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给人的启示

急啊~600左右

诗情词境今胜昔
——毛泽东诗词古今独步的启示
刘 淜

唐诗宋词,使中国享有“诗国”之盛誉。因此,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今人的诗词创作无论如何是难以超越古人的。
记得有一次与诗友们聚会,有诗友于席间慨叹:今人诗词没有超越古人者!笔者则不同意这个看法,于是据理力争论证道:清赵冀论诗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关于此,古人也多有论述。
明袁宏道说:“诗之气,一代减一代,故古也厚,今也薄。诗之奇之妙之工之无所不极,一代盛一代,故古有不尽之情,今无不写之景。然则古何必高,今何必卑也。”
清梁绍壬说:“诗宗唐音,固也。然使自唐至今,千篇一律,有何意味?且宋之为宋,元之为元,正以其各具面目,方见天地文运,变化无穷。若必尽法乎古,则何不一一绳以汉魏六朝,且何不一一绳以《三百篇》、《十九首》乎?”
清尤侗也如是论道:“诗无古今,惟其真尔。有真性情,然后有格律;有真格律,然后有真风调。勿问其似何代之诗也,自成其本朝之诗而已;勿问其似何人之诗也,自成其本人之诗而已。”
这些对后代产生积极影响的古代诗论令人信服:今人的诗词创作是完全可以超越古人的。因此我对诗友们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今人的眼界超越了古人,因而今人的诗词的胸襟、气势和诗意也会有超越古人之处。并列举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七律·送瘟神》中“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及笔者的《水调歌头·人月圆》中“万里共明月,辉曜地球村。此间明亮如昼,脚下却朝暾”等诗句为例,说明今人诗境有胜古人之处。几位诗友仍连声道:“词句胜古人,而诗意未能胜古人。”因此笔者认为,这个“今不如昔”的观念如不转变,将会影响中华诗词的健康发展。
其实,在现代众多的诗人当中,堪称古今鲜见的诗国骄子当属毛泽东。
作为诗人,毛泽东被文化人接受并备加推崇,是在1945年赴重庆谈判期间,以一首《沁园春·雪》搅动山城文化风云开始的。是年10月21日,作为《沁园春·雪》第一读者、被时人尊为“词霸”的柳亚子欣然为画家尹瘦石所写的跋文说:“毛润之沁园春一阙,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余词坛跋扈,不自讳其狂,技痒效颦,以视润之,始逊一筹,殊自愧汗耳!……”此后的许多和词,也大都是从这个角度来谈对毛词的感受。诸如“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郭沫若);“望尘莫及,竖子牢骚”(聂绀弩);“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陈毅);“不识作态装娇,更不惯轻盈舞秀腰”(黄齐生);“浑莽不事妆娇,更不自矜持不折腰”(景卟)等等。自此令人领略到了毛泽东那古今独步的胸襟气魄。
毛泽东豪迈雄健的诗风来源于他的丰厚实践。作为政治家,毛泽东是充满革命的理想主义激情和浪漫主义诗人气质的政治家;作为诗人,毛泽东是集军事家的机敏气魄、政治家的胆识圆通、思想家的深邃智慧于一身的诗人。因此,毛泽东政暇赋诗,可以妙句拈来着眼高拔,确立了其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在历史上,也有不少著名人物,表现出多方面的才能。如屈原、曹操、唐太宗、宋太祖、南唐李后主、唐代三李、宋代苏、辛等,他们有的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思想家、哲学家,或者是文学家,但几乎没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在诸多方面同时达到令人信服的境界。故柳亚子在步毛泽东《沁园春·雪》原韵和词中,便有如是评论:“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慨;稼轩居士,祗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在重庆发表后,是年12月8日《大公报》发表《我对中国历史的一种看法》的署名文章。作者说这是早已写好的一篇旧稿,“近见今人述怀之作,还看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比量,因此觉得这篇斥复古破迷信并反帝王思想的文章还值得拿出来与世人见面。”接着,《中央日报》、《和平日报》、《益世报》先后发表20首(篇)和词或文章予以攻击。显然,这远非文墨官司,已转化成一种政治斗争了。诸如“草莽英雄,林泽豪杰,巧饰文词虫贝雕!休夸耀,看青天白日,旗遍今朝!”之类,直露天机。进步文化界也立即撰词撰文予以回击。时在重庆的王若飞把这些和词文章收集起来,寄给毛泽东,毛看后在同年12月29日的一封信中,短短几句,表示了极大的蔑视:“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此足以应验了古人所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为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
虽然屈原、苏轼、辛弃疾等的遭遇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但毛泽东的人生道路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险恶的环境可以窒息吞噬一个人,也可以锻炼造就一个人。是中国革命所经历的曲折万难的征途,造就了毛泽东这样一位非凡的领袖和卓有建树的诗人。因此,毛泽东的诗词总是力图激荡人心,催人奋进的,给人以力量与鼓舞的,这正是毛泽东与一般诗人的不同之处,也是其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上述无可辨驳地说明,现代诗词创作“诗情词境今胜昔”。按照事物发展规律,今后还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参考文献:
①《古典诗论集要》,屈兴国等选注,齐鲁书社出版社,1991年版。
②陈晋:《毛泽东之魂》,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000字

