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够写出好的诗词、歌词

要有什么基础吗
看到那些和辙押韵的歌词诗词 把我震住了
需要有什么基础 或者学习什么 请行家告诉我
多谢!

  配合曲子旋律一同出现的,歌词是歌曲的本意所在。
  看歌词学歌曲更快
  年代久了有歌词不容易忘记 歌词更进一步表达了歌曲的宗旨和灵魂,歌词往往阐述了一首歌表达的感情和主旨。歌词的好坏有时候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一首歌的好坏,因此很多著名的歌手也会请著名的填词人来创作,当前歌词创作比较优秀的人有林夕,黄伟文、方文山等。
  随着人对歌词的重视,歌词这一文体将会越来越被人们所借用。

  写一首好的歌词不外乎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天赋很高,随手写来都是好词。但这只是及少数人;另一种情况就是你掌握了歌词创作的技巧,成为一个歌词创作的顶尖高手。让人遗憾的是,单单有才华和热情是不够的。
  要想写出一首好的歌词,首先要明白歌词,不等同于诗歌。
  歌词和诗歌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说两者都有相同的艺术特制,讲究格律和流畅,情感的升华,词语的搭配。
  歌词最重要的就是讲究语言的通俗易懂,简单流畅,让人一读到就会产生共鸣。而诗歌却是语言的另一种升华,你可以读不懂它,但是能感觉到它。其次,歌词是为了配合音乐而产生的载体,一首歌词,不管是多么地出色,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音乐,那么就仿佛是被湮没住光芒的宝石,毫无价值。相反,一首好的诗歌,即使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仍然能让人读出其中的意境来。要想写出好的歌词,诗歌则是基础。
  如何写出歌词中的共鸣。
  当你决定要去写一首歌词的时候,首先不要去刻意做什么。著名词人林夕曾对自己的创作发表了四个字的感想:心无旁骛。要知道歌词是不需要华丽的词语去堆砌的,要想用最平常最大众的语言写出能让人感动的歌词就不能从语言的华美入手,而是投入自己的所有感情,切记不能有苍白无力地幻想。
  像写故事一样去写一首歌词,这样的要求对于阅历浅薄的人是很难做到的。歌词和诗歌一样讲究内涵,没有内涵的歌词就是一副枯骨,毫无血色。近几年是中国流行歌词的鼎盛时期,各个流派缤纷而出,千奇百怪。大多数的流行歌词都关于爱情,天马行空地歌颂,眷恋,哭泣。让人不知所措。难怪爱国音乐和民族歌词会在业界大大吃香,身价百倍。
  关于歌词的格律。
  歌词比现代诗歌更加讲究格律。当然,如果是在有曲子的情况下填出一首传统的歌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词律随乐而生,有了完整的曲子做基础,格律自然就出来了。一般来说,在没有曲子的前提下,要产生一首传统意义上的歌词需要作者本人对旋律有一定的概念,出笔之前要在脑子里定好一个雏形。传统的歌词一般分为:ABC AB ACB CAB几种格式,以七字一句见多。对于学习写歌词的新手来讲,AB这样格式是最容易的,其次是ACB。在歌词创作中,A表示主干,也就是一开始就进入正题,B段为抒发,也就是歌词中的高潮。而C段在通常情况下为小副歌,可以放在开头或则是过渡高潮。在创作各个段落的时候,不妨分开逐句写出,字数相差不要太大,否则也给谱曲带来一定的难度。
  把握住韵脚的尺度。
  不提倡在一首词里面用两种以上的韵脚。如果一首词,在没有特殊的要求下,是不提倡有变韵的情况出现的。除非你是顶尖的词人,能把各个韵脚运用自如而没有丝毫破绽和生硬。一般来说,当一首歌词需要转韵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一,切忌在相同的段落中间进行转韵。二,转韵的最佳位置是在段末或则是第二段的开始。三,如果在段末最后一句进行了转韵,那么下一段就一定要选用另外的韵脚,切忌和结尾的韵脚相同。
  词语的选用和搭配。
  前面已经提到过,歌词不同与诗歌,需要运用的是大众通俗的词语。如何把握这些词语堆砌在一起,而产生绝妙的效果呢?我个人认为在创作过程中,新意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歌词的佳句都属于妙手偶得,千万不要因为想写出一句出彩的词语,而去四处寻找。这样刻意去写的歌词,就会显得生硬。无妨放松自己,或许精彩的句子就会出现在你的耳边。
  选用词语。在歌词不同的部位,词语的选择也是相当讲究的。特别是在有旋律的前提下,进行填词。需要把握住旋律中的内涵,挑选不同力度的词语。这样,即使在没有听到旋律的情况下,别人也会自然联想到音乐的格律了。
  总的来说,要想写出一首好词,除了有足够的才华和热情外,还需要掌握必要的技巧规则。否则就是词不成词,诗不为诗。

  首先,歌词最好以4句为1段,这样作曲的人会很舒服,即使你不要曲子
  第2,歌词自然要押韵,但不要因为押韵而忽略句子的可读性,要做到这点需要比较强的驾御文字的能力.
  第3,每短歌词要有相同的句式,也就是相同的字数,但是高潮不用和前面的字数相同
  第4,出学者嘛,最好先列个提纲,每段要写什么都写清楚
  第5,不要把自己觉得优美或者有意境的词语堆切上去,这样读者会不知所云,
  第6,要自己有真情实感,真的有某种感情的时候再写,不然会很痛苦.
  刚刚开是的时候可能写的会很慢,但是慢慢坚持就越来越好了,加油!

