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的中心句是哪句

毛泽东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是全诗的总领,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原诗:

《七律·长征》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释义: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扩展资料: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红军长征的不易。有人计算过,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总人数是86000人,可走到陕北根据地后,剩下的只有6500人了。这也就意味着,一条长征路每公里都要献出3~4个红军战士的生命。如此长征不是徒步之旅,而是鲜血之行呀。

红军却在整个会师之路上只休息了44天,其他时间几乎从未停留过。如此计算,他们每天要走74里路。可他们没有补给,没有军需,还要面对突然袭来的战争,所谓缝缝补补在这一刻再形象不过了。

长征途中,红军要跨越11个省,包括26个城市。这其中还有18条山脉需要翻越,每条山脉都是一次挑战,特别是有些常年积雪的山脉,对于没吃没穿的红军而言,那堪称死亡的挑战。同时,中途渡河24条,水浅的靠双脚趟过去,水深的则要想办法搭桥,造船,用木筏。

但红军战士们最终完成了胜利大会师,最终为革命,为世界,为每一个享受新中国和平的后来人创造了百炼成钢的人民军队,为革命胜利铺就了坚实基础,这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的行军,更是让我们永远牢记的壮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长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答: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话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意思,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这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灵魂。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所以本诗的中心句也应是此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2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就第一句
第3个回答  2011-06-2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就是中心句啊
第4个回答  2011-06-2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