作者单位:吉林省新闻研究所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68号吉林日报社
邮编:130051
电话:0431— 8990686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email protected]

刘淜 网络论坛
《文明与野蛮》http://bj3.netsh.com/bbs/110649/
《新闻观察》
http://model.cccen.com/cgi-bin/bbs3000/bbs.cgi?id=lsanpeng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16
  诗词写得不仅作者自己喜欢看,别的读者也喜欢看,并且经得起时间的洗礼,才算是成功的诗词。
  诗词的成功不在其形而在其魂,有血有肉有活力,这样的诗词才能使读者产生认同的心理共鸣。
  何谓诗魂?诗魂就是诗词所体现或寄寓的情趣哲理,这是诗词的生命力。写诗写词,关键是把情趣哲理写好。
  选定了一件事物作为题材来写诗写词,实际上只是借这件事物来表达我们对它的认知或者是借它来寄托我们特定的思想感情。换句话说,该事物就是我们某种认知或某种感情的载体。读者若因此产生共鸣,那么作者和读者之间就在文字中实现了和谐的认知与感情交流。一首诗词,如果没有令读者产生共鸣的情趣哲理,这首诗还谈得上是好诗吗?当然谈不上,充其量只能是长杨散人所分的三品诗(似曾相识,不知所云)。
  先说情。无论言志言物言事,没有哪首诗词是不含情的。情在诗词的表达,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种,一种是直诉心声,一种是寓寄于物,可以明写,也可以隐喻。有些情,直诉或寓寄皆可,你觉得哪种方式好就用哪种。言情诗词表达的情最常见的有:人生、志向、亲情、乡情、恋情、离情、欢情、悲情、友情、山水情等。古风的言情诗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比重,说明这些“情”的确是把人吸入诗门的强大引力。
  由于这些“情”是中国人共通的本性,所以言情诗是最容易被读者看懂的。本来,讨论到各种“情”的诗词表达方式时应该举例说明,但因限于篇幅,诗友们也都熟悉,就免了。
  再说诗趣。有些诗词既不是属于上面所说的情,也不是单纯的咏事咏物,它像诗词中的小品,给人以轻松幽默的快感。比如齐白石的鸡冠花题诗,读者读了无不会心一笑:
  老眼朦胧认作鸡,通身毛羽叶高低。
  客窗一夜如年久,等到天明汝不啼。
  我二上古风的时候借用九位诗友的雅号串了一首《我……就这副模样……来了……》:
  苍山蜇居老雕虫,东篱池塘种芙蓉。
  倦极忽闻断雁叫,拖泥带水上古风。
  这种诗本来没有什么意义,但因是在特定的古风环境,用了大家熟悉的诗友雅号勾勒出了那么个滑稽老头形象,诗友就觉得有趣。当然,这种诗能让读者轻松一笑,也就达到目的了。
  至于哲理,是诗词更深沉的内涵,是给读者的一种理性启示。比如我老伴拍到一幅某市入城大道中央睡着几头黄牛,警车等往来车辆无不绕之而行的照片,我觉得挺有意思,配了一首小品,但读者从诗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幽默,更有那不通情理的牛劲:
  提起汽车怄气多,他跑坦途我爬坡。
  且在路中睡一觉,看谁敢撞本大哥。
  在批判“臭老九”的年代,一次我们几个老九过周末边包饺子边聊天,大家以此为题命我吟诗:
  黄瓜青韭白菜梆,将长比短费评章。
  做馅包饺细品味,凭心还说“老九”香。
  这里面除了应制和安慰,更深层的意思大家都听懂了。
  古风诗词有没有情趣哲理?有,真真实实的有。可是为什么又让人觉得是 “靡靡之音,无病呻吟”、“强拉风雨硬说情”呢?用碾冰诗友的直白就是:“词不达意”。
  情趣哲理是作者要表达的心声,但是,再好再强的的心声也得用文字来表达。如果表达心声的词句用得不太好,不能使你的心声具有感染力,读者怎能与你共鸣?
  欲知老朽又要放出什么酒话,请看《三杯酒后说古风》之五:诗词魅力凭诗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6-28
  1.(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第3个回答  2007-06-16
朱湘(字子沅)是二十年代清华园的四个学生诗人之一,与饶孟侃(字子理)、孙大雨(字子潜)和杨世恩(字子惠)并称为“清华四子”,后来与其他三子成为了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在校期间,他的艺术天分已经崭露出来,当时就是清华校园的文学名人。

