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为什么不叫武道?资料越多越好

如题所述

要想知道武术为什么不叫武道,就要知道这两种叫法的含义。
一个是“术”,一个是“道”,这就是区别。
不管怎么说,武功(我暂时先这么叫吧)都是一种搏击术,而搏击术的实质就是打倒甚至击杀对方。就像动画片《浪客剑心》里比古清十郎说的:“剑是凶器,剑术是杀人术。”《孙子兵法》中讲的,战争的最好方式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不仅在军事上被人认同,到了儒家那里更是被拔高。儒家讲究君子作风,即使对方再凶顽,你也该用你崇高的道德去感化他而不是以暴制暴的去打败甚至击杀他。虽然这听上去有点儿天方夜谭,但是正统的儒家思想就是这样认为的,酸腐的儒士不管能不能真正的实行这套理念,但至少在嘴上是咬的很紧的。这样的话就造成了一个局面,你用武功去实现某些目的,不管出发点是多么高尚,总归是落了下品,不是君子所为。那么这和武术和武道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就在于,武功就是“术”,是做事的手段而且是残忍的手段,“道”是真理是理念,用道德感化就是让你懂的什么是真理。所以,君子们不会把武功上升到“道”的层面去。
其次不得不说的是,武功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是宋元时期。而同时,儒家思想的深化理论“理”学也蓬勃的发展起来了。无论是1.0版的儒家还是2.0版的理学,都是推崇君子之道的,所以即使武功再大发展,终被他们认为是一种“术”。而且不得不看到的是,由于有了科举,再加上宋朝对文人的呵护,人们争以读书入仕为光,学习武功和一介武人无异,武人武将是受鄙视的。北宋宰相韩琦对狄青说的那句“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他这是针对狄青手下的副将说的,这两个副将素有军功,但到了韩琦这个儒士嘴里,他们根本算不上好男儿。所以有了“好男不当兵”的说法。由于和军事战争的联系,武功也同样被贬低了。在儒家这里,武功无论如何也不会被称作武道,那么武道这个说法是哪里来的?
说武道,那就得说说影响中国至深的另一个思想了,道家。道家是比较博大兼容的,它不会很强烈的排斥什么,相反的,它会认为道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你读书,可以领会“道”,你发呆看天,可以领会“道”,那么你练武,也可以领会“道”。所有的所有都只是一个领会“道”的方式,方式不同而已,结果却都是一样的。但道家也没到了不论良莠尽皆接纳的程度。因为读书、发呆看天与练武还有着巨大的区别,那就是练武很容易滋生人的狠辣之心。这不是说练武的人会觉得自己武功好可以为所欲为了,而是武功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没有狠辣之心,很多武功根本发挥不出威力来。有几种武功是为了擒拿的?又有几种武功攻击的部位全是非要害的?由于武功有着这种天然的狠辣性和致伤致残性,所以要想发展成“道”的级别就要发觉一下其别的特点。强身健体是现在经常说的,但这还不足以提升武功的档次,中国早就有健身操。那就只能不断的强调和强化其作为手段领会“道”这个关键了。所以有了什么以武入禅的,以武修道的,这当中少林和武当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了。但这毕竟还是处于边缘位置的,得不到儒家体系的认可,再怎么天花乱坠的也无济于事。那么儒家是不是会认可呢?事实是,认可也不认可。就是这么的模棱两可。而究其原因,就是中国文人的一大特色,他们是得意儒失意道。得意的时候,他是儒家是君子,失意的时候他是道家是散人。所以,练武的人不断强调自己这是在领会“道”,失意的文人也会认可,不过一旦他们得意了,又会对此嗤之以鼻,又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了。
综合以上,就是武术为什么不被我们称为武道的原因了。君子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武术却是最重以力服人的,别说什么武术大德之类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练武的人来说,服你服的是你比我厉害,我打不过你,什么武道武德的镇不住他。而练武的人常挂在嘴边的那套什么道啊德啊的,细究起来,其实都是儒家那套东西,与武功本身是扯不上太多关系的。比如电影《霍元甲》里,霍元甲最后顿悟了,好像是以武入道了。其实仔细品品,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只是从儒家道家思想中汲取了养分,用以克制练武所带来的暴戾狠辣。所以武当少林可以练武练到那种境界,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理论去克制制衡练武的弊端。所以武道的概念只能是狭隘的,就是武术之道。所谓武术之道,用李小龙的理念就能理解,就是要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打倒敌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4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华武术,作为独特的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
起源
于上古,发展于先秦。原始时期的武术,
是随着人们生活的生存需要而出现的。由于人类生
存区域空间的争夺战争,
从而形成了空手的搏击方法和器械搏击的技术演变,
也就是武术器
械。

