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考核后的绩效奖金如何分配?

如题所述

绩效就是一根指挥棒,作为引导方向的发动机,指引员工朝着企业要求的方向前进,而更重要的核心是要保证员工在按要求方向前进时,要不断给予正确的指引。做对的事,就要给予肯定,做错了事,就要给予指正。员工只做企业考核的事,不会做企业想要的事,因为考核结果,就会意味着与自己的经济利益相挂钩,奖勤罚懒的道理还是比较容易被员工所理解的。所以在绩效考核制度中,就要明确列出绩效等级,不同绩效等级对应不同的绩效结果。

举例说明,某企业推行绩效考核,考核以季度为周期,考核维度分为《文化认同》和《绩效产出》二部分,考核分数经汇总后,在部门内部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了与季度考核周期相结合,该企业将以往半年奖金发放周期,改为季度奖金发放周期,与绩效考核相配套。

奖金来源,企业根据当季度经营业绩完成情况,从销售回款中,按相应比例提取奖励基金。各部门分配奖金总额,取决于该部门员工工资总额,占全公司员工工资总额的比例,来划分本季度本部门应分配奖金额度。

部门奖金平均数,以应分配的部门奖金总额,除以部门员工人数,得出本部门的当季度平均奖金数。

绩效等级比例,按本部门员工季度绩效考核的分数为依据,按降序排列分成5个等级,并确定各自比例:优秀10%;良好25%;称职35%;需努力20%;末位10%。

不同绩效等级对应奖金分配权重,以部门奖金平均数乘以相应的权重,优秀1.5、良好1.2、称职 1.0、需努力0.8、末位0.4,得出每个不同绩效等级的员工,应分配的当季度奖金额度。

奖金分配各企业有不同的分配方案,有按销售业绩提成进行分配。有将员工按不同工作职能分成ABC不同类别,每个类别奖金基数也是不同的。有按员工各自月薪,作为奖金分配的基数。也有按项目完成后,提取项目回款比例,作为全体项目成员奖金发放的总额,再由项目经理进行分配。以上这些不同的分配方案,都是解决奖金来源问题,内部分配一定要按绩效等级进行。

绩效等级在很多企业,是按分数来划分的,就象学生考试一样,多少分至多少分之间,是什么样的绩效等级。通过多年的绩效实践,发现这样划分绩效等级,存在较大弊端。以上述案例为例,将绩效等级以分数划分,则:90分以上-优秀、80-90分良好、70-80分称职、60-70需努力、60分以下-末位。这样一来,主管在评分时就会事先知道被评价者的绩效会在哪个等级中,会造成人为干扰因素。而通过比例划分,则必须是部门内所有成员分数全部结束后,再按比例划分,这样主管对被评价者的绩效等级,事先不能进行控制,从而会体现更多的绩效公平性。另外以分数划分绩效等级,还会出现大部分人都在同一分值区间,不能有效拉开绩效差距。

奖金权重设定的原则,给绩效考核结果好的员工,以更多的激励,对绩效考核差的员工,要减少或不给激励,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绩效引导,是正向的激励措施。以称职作为基准点,高于称职等级则增加奖金权重,低于称职等级则减少奖金权重,这样绩效等级最高与最低,相差3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26
你的年终奖“给力”吗?

中国传统的佳节春节前后,往往是企业发放年终奖的时间,网上总有人乐此不疲地“晒”年终奖,抱怨者有,不平者有,炫耀者有……众生百态,也投射出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

毫无疑问,员工的情绪跟满意度息息相关,同时,也跟工作效率关联度极高。

针对不同的员工该怎么发、发多少、何时发?发放年终奖最终成为企业和员工之间一场“看不见”的博弈,谁是那个既考虑自身利益又兼顾员工心理预期的聪明企业?

企业与员工的博弈

“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博弈主要是因为双方的出发点不同而引起的。”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薪酬绩效管理咨询中心项目经理陈洁玮说。

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设立年终奖是为了激励、保留员工,同时,也和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有重要联系。

因此,大多数企业选择发放年终奖,中智在对2010年年终奖发放的专题调查中显示,统计仅有不到7%的企业不准备发放年终奖。

但是企业发放年终奖的目的和动机存在差异,有对过去一年业绩的认可,也有象征性的发放,事先约定的兑现、制约和保留员工,预算调节的手段等等。

而站在员工的角度来看,年终奖似乎已经是收入的一部分,发多发少,感受千差万别。

绝大多数员工认为,不发放年终奖的企业有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他们倾向于认为,这是企业对个人全年表现的一种评价。

陈洁玮分析,“现实中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一般由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几个方面组成,奖金属于工资,企业是要发放的。如果企业没有设立年终奖金,显然会降低公司薪酬水平和政策的竞争性,给员工带来心理落差,降低员工对于薪酬的满意度。”

有效均衡

那么企业如何找到最有效的均衡呢?绿叶制药人力资源副总裁刘玉波说:“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年终奖要和员工的业绩挂钩,不然没有准则,会让员工觉得不公平。”

中智薪酬绩效管理咨询中心项目经理杨冰建议说:“企业要建立合理、规范和确保激励性的年终奖管理方案,结合不同人员类别,制定相关政策,避免年终时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合理科学的年终奖管理办法,才能有效发挥年终奖作用,如果没考虑好,或者是与市场严重脱钩,企业会在‘博弈’中受到惩罚,适得其反。”

目前公司发放年终奖主要有固定和浮动两种方式。固定年终奖是指事先约定或结合公司年度效益达成情况,在年底(元旦或农历春节前后)固定发放的奖金,一般和月基本工资挂钩,发放标准为月基本工资的倍数。年终浮动奖金一般与绩效考核挂钩,分为现金奖励或弹性福利两种方式。结合员工年度个人业绩,或加上对部门、公司业绩等因素的考虑,综合设定奖金标准与额度,弹性管理。

根据中智的调查,企业年终发放浮动奖金和固定奖金的比例分别是49%和40%。在年终固定奖金发放的企业中,制造业、高科技和服务业的比例偏高,占到52%。13(个月)薪和14(个月)薪仍是多数(81%)企业年终固定奖金发放的普遍方式。发放13(个月)薪的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70%。

而发放浮动年终奖的公司中,贸易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比例偏高,占到了53%。80%的企业浮动年终奖的奖金基数为1~2个月固定工资。在此基础上,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系数,进行整体浮动奖金的计算。

销售人员普遍采用的是浮动年终奖。销售人员是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群体,他们的年终奖其实和自身的业绩是直接挂钩的。多数企业都是在年前制定销售目标,完成不同的销售目标会有不同水平的年终奖金额度。有些企业对于销售人员的年终奖额度不封顶,做得多拿得多。杨冰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但同时也造成人工成本的上升,所以这一方面是要以企业的现实情况来定,不适用所有企业。”

杨冰还建议人力资源部须做好浮动收入总额整体管控的机制,例如设定部门绩效奖金系数和公司绩效奖金系数等杠杆调节系数,从而管理浮动收入,特别是年终奖金总额。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浮动收入存续机制,确保员工年终奖金的稳定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