  朱湘是一个性格独特、对艺术充满执著的诗人,他在清华六年学生生活并不顺利,曾因记满三次大过而受到勒令退学的处分,1926年复学后又读了一年才毕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朱湘的学习成绩不好,他“中英文永远是超等上等,一切客观的道德藩篱如嫖赌烟酒向来没有犯越过,只因喜读文学书籍时常逃课以至只差半年即可游美的时候被学校开除掉了。”他在给清华文学社的顾一樵的信中说,他离校的原因是“向失望宣战。这种失望是多方面的”,但他又对清华园无限留恋:“清华又有许多令我不舍之处。这种两面为难的心情是最难堪的了。反不如清华一点令人留恋的地方也无倒好些。”他之不满意清华在于:“人生是奋斗的,而清华只有钻分数;人生是变换的,而清华只有单调;人生是热辣辣的,而清华只是隔靴搔痒。”严格的校园生活,对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来说,不免感到拘囿;但清华的自然人文环境,毕竟给过他熏染和陶冶,使他后来的创作道路走得更为扎实。

  有风时白杨萧萧着,
  无风时白杨萧萧着,
  萧萧外更听不到什么。

  野花悄悄的发了,
  野花悄悄的谢了,
  悄悄外园里更没有什么。

  看起来这是一首完全写景的诗歌,然而景物中蕴涵着“情语”:没有生气的“废园”里除了萧萧的白杨,无所听、无所见,在悄没声中岁月流逝,青春不再,这其实就是诗人心目中死气沉沉的校园的象征。含蓄的形式下透露出不满和苦闷,当然这不满还是比较朦胧的,不像这首《冬夜歌》,直截了当地写明副标题“敬勉《周刊》产物质而革课程也”:

  耸暮空紫色西山,
  山顶戴着白雪之冠;
  山阴飘清华校旗,
  但清华旗色何其黯然!   

  夕阳是清华的灵魂,
  漫天的黑云将他攫吞;
  遗下物质的躯壳,
  有大会堂作伊的坟墓。

  玄冰仿佛功课,
  压住本性活泼的小河,
  月光只映他滞重的面色,
  再不见风中的笑窝。

  诗人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描写弥漫着物质气息的校园,吞噬灵气如坟墓,缺乏自主意识像石像,刻板教条。其实它并不缺少灵秀的环境,就像它不缺少活泼的少年一样,然而黑云压住了美景,功课窒息了学生的天性。诗人忍不住要呐喊:赶走冬夜,让春色重临校园。

  朱湘独立不羁的思想也同样表现在这一时期的论文中,《课程上前车之鉴》中,朱湘提出要提倡自由发展,减少课时,改为自修,以交心得代替传统的考试模式。在《精神教育》一文中,更提出“出世的教育”,即精神教育,提高青年人的审美情趣,而不能总沉浸于世俗之中。

  从学生时代起,朱湘的个性就较乖僻、焦躁,可是他的诗歌却是少有的平静和谐,他仿佛在创作之前洗净了身内身外的烦恼,给诗歌留下一方神圣和谐的园地。从创作初起时就十分注重锤炼诗歌的情感和形式,他的内心是喧嚣的,而他的诗情却是宁静而柔美的: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
  一阵阵温风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的多慢,
  你听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宝宝,
  蜜蜂飞的真轻。

  ……

  舒缓的旋律,悠扬的节奏,错落有致的诗行,加上活泼清新的形象,在不经意中营造出一派和谐世界,给人以阅读与聆听的双重美感。朱湘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新格律的探索,他特别追求“理智节制情感”的具有东方神韵的美学原则,从诗的情感到诗的章法、字句,他一直不懈地实践着,形式上讲究整齐、对称,诗韵上讲究与内容情绪合一,这些努力使朱湘在新诗创作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雨 景

文/朱湘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春夜梦回时窗前的淅沥;

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

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

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

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

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

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

飘来一声清脆的鸟啼。

(选自《朱湘代表作》)

[赏析]

雨中的景象,在古往今来的诗人笔下写尽了,但在朱湘笔下却有了新的意境。诗以种种关于雨的新鲜意象和感觉,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期待。诗人对自然美广泛的兴味与追求,用隐蔽而又鲜明的色彩的意象表达出来了。诗中既写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美,也象征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美;既写出了现实生活中已经展现的种种美的景象,也写出了对现实生活中尚未出现的令人向往期待的美。寂寞的云气中飘来的一声“清脆的鸟啼”,这是多么令人神往而深思。自然美和生活美在作者笔下融成一片诗情美,充满了韵色与姿态。

《雨景》是《草莽集》中唯一的一首“无韵诗”,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这本诗集中最优秀的“写景诗”。在这首新颖、清隽的小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刹那间奇异的感受,细腻含蓄,纯净清新。朱湘的写景小诗与冰心、宗白华的小诗不同,他不是从自然中获得人生启示,而是单纯而满怀惊异地描绘自然之美,显示了一个沉醉于大自然中的纯粹诗人卓尔不群的艺术才华。诗歌的调子轻快,同时也显示了“句的均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