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四知的注解

如题所述

——杨震四知
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资治通鉴》
杨震:东汉时高官,博学而廉。
释:
杨震路过昌邑县,县令是杨震过去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王密当晚怀揣着十斤黄金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可你怎么不了解我呢?”
王密说:“现在已是晚上,没人会知道我送你金。”
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于是惭愧的退出来了。

杨震是东汉时期的高官,好学,博览群经,被称为“关西孔子”。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杨震以为官清廉名闻天下。

公元110年,杨震从荆州刺史升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经过昌邑。他先前任荆州刺史时所举荐的茂才王密正担任昌邑县令。杨震觉得在个熟人的辖区住宿比较方便,就住在了高密。夜里,王密揣着十来斤黄金送到杨震的住处。一来感谢杨震从前的举荐,二来想进一步密切关系,今后还有用得着杨震提拔的时候。杨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为无知者?”王密惭愧而出。

杨震做官,清正廉明,子孙常常以蔬菜为食,徒步出行。有的老朋友见杨震做了那么大的官,家里还那么清苦,劝他为子孙置办点产业。他却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林则徐曾说,如果子孙不如我,留下遗产干什么?如果子孙超过我,留下遗产干什么?我想这话大概是学了杨震做“清白吏”的遗训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7
杨震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后汉书·杨震传》译文杨震小时候喜爱学习......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司马光《资治通鉴》词语解释1、杨震:东汉人,东汉时高官,博学而廉洁。2、东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3、昌邑:汉代县名,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南。4、茂才:即秀才,因避东汉光武帝刘秀讳,而改称茂才。5、举:推荐。 6、怀:揣着,怀抱。7、遗(wèi):给予,赠送。 8、故人:老朋友 (杨震自称) 。9、知:了解。10、何也:为什么。11、故旧长者:老朋友及德高望重的人。12、为:担任。13、之:到...去。14、治:置办。15、迁:迁移。16、公廉:公正廉洁。公:公正,无私。17、或:有的,有的人。18、道:路。19、故:与“新”相对。20、谒:拜见。21、厚:重,深。道理主要说明做人要诚实,要自律。不能因为别人没有看见就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要自觉,也不能贪财。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52834.htm

第2个回答  2013-02-13
编辑本段拼音yáng zhèn sì zhī编辑本段引自汉代华阴人杨震,通晓经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一时传为美谈。杨震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邓骘闻而辟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吏、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官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编辑本段原文杨震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后汉书·杨震传》译文杨震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司马光《资治通鉴》词语解释1、杨震:东汉人,东汉时高官,博学而廉洁。2、东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3、昌邑:汉代县名,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南。4、茂才:即秀才,因避东汉光武帝刘秀讳,而改称茂才。5、举:推荐。 6、怀:揣着,怀抱。7、遗(wèi):给予,赠送。 8、故人:老朋友 (杨震自称) 。9、知:了解。10、何:为什么。11、故旧长者:老朋友及德高望重的人。12、为:担任。13、之:到……去。14、治:置办。15、迁:迁移。16、公廉:公正廉洁。公:公正,无私。17、或:有的,有的人。18、道:路。19、故:与“新”相对。20、谒:拜见。21、厚:重,深。
第3个回答  2013-02-12
杨震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