武术文化属于整个中华文化巨系统中一个具有显著特色的子系统
,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产物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反映。因此
,
武术文化在理论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指导
,
在行为方式上受其制约
,
它在传统文化总体环境诸因素的相互影响中发展
,
既有中国传统文
化的共同特征
,
又有自己的独特特性。

那什么是武术呢?武:勇猛;猛烈,气势。术:技艺,方法,动作。武术强调的是术,
即套路,各种拳术的套路,别看没有什么技击做用,但是,这是武术的基本组成部分,套路
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平衡、力量、耐力等与攻防,你打我防,我打你
防,只要哪一方防不住,哪一方就输了。从攻防在延伸出来,就可以去思考、模拟。虚拟一
对手,对你来各种攻击,你来怎么样的去防守和反击,把这些个防守和反击动作组合起来,
加以一定的力学原理,配合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这个就可以称之为一门武术。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
无论是对抗性的捕斗运动,
还是势
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作为其技术核心的。

武道是以武为修行,为追求真理的第一途径。武道精神,是以武止伐,平息干戈,从矛
盾争斗中找到互助统一的最终目标,
武力不是暴力,
不是为了杀戮而杀戮,
为了战斗而战斗,
而是为了迅速制止杀戮和战斗,
为了保护和守卫众生,
迫不得已,
不得不发是以仁心推己及
人,化干戈为知己,合天地于一气。即精神层面。例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武道的内涵有它的形成与变迁的过程
,
而这一形成与变迁过程又始终与儒家思想的影
响、佛教禅宗的影响密不可分。武道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武术精神,从产生到壮大,
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其基本完成在明清时期,
现在仍
在不断完善之中。中国武术的基本精神是一个包含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他主要包括:


人合一



以德服人,以人为本



刚健有为



贵和尚中

等。

中国武术所推崇的刚健主要的是精神上的健康饱满和气质上的平和中正。

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

,是武术积极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尚武是对武道、武德的崇
尚。
任何武术都有着自己的起源,
所有武术都是其民族精神的展现,
这种精神就是一个民族
的脊梁,
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势必会被世界潮流所淹没,
一个没有伟大精神贯穿的脊梁必将
被外力所折断。
第2个回答  2011-03-05
武道是日本的说法,而就算是日本,也不是所有功夫都叫武道的,简单地说,"武道"是个专有名词,只有受日本文部科学省承认的武术才能使用.

目前主要的武道有(wiki):

柔道
剣道
弓道
杖道
合気道
空手道
相扑道
居合道
铳剣道
なぎなた(剃刀)
日本拳法
少林寺拳法
忍术
空道
躰道
护道
日本泳法
亲英体道(亲和体道)
新体道
自成道
御互道
禅刀道
スポーツチャンバラ(Sports Chanbara)
スポーツ吹き矢
掣圏真阴流
柔法彻化拳
骨法 (格闘技)
躰全道
相生道
心体育道
メビウス∞気流法
拳正道
长剣道
短剣道
截拳道
禅刀道
小太刀道
太道
刀道
枪道

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其次武术这个说法来自清初。
本质上其实都是一样的,伤人之技。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1007333013

第3个回答  2011-03-05
武道即对武术的理解,武术存在的道理。是探索武术本质的问题,武术只是一种竞技方式,而武道则是武术道德、武术道理。研究武道,能让一个武者的武学思想得到提升,但他的提升并一定说武术技术也能一起提升,比如说有的可能看拳击赛看多了,他就知道品拳,但他不一定是拳击高手,这就是对它的理解,亦可称为一种武道。比如说李小龙所提出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这就是一种武学思想,即是一种武道,武道并一定会相同,每个武者对武道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我个人对武道与武术区别的理解,若有不对,请谅解!
第4个回答  2011-03-05
这个问题问的我很囧。。。。
如果按我的理解。
武术就名词来说是一种“技术”。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可以运用的技术。
武道,则是练武的人所走的道路,所追求极致的一种方法,这个虽然也是每个人都可以有,但是武道在我看来是对于每个人都不同的,个人通过自我发展所得到的“武”的解释。比如我的想法(理念)就是以心志的发展锻炼为根本目的。
人们所说的“练武之人”,没有明说是“武术”还是“武道”,这应该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术”和“道”联系紧密的结果,貌似一般都是这样,你学了我的术,就要遵守我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