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CFO制度的本质
CFO制度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多层次管理的治理结构下,由企业所有者在企业内部所建立的旨在保障所有者利益和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并有特定专业人员、机构、制度和措施等因素有机组成的财务监督与管理机制的总称。
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代理关系这一基本矛盾的存在,说明了出现“弱所有者,强管理者”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并非偶然。为了降低代理成本,所有者要寻找一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控制机制,加大对企业会计控制权的争夺力度,为此,股东需要在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设置一个能代表所有者利益对管理层实行监控的职位。这就是CFO制度出现在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中的根源。
CFO制度诞生的根源决定了财务总监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所应承担的工作职责。在治理结构层次,CFO受聘于董事会,对董事会负责,代表股东对经理层实施财务监督;而在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中,他是公司管理层的成员之一,主导公司的会计系统,承担起战略与资源管理,理财和控制的职责。因此,CFO既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监督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肩负着对企业财务运行进行全过程监控的职责。企业CFO管理和控制着企业所有的会计财务与审计职能,并直接向董事会报告。会计职能主要包括税务管理、企业的内部及外部会计系统管理、企业的计划及管理控制系统的管理(包括预算和对政府报告系统的管理)。财务职能主要包括企业长期与短期的财务管理、融资、企业信用管理、投资管理、保险管理、资本预算等职能。企业的内部管理部门直接向CFO汇报,但也有一些企业是向总经理(CEO)或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当然,由于各个企业的规模和组织不同,每个企业对上述职能的组织方式也各不相同。
1.CFO制度的建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FO制度是在适应了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强化财务监控需要而建立的制度。因而在我国更适用于以法人治理为特征的大型公司或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大公司以及一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企业。即使在国外,也并不都建立CFO制度。例如,在美国,企业里大部分建立CFO制度,但一小部分企业、政府部门和一些公益组织中的财务负责人称“controller”和“treasurer”,相当于我们的“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全球关注CFO和突出CFO地位的背景下,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务工作者以及决策者都应认识到,CFO制度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全部企业中建立。
2.CFO的称谓要“实质重于形式”
在我国少数企业如海尔、长虹等已改变了传统的称谓,企业称CEO、CFO.但也有一些企业虽然也称总会计师,但已在工作中与总经理形成了伙伴关系,并开始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公司发展战略,与总裁(CEO)就公司发展的重大问题一起决策。在美国,主管会计的叫Chief Accounting Officer,主管预算控制的叫Controller,主管资金管理的叫Treasurer.而CFO负责这三者工作。我们的有些总会计师干的活是这三个职务的总和,因而他们实质上是已经在扮演CFO的角色。
3.CFO制度的完善需要双管齐下
一方面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做到:
(1)建立和完善CFO团体自律组织——CFO协会。在美国,企业会计师的行业协会有两个。一个是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另外一个是财务经理协会(FEl),后者是由一个由企业主管、财务副总裁、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组成的组织。笔者认为,我国应考虑单独成立或在总会计师协会下面成立一个类似的行业组织。实行职业的自我管理,使之与政府外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在职业经理市场的培育、发展。虽然去年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英文名称改为CACFO,但传统的总会计师体制和真正CFO的制度有很大的差距,笔者认为,考虑到在我国CFO制度才刚刚起步,现阶段在总会计师协会下建立CFO协会较为合适。
(2)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由于CFO职位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国企改革中所承担的特殊社会责任,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尽快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CFO的行业准入、继续职业教育和专业能力评价制度,建立起职业管理规范、专业准则、救治和惩戒措施等一系列法律制度。
(3)加快对CFO制度和CFO行为的相关研究。包括CFO的选聘或任用程序、CFO管理体制、CFO法规规范内容、CFO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CFO职业能力框架、CFO的职责、权利和义务、CFO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等。
另一方面,CFO自身要做到:
(1)要尽快实现从传统的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工作向参与公司经营的全过程,包括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领导公司进行变革,并以一种真正的伙伴关系与CEO一起进行决策工作的转变。
(2)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水平和改善知识结构,传统那种仅熟悉会计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在美国CFO有一半没有学过会计,而主要学的是MBA.因此,CFO应该广泛涉猎会计审计、法律、金融理论、公司理财、项目估价、风险管理、产品研发、战略规划、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建立、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冲击等方面的知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