  以下是些参考书,亲可以看一下: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考试指南——艺术院校辅导考生书系

  内容提要:这是一本你怎样考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关在考试中胜出的书。 作者们集多年出任本专业招生考试主考老师之经验,结合近些年中央音乐学...

  歌曲写作教程——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

  作者:陈国权 著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系列: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

  基本乐理教程——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
  原价:¥14.40
  当当价:¥13.00
  均系在音乐学院任教多年并且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的教授、讲师及有关专家。 《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共10册,系一套供读者自学作曲技术理论的基...
  所属分类:图书->教材->音乐

  配器法基础教程——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
  原价:¥18.50
  当当价:¥16.70
  均系在音乐学院任教多年并且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的教授、讲师及有关专家。 《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共10册,系一套供读者自学作曲技术理论的基...
  所属分类:图书->艺术->音乐

  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复调音乐基础教程
  原价:¥21.50
  当当价:¥19.40
  作者:赵德义,刘永平 著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系列: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 ISBN:7103015538 页数:415 包装:平装 开本:小32开...
  所属分类:图书->艺术->音乐

  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
  原价:¥15.60
  当当价:¥13.26
  但又有意学习有关音乐基础知识的读者的要求。我社编辑出版了《音乐自学丛书》(包括《作曲卷》和《音乐学卷》两个分卷)。这套丛书的作者,均系在音乐...
  所属分类:图书->艺术->音乐

  音乐分析基础教程——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
  原价:¥18.30
  当当价:¥16.50
  当代音乐分析中的许多内容,由于比较专门化,书中都没有涉及。为了更接近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特点,书中都没有涉及。为了更接近作曲和作曲技术理...
  所属分类:图书->艺术->音乐

  作曲初步练习/音乐技能训练丛书
  原价:¥29.80
  当当价:¥26.80
  如短句、动机等,而且在所有谱例中每个和弦都做了标记。谱例的选择,除开作为作曲练习的说明外,同时还想作为和声学习的例子。 图书目录:一、...
  所属分类:图书->艺术->音乐

  音乐理论与作曲基础(语言学文学艺术类)——北京大学素质教育通选课教材
  原价:¥18.00
  当当价:¥16.20
  内容提要: 本教材包括音乐理论和作曲基础两部分内容。 第一章至第八章为音乐理论。与《音乐理论与管弦乐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所属分类:图书->艺术->音乐
  还望采纳哦 祝学习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20
先说基础吧。
一.有较好的语感,熟悉较多同义词。
二.多读多背古文和古诗词,甚至多钻牛角尖,了解古代典故和各类词语的用法。
三.熟悉平水韵或者现代汉语拼音(根据中华新韵写)也行,了解词语的词性。

再说说如何学习吧
一.利用你现在掌握的知识多写,或者说是多写打油诗{只有韵,没有平仄对仗的,有的可能连韵都没。(瓦就停留在这个阶段)},在写作中学习,磨练自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永远是对的。(也许是多写多错,你越写越没信心,但当你再回头看刚开始写的诗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你也再进步)
二.再能一定程度上熟练运用各类词语,典故以后,开始注意诗词的平仄粘对,词性对仗,不要强求,首先保证诗词的意思和意境。慢慢来,这要靠积累得来的。

再说诗次的分类:
一、 诗体
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
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

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

二、律诗
而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产生与初唐,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有音乐伴奏。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律诗的发展有两源,一是对仗的盛行,二是声调的发展。正常情况下,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所以,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
由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的特点,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
1、 整:每句字数整齐,或五言,或七言。2、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
2、 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4、韵: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
5、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实际上,律诗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只有四个关键:
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
2、 只能押平声韵。
3、 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
4、 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
【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我只给大家介绍近体诗。

【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
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
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
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平水韵百度百科里面有,不过今人完全可以用新韵。

后面一部分是复制别人的(原回答者: 落第第第才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2个回答  2011-07-20
您好,首先提醒您一下,诗词不可只看韵脚,更重要的还要平仄和谐。而平仄在词中则尤为重要,且词需合乎音律,若与音律相违则不可称为“词”,在李易安眼中苏轼、欧阳修等文学大家所写之词皆是不和音律,故轼、修之词严格来说只是长短不一的“诗”。如果您是初学者可以先照词谱填词,平声为阴平、阳平二音,仄声为上声去声二音。诗与词的韵脚合辙才会使其增色,总结起来共十三道“大辙”分为“俏、佳、人、扭、捏、出、门、来、东、南、西、北、坐。”每一个字的“韵母”就是每一联的辙口,如“人”字,为“壬辰辙”。其间还有些许变化,有很多字古韵与今韵不同,需常年积累,多读是为上之上策,然读书须有明(此明为明白、清楚之意)师指点,若只凭自悟很难有所成就。我也算不上什么“行家”,只是爱好者,若要有所成就,建议您去找一些名家的讲座。

参考资料:中国古曲网论坛有诗词的专栏,贤士颇多。

第3个回答  2011-07-21
这个年代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诗词的,歌词倒还有可能,所以,放弃诗词吧,那是不现实的,下面这些人说这些话不知道是做些什么,如果懂这些就能写出好诗词,那普天之下皆诗人了。
要是歌词,不重押韵,重感情深。
看一本书,顾随诗词讲记。
第4个回答  2011-07-20
无它 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