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内涵是什么?

第1个回答  2011-07-17
一、当前社会力量办学之现状

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推行多轨制而蓬勃兴起的国家办学之重要补充。在国家财力和人员有限的情况下,社会力量办学不要国家投资,不占国家编制,调动了社会的潜在能量,甩掉了正规高校的庞大机构,灵活机动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为90%的高考落榜生开辟和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天地,稳定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为他们提供了竞争机制,为大批在职人员提供了结合本专业的继续教育。造就了一批富有献身精神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从而为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机构问题提供了新的模式,这些无疑是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并赖以长期生存的根本因素。古今中外,非国家投资的高等教育比比皆是,其中不乏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的名牌私立大学。

诚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力量办学刚刚兴起,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办学方向问题,也就是办学的指导思想。现在社会上某些办学者更关心的是从学员身上能收入多少钱,一旦办起了几个班就再也不管学生的出勤率,更谈不上对学员的思想品质、身体健康乃至人身安全负责,放弃对学员的全面管理,学习上放任自流,纪律上不加约束,满足于有老师上课就万事大吉。他们在同等收费标准的基础上采取大幅度削减课时或恣意扩编班级人数等办法以牺牲教学质量来谋取经济效益,他们收入的绝大多数不是用来改善教学条件及设备的更新,而是流入办学者个人的私囊,他们在招生广告上玩弄文字游戏、哗众取宠;或恣意吹嘘、滥行许愿,更有甚者拐骗学费而逃之夭夭。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办学单位,尤其是个人,心慈手软,就以西安市外语培训而言,各种名目的外语学校多如牛毛,有与外语绝缘的社会青年办学,有遭到查封而又改换门庭的学商办学,更有外地来陕的淘金者办学。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靠登几次广告,租几个教室,聘几位老师就粉墨登场,他们全然不顾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用一本书主义来取代听、说、读、写、译的全面训练,将大批有志学习外语的青年培养成外语畸形儿。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什么教学设备,充其量提一台录音机作为点缀。

所有这一切都雄辩地说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整顿社会办学环境,不光对于办学者,而且对于批准办学的单位同样是当务之急的严峻问题。

二、社会力量办学的首要问题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社会力量办学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其丰富内涵,它大体上应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体现:

1. 办学的全过程是围绕着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实用人才。

2. 办学群体,尤其是办学主要负责人是否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及勇于创新的开拓能力。

3. 办学的收入流向是改善教学条件还是中饱私囊是衡量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标志。

4. 对学员能否贯彻德智体全方位教育、是否具有高度责任感,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灵魂。

西安翻译培训学院(包括其前身)从她创建的第一天起以其义务办学的新姿展现在古城大地。受省旅游局及各大旅行社总经理联席会议委托义务举办的首届导游培训班导游证统考通过率高达83.7%,位居各报考单位之首,近50名毕业生被各大旅行社聘用一空,西安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外语学者及旅游方面的专家和领导清茶一杯义务讲课的事迹被刊登在1986年底《西安晚报》头版广为传颂。

从1987年起的每届新生,我院坚持入学前提前一个月义务补课制度,一方面初步改变中学生语法有余而听说低能的畸形状态,使他们逐步适应我院课堂实行全外语教学的环境;另一方面又可使入学新生增加一个月课程得以顺利通过全省自学考试,增强他们学习和成才的信念。我院在每学期20周课时以外免费增加一个月的课程,这将使我们从低廉的学费中损失将近1/5,就以88级600名新生的15个班级而言,各班周课时高达28节—35节,一个月将耗费8000元课时费,6000元的教室租金及3000余元工作人员工资,将近2万元的义务补课在社会力量办学中是为数不多的。与某些高校兴办不承认学历的培训班动辄千元学费相比,我院收取的学费何等低廉,与某些社会力量办学周课时12—14节相比,我院的课时又是何等充实。

