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伯伦的散文诗《稻草人》的问题,读不懂,求深层含义

有一回我对稻草人说:“你总是孤独守望在这片寂寞的土地上,你一定厌倦了吧?”
稻草人回答道:“能使他人恐惧是一种深沉持久的快乐,对此我永远不会感到厌倦。”
我低头沉思,尔后说道:“的确如此,因为我也能领悟这种乐趣。”
他说:“只有那些用稻草填充躯体的人才能体味到这种乐趣。”
于是我走开了,不知道这是恭维还是轻蔑。
一年过后,稻草人变成了一位哲学家。
当我再次从他身边走过时,看到两只乌鸦正在他的帽檐下筑巢。

我不知道深层的含义,以及老纪所想表达或讽刺的东西。各位友人,希望能够从字与句来透彻地分析——比如说:“稻草填充躯体的人”该怎样与上下文联系理解?
麻烦各位友人了!
我只是提出众多问题中的一个罢了,强劲有力的文字更容易令我理解,也不会失去文字本身的灵性,事例和过多的口水话会让我认为你在写高考作文。请先发表见解,再从文字分析。我提出几个问题:
1.为什么老纪要用“深沉持久”,其突出表现的是什么?
2.文章倒数第3段表达的是什么?该怎样理解?
3.这里的“哲学家”是讽刺还是改变?为什么?
4.“两只乌鸦筑巢”是讽刺还是别的意思?为什么?
一篇哲理散文诗不一定有绝对的理解,所以,谁的见解更全面、透彻,这才是给分点!好的继续加分!

首先老纪的诗我只读过《先知》。
然后在不知道这首诗背景的前提下,给出一些个人观点。
就总体来说,“我”与稻草人是持有不同态度的角色,思想有交集,但彼此不愿苟同。稻草人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而“我”是一个喜欢揣测他人内心的怀疑论者。两者对答的几句话其实并不融洽,有貌合神离的感觉。稻草人将两者归于同是用稻草填充身躯的人,同时表现得不知是孤芳自赏还是敝帚自珍,“我”对其言论并不肯定。可以发现稻草人在饶着弯子说话,“我”是直言不讳。
1.“深沉”与下文的“哲学家”对应,“持久”解释了“对此我永远不会感到厌倦”;
2.“我”听了稻草人的言语之后离开,同时不知道稻草人的话是讽刺“我”还是恭维“我”(由见“只有那些用稻草填充躯体的人才能体味到这种乐趣”,因为稻草人本身是稻草填充的,但是稻草实在说不上是有价值的体现,此处“我”被其这样形容,所以稻草人对“我”的态度就有点不置可否了)
3.首先“我”是诗人,在这样的条件下,稻草人被称作“哲学家”的情形就有了两种思想程度上的差异。而之前“我”对稻草人的想法尽管有所赞同,但也有些矛盾存在。也许“哲学家”只能说明纪伯伦是借了稻草人这一身份抒发了对哲学家群体的看法。
4.“两只乌鸦筑巢”,让人想到上文稻草人“孤独守望在这片寂寞的土地上”的情形,但随后乌鸦的出现显得他不再是孤独守望,也许体现了思想的被认同,也许体现了独立人格的丧失。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理解,难免存在有失偏颇之处。不过我是抱着交流的心态来的,还是希望有人能认同我的想法。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4
中学时候,语文老师因感悟自身处境的不如意写过一篇文章。现在,文章的内容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文章中关于蚊子存在意义的描写还是记得的。“蚊子说:‘我活着,就是要吸你们的血,让你们人类不能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可恨啊,这些春梦不醒的蚊子!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次应该甘心了吧?然而,人类不是一天也没有少活吗?你毕竟夺不去人类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纪伯伦在《稻草人》中写到:

  有一回我对稻草人说:“你总是孤独守望在这片寂寞的土地上,你一定厌倦了吧?”

  稻草人回答道:“能使他人恐惧是一种深沉持久的快乐,对此我永远不感厌倦。”

  我低头沉思,尔后说道:“的确如此,因为我也能领悟这种乐趣。”

  他说:“只有那些稻草填躯的人才能体味这乐趣。”

  这样的“我”——“稻草填躯的”人,难道你就不想一想,你和“稻草人”有什么两样呢?不过是“些稻草填躯的”人罢了。那些“为别人的痛苦而幸福,为别人的幸福而痛苦”的恶魔,那些用民脂民膏建起了大楼,又命令人们去拆掉以增加GDP的、凯恩斯式的官僚,那些只知道“山东丢失”了,“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而不知道“南京丢失”了,也是应该追究责任的政客……也不过是一“些稻草填躯的”人罢了。然而,它们却拥有不醒的春梦。这个世界岂不是太不公平了!

  其实,“稻草人”只是用来吓人的。你不用恐惧,它那“种深沉持久的快乐”又能把你奈何呢?人类总要生活、生存下去,就让它那“种深沉持久的快乐”永远“快乐”下去吧。
第2个回答  2011-06-27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纪伯伦!
第3个回答  2011-06-24
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