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桥梁工程中的“明挖基础”?谢谢和其对应的是什么基础

如题所述

明挖基础又称扩大基础,是以石砌、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因其埋置深度较其他类型基础浅,故为浅基础。其平面形状有圆形、矩形、T形和多边形等。

明挖基础的厚度除要求保证地基有足够承载力外,还要求基础底面低于冲刷线和土壤冻结线,以保证桥梁不受冲刷和冻害影响。

与之对应的是沉井基础。

沉井基础是从井内挖土、依靠自身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下沉到设计标高,然后采用混凝土封底并填塞井孔,使其成为桥梁墩台或其他结构物的基础。

它的埋置深度可以很大,整体性强、稳定性好,有较大的承载面积,能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扩展资料

桥梁五大部件的组成:桥跨结构(上部结构)、支座系统、桥墩、桥台、墩台基础。

(1)桥跨结构(上部结构):在线路中断时障碍的主要承载结构。

作用:承受桥上的行人和车辆。

(2)支座系统: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传力装置。

作用:传力装置;不仅传递很大的荷载,保证桥跨结构不产生变位。

(3)桥墩:多跨桥的中间支承结构称为桥墩。

作用:支承桥跨结构,把桥面荷载传至地基。

(4)桥台:位于桥梁两端,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并和路堤相衔接的建筑物。

作用:把路面荷载传至地基;与路堤相衔接、抵御路堤土压力;防止路堤土的滑坡和坍落。

(5)墩台基础: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作用:支承上部桥跨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桥梁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沉井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2
明挖基础又称扩大基础或直接基础。明挖基础以石砌、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建造。其平面形状有圆形、圆端形、矩形、八角形、T形和U形等。明挖基础的厚度除要求保证地基有足够承载力外,还要求基础底面低于冲刷线和土壤冻结线,以保证桥梁不受冲刷和冻害影响。

地质良好的无水地段,可采用除去表土,整平地基的方法,以便修建基础;有水地段可根据水的深浅,分别采用土、草袋或打桩等办法,筑成围堰,然后抽水,以便修建基础。地质不良地段可采用更换填土,或用物理、化学方法加固地基。

对应的是沉井基础.

沉井基础:无底无盖的井状结构物,竣工后成为基础的组成部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明挖法的关键工序是:降低地下水位,边坡支护,土方开挖,结构施工及防水工程等。其中边坡支护是确保安全施工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1.放坡开挖
特点:最经济,条件满足时宜优先采用。
适用:硬质、可塑性粘土和良好砂性土,场地足够放坡,有时对坡面采取措施,边坡高度一般3~6m,基坑应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随挖随刷边坡,必要时采用水泥粘土护坡。
计算:验算边坡稳定等。
2.挡土支护开挖
(1)水泥土墙支护
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具有一定刚性的脆性材料所构成,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一般采用水泥土搅拌桩作围护结构以“重力式”挡墙为宜。
特点:适宜于软土地基,如淤泥,淤泥质土等。同时具有挡土和隔水帷幕作用,无需支撑和拉锚,施工简单,无排污,噪声和振动小等优点。墙厚则造价较贵,工期较长。 广泛应用于5~7m的深基坑围护结构中。
(2)排桩、地下连续墙
特点:排桩支护适用于开挖深度在6~10m,不能放坡或由于场地限制不能采用搅拌桩支护。排桩支护可以采用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或钢板桩。地下连续墙是用机械施工方法成槽浇灌钢筋混凝土形成的地下墙体 。其整体性、刚度和防水抗渗性能好,但造价昂贵,工期长。适用与10m以上开挖深度的基坑。可结合内支撑(混凝土支撑或钢支撑)或锚杆。
(3)钢板桩支护
特点:采用较早,国内80年代即用于基坑支护,可重复使用,较经济,抗弯刚度小,桩间渗水(自淤),拔桩带土
(4)土钉墙支护(喷锚支护) 土钉墙支护的特点:
1.形成土钉墙复合体,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
2.施工设备简单、无需单独占用场地,施工噪音和振动小;
3.随基坑开挖逐次分段作业,少占单独作业时间,施工效率高;
4.土钉墙的变形较大,应注意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5.土钉墙适宜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措施后的杂填土、普通粘土或非松散性的砂土。否则,需要采取超前支护 等措施;
6.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12m。
(5)逆作拱墙
特点:逆作拱墙采用逆作法施工,没有嵌固深度,适宜于开挖深度较浅的基坑,一般不宜大于12m。这种支护形式不 阻水防渗,对有地下水的工程仍须降水或作防水帷幕。逆作拱墙能提前施工工期、节约投资。
 明挖基础的检验内容:
  1.基地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和基地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合。
  2.基地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设计相符合。
  3.地基所用的材料是否达到标准。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