我院对学员收费从不巧立名目,相反我院对86级及87级来自农村的师资班学员一度实行住房补贴,我院租用邮电学院招待所每张床位每月15元,我院仅收学员12元。上百人一年补贴就使我们损失了将近4000元。对于不少家庭困难而又求学心切的学员实行减免学费,有的甚至减免住宿费,对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对文艺、体育及口语竞赛优胜者给予物质奖励,这对于社会力量办学又是何等难能可贵。

课时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环节,教学条件与教学设备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另一个侧面。

我院办学几年来,近3000人次的培训近百万元的收入除课时费、房租、工资、资助主办单位西安翻译协会大型学术活动费及教学日常开支外,所余40多万元几乎全部投资于改善教学条件。截至1989年11月,我院投资4万元建成48座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双向选择听音室价值万元,电视录像系统2万元,微机室耗资10万元,打字室1万元,600多张床位及宿舍公共卫生器具价值8万元,16个教室的桌椅投资6万元,生活用锅炉及电热开水器投资2万元,接送教师的丰田小卧车及面包车价值8万元。供600多名住校生餐饮的食堂灶具4万元,其他供教学的设备投资10万元。仅固定资产一项就达6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投资日益缩小了我院社会力量办学与国家投资的正规院校教学条件的差距。

低廉而合理的收费标准是社会力量办学的基点,收入的流向则是衡量社会力量办学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标志。与大量投资教学设备相对照,我院工作人员的月工资仅60—70元,处级领导津贴为100元,院长津贴才一百三四十元。其中办学主要领导人办学数年,家无彩电和冰箱,更无分文存款,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办学收入流向无疑是办学方向的最好佐证。

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社会输送复合型翻译人才

我院办学以来,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和输送复合型翻译人才,我院先后创办了近40个班次全日制国际旅游、国际经贸、涉外秘书及英语师范专业1500名学员和2000余名学员的继续教育。总共培训了3000多名学员。除在校的88届、89届、90届学员外,其余3000余名继续教育学员及86届、87届、88届部分全日制学员均已学满结业。其中受省科干局和市职改办委托的800余名科技人员职称外语培训班学员均已顺利通过外语考核晋升为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近百名劳务输出德语班学员全部赴德;数十名日语强化班学员皆由单位选送日本研修;经我院培训的研究生英语,中高级口语,兼职导游英、日语等近千名学员已学得其所;86届、87届及88届英语师范班200名学员(毕业生)绝大多数被省内外各中学聘为高、初中教师,其中80%以上解决了农转非户口并被单位承认为大学学历;86届及87届英、日语旅游班近200名学员已为各大旅行社及各大宾馆所聘用,有的担任了导游,有的担任了宾馆各部门领导或部门经理,西安地区各大旅行社及各大宾馆皆不乏我院毕业生,西安翻译培训学院学员的口语能力已为各界人士所公认,宾馆饭店及旅行社来我院招聘者络绎不绝。我院受各大旅行社委托举办的意大利导游班十余名毕业生已成为中旅等大旅行社意语导游之骨干,来我院商借意大利语导游者之事已司空见惯。

我院毕业生之所以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主要由于我院发挥了社会力量办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复合型专业,培养实用外语人才的快速灵活优势。我院开设的国际经贸、国际旅游、涉外秘书及英语师范等专业打破了培养单一型外语人才的传统,引起了学员、家长和用人单位的热切关注。仅1988年报考我院各专业的高中毕业生就达千人(1989年及1990年秋季一次性报名就达700人,我院仅录取高分400分以上者400名),其中不乏有已考取大学又改学于我院者。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育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日益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四、坚强的领导班子、健全的组织机构及高效的管理体制

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班子的组织机构。我院经市科协批准并报请省高教局同意,聘请了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连璧、原陕西省副省长张斌、省政协副主席魏明中和范明、省对外友协副会长田克恭、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市政协副主席冯勤为名誉院长,西安交大外语系主任郝克琦教授为院长,原石油学院外语教研室主任丁祖诒为副院长。聘请了以各大院校外语系主任为主体的教学顾问团。在学院成立大会上,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西溥亲自到会祝贺,省政协副主任孙天意,市科协主席李春生到会讲话,省高教局局长张克忍亲手为我院授旗。主办单位西安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会成员遍及省市外事、外经贸、旅游及院校。坚强的领导班子是社会力量办学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保证。

