诗也写得很好。他又是七绝圣手,能以精粹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意味深长。

盛唐时期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的诗人不少,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祖咏等,其中以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王维的代表作有《渭川田家》、《终南别业》、《鹿柴》、《竹里馆》、《渭城曲》、《山居秋暝》等,这些都是“诗中有画”的山水诗,显示了这一诗派在唐代的重大发展。仅仅把王维说成是“山水诗人”是不全面的,他还有不少其他题材的篇章,如《陇西行》状边防的紧急,《老将行》鸣慷慨不平、表爱国热忱,《观猎》写边塞壮观、将军豪兴,《相思》抒送别、相思情意,都无不内容健康,艺术精湛,堪称名作。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色彩清淡,意境深幽,独具特色,备受人们广泛传诵。

标志着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杜甫,李白是伟大的粮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们的创作不仅是唐代诗歌的高峰,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李白现存诗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其名篇多半成于安史之乱前,亦有一部分作于变乱发生后,其中有对黑暗政治的深刻揭露,有对叛乱势力的严厉斥责,有对民生疾苦的真实反映,有对拯物济世的宏伟抱负的抒写,有对个性自由解放的追求,有对爱情和友谊的讴歌,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从多方面反映了唐王朝由全盛向衰败转折期的社会生活与时代心理。安史之乱前的代表作品有《长干行》、《蜀道难》、《子夜吴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战城南》、《将进酒》、《远别离》、《北风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安史之乱后的代表作品有《古风·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李白的诗歌,内容博大精深,感情一泻千里,理想主义、叛逆精神和英雄气概构成浪漫主义的思想基础。善于运用豪迈、热烈、夸张的语言,借神话传说而极力驰骋幻想,创造出壮丽奇谲的意境和巨大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放浪纵恣的独特艺术风格。总之,李白极大地开阔了诗歌的美学境界,发展了古典诗歌浪漫主义传统及其表现艺术,登上了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光辉顶点。

较李白稍晚,以诗歌反映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社会现实的,是与李白齐名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李白的诗歌主要是安史之乱酝酿时期的写照,而杜甫的作品则为动乱时代的“诗史”。安史之乱前,杜甫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作,揭露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荒淫、政治的腐败、剥削压迫的深重,并深刻地表露了自己对时局的隐忧。安史之乱后,他饱经离乱之苦,又写了《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羌村》、《北征》、“三吏”、“三别”等名篇。后来在逃难和流浪中,又写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岁晏行》等佳作。杜甫的诗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对受迫害者寄予了深挚同情,成为后来白居易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的先声。他善于把时事政治和个人身世遭遇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生活场景的典型概括,又有主观情感的浓烈发抒,熔理、事、情于一炉,包孕深闳,形成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始于周代民歌,两汉乐府民歌和建安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这一现实主义的传统却未能得到进一步发扬,直至初唐陈子昂横扫齐梁诗风,倡导汉魏风骨,现实主义诗歌才略有起色。总结并发扬我国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这一伟大历史任务,是由杜甫来完成的,他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杜甫诗歌历来被称为“诗史”,它们确实是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杜甫和李白是唐代诗坛上两颗最灿烂的巨星,他们的创作实践为文学事业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对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07-03-30
走七步做出一首诗
回答者:没错_就是我 - 秀才 二级 3-30 20:34

《七步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全诗的大意是: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