学院下设教务处、政工处、总务处、办公室及保卫科。高校离休干部及副教授已成为我院工作人员的主体力量。学生会、团委成为我院各项活动的得力助手。严谨的教学计划、健全的规章制度、责任分明的财务管理、专职的保安警卫和门卫使得我院办学趋于正规化。保安人员有效地保护了千余名师生的安全,防止了社会对学院的滋扰,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我院发挥了社会力量办学不吃大锅饭的优势,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潜力。我院的政工干事兼听音室管理员,出纳及打字员兼语言实验室管理员,库房保管兼放录像,教务人员兼任班主任,采购员兼后勤电器、管道维修,各处处长兼班主任。几乎每个工作人员皆身兼数职,一专多能,基本上实现了事业单位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法,从而建立了一个以30多人管理千余名学生(其中包括600多名住校生)的高效率管理体制。值班工作人员从清晨六时半就催促学生起床早读,甚至一个宿舍一个宿舍、一张床位一张床位地将学员从被窝唤起进行冬季长跑锻炼,晚自习各教室从未间断过值班老师和班主任检查考勤和辅导的身影。600多名住校生的晚自习已蔚然成风。社会力量办学引入德智体以及生活的全方位管理是教学日趋正规化的新的尝试。

五、社会力量办学的全方位管理

社会力量办学,随着规模的日趋扩大,随着全日制住校生的引进,管理问题就必然上升为主要矛盾。

我院从建院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对千余名学员的全方位管理。我们大胆地将德智体全面教育引入社会办学。首先,为做好新生安置工作,我院上至院长下至一般工作人员,从年过花甲的离休人员到体弱多病的女青年,对远离父母的住校生不是父母,胜似父母,整整一个暑假都未休息,冒着三伏酷暑,将600多块床板,300多套铁架子床,硬是一块块、一副副地从一楼扛到五楼,其中一位年迈的老处长几乎被床板压趴在楼梯上,一位身患椎间盘突出的副院长一手托腰,一手抬铁架子床;一位年轻女职工尽管产后不久,尽管汗湿衣裙,腿抖手颤,仍坚持与大家一起往返于五层楼间;一位曾取掉过两根肋骨的小伙子一天就背了近百块床板!是啊,仅三十几个工作人员全凭手抬、身背、肩扛,一天就装卸了六卡车货物,没有一台搬运设备,没雇一个临时工,没拿一分钱额外报酬,这同当今公办学校的庞大管理机构相比,同他们的精神面貌相比,奉献精神是何等可贵。

入学初期,不少学员初离父母,眷恋亲友,因水土不服而病倒,我院职工用自行车、架子车,甚至肩背手抬,将其一个个送到医院治疗,学院还为他们预交住院押金300—500元,院领导不断地探视、抚慰每一个住院的学生。全院几个教区的值班老师有谁眷恋过自己温暖的被窝,他们拂晓前,深夜后像守护神一样巡回在宿舍区的走廊上,欣慰地聆听着学生甜美的鼾声。负责教务的常务副院长常年日夜操劳,二十四小时不离院,入夜就在院办公室沙发上和衣而眠,被学生们亲切地誉为“沙发院长”。

每逢中秋,学院各级领导手捧着几百块月饼,一个区一个区,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亲手送到同学们颤抖的手中,每到一处听到的是震撼心灵的掌声,每到一处看到的是深情激动的泪花。

元旦佳节,全体师生员工同台演出。“敢问路在何方”的豪迈歌声激励着千余名学生,用自己的勤奋开拓人生奋发的大道,全体教工伴着学生共同迎来1989年及1990年元旦的钟声,度过了1989年及1990年的不眠之夜。现在,逢年过节,领导与学生共度已成为我院不成文的规定。

我院领导及教工对学生深厚的爱是从严治校、全方位管理的基因。院党支部和政工处制定了完整而又明确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负责全院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德育、智育及法制教育,加强共青团和学生会的组织建设,开展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和系列管理,大力开展毕业生的推荐工作。教务处以市场需要为向导,制定了三年全日制经贸、旅游、文秘和师范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计划。完善了教师聘任制度,作出授课进度计划,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并在对全院进行考勤的同时,对旷课超过52个学时的学生进行了坚决的除名处理。教务处下设的电教和教材科有条不紊地开展语言实验室、听音及录像管理工作;教材科肩负着学生的讲义和试卷印刷工作以及大量的教材计划采购工作;总务处来回奔波于多个教学区,为600名住校生安排门卫、清洁工,并分别配备了锅炉、电热开水器、宿舍及600套床位、书柜和脸盆架,近千套桌椅板凳的维修、水电的日常供应以及食堂管理等诸多项工作无一不浸透我院教工辛勤的汗水;学院办公室肩负着全院大型活动的开展和组织安排,1988年在省政府七楼会议厅举行的开学典礼,邀请了李西溥、李连璧、范明、孙天义等省级领导,省高教局局长张克忍为我院授旗,市科协主席李春生宣读了我院领导成员名单的复批,千余名与会者观看了我院的专题录像和学生的大型文艺表演,《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分别对大会做了报道。我院1989年及1990年元旦联欢晚会演出了近四个小时文艺节目,吸引了西安地区大批社会力量办学的学员,1400个座位座无虚席。

我院连年举办冬季越野赛,多次进行了全院和院际间的口语竞赛,并荣获陕西省青年首届“张骞杯”英语讲演大赛团体总分第一,捧回了金杯。省电视台还专题播放了我院系列报道。为保障全院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防止社会滋扰,我院还设立保卫科,向所在地派出所申请了两名保安人员编制。汉中地区家长联席会议盛赞我院门卫尽职,制度严格,他们说把孩子交给学院安全放心。1989年春节我院副院长专程飞往汉中主持召开了汉中130名学生家长联席会议,甚得汉中地区舆论界的盛赞。地区副专员、三位副市长专程前来参加招待会,并表示感谢我院千里迢迢来汉召开家长意见听取会,为学生的出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地区副专员表示130名汉中学生的工作他们负责安排,并感谢我们为汉中地区培养人才。《汉中日报》头版报道了我院家长会盛况。

德智体全方位管理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社会力量办学的新问题。正当全国教育处于低谷时期,我院1000余名学生学习气氛浓郁,早读和晚自习蔚然成风。88级600名新生参加1988年秋季高教自学考试“英语语音知识与实践”,通过率高达95%(全市通过率为80%),“哲学”通过率为33%(全国通过率为8%);89届学生参加1989年高教自学考试,“语言学纲要”通过率达93.7%,“英美概况”通过率达74.7%。诸项指标皆位于同类学院之首。目前,90届新生一入校就投入紧张的应试学习活动。正当全国不少院校部分学生不安心学习,经商风和赌博风日甚之际,我院绝大部分学生却在日夜攻读,这与我们的从严治校是分不开的。我院师生一律佩戴校徽出入学校,迟到、早退及旷课皆须作出检查。我们多次张榜除名了部分旷课严重的学员,公开处理了学生中极个别人的打架斗殴事件。我们严格执行了住校生作息制度。所有这一系列严格措施,体现了我院领导人严谨治校的胆魄,深得广大家长和学员的欢迎。

六、结束语

诚然,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仅仅是社会力量办学的初步探索,我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诸如我们还没有完整、独立的校舍等,这一切靠低廉的学费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我们在国家没有一分钱投资的情况下,深感经费不足,30多名工作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是待业青年,我们面临的是编制和福利保障。我们还大胆设想将我院建成陕西省第一所私立西安翻译学院,参加全国统一招生,但不参加全国统考,通过本院考试来吸收那些外语才能出众,但高考总分不足的高中毕业生。我们建议我院能有权发放西安翻译学院毕业证,以便用人单位录用。

综上所述都是我们很不成熟的设想,有待与同志们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