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历史,分高呀?

如题所述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其次,做题当然也很重要。做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再回顾再思考的过程。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再如“直接”与“间接”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很简单。答“直接”时,你就让头脑变简单些,一开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不必拐什么弯。除了“直接”之外的就都可放心地归入“间接”那部分去了。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不要指望考卷上的题目是你曾经见过的,更不必费心去背某道题,只要掌握了方法,问答题也是很好解决的。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个老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完那么多的试卷,如果字迹潦草,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有好心情给你高分呢?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到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要争取每天都花一至两个小时在历史上。因为历史有一个特点,容易忘。今天记得滚瓜烂熟的东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复习历史更要注意计划性。除了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外,自己还应有自己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哪段时间复习哪段内容,注意科学合理,确保能够按时完成。可以双条线同时进行。一条是老师的,一条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师在复习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时,还可再看看中国史。不仅记住了更多的内容,还有利于进行中外比较,使自己对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单独复习世界史好上几倍。另外,专题复习也很重要。可以帮助你掌握好历史线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历史规律之类的东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其实,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担心学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后,历史会变得很简单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8
我觉得学历史就要像看故事一样去学,这样越学就越有兴趣。我就是这样学的,高考100分的历史,我考了91分。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11-06-18
不要求学到博学的程度,但是不能因为历史地理影响我们的成绩,每一门学科都有需要去死记硬背的东西,但是大部分的内容还是要靠理解思考串联。我就先给你说说历史吧,很多学生觉得它无聊生硬乏味。在内地历史常常让学生头疼,大量的信息需要去记忆,导致这门国学直接成为为考试服务的工具,实在是教育的悲哀。其实它是一种内涵和素质的体现,必要的知识还是要知道的(就像有一次杨丞琳就因历史知识太匮乏导致在台上出丑,多丢人啊),被人夸知识渊博岂不是很牛的一件事,何乐而不为?既然要考,我们就要学,学历史首先要有时间这个概念,每一段历史(外国史也好中国史也罢)朝代与朝代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大事件与年份并非一些独立的个体让你去死记,他们相互串联相互影响。这样说可能有些抽象,我举个例子给你。
你可以联系电视剧去记忆,虽然七分虚构,三分史实,但大事件不会篡改的。例如《封神演义》你看过吧?讲的是武王伐纣,周武王兴兵讨伐无道的商纣王,推翻商王朝建立周朝。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直接导致地方上权力太大,太大了会怎么样呢,很明显会分裂 ,所以到了东周已是军阀割据了,分了两段春秋和战国。但是记住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自然规律,战国后期秦国逐渐强盛,秦始皇统一了其余六国,但是秦朝暴政,暴政就会有农民起义,所以项羽和刘邦两个著名的人物登上历史舞台(张国荣曾参演过《霸王别姬》这个戏剧就是改变的西楚霸王项羽落败时的情形),因为一山难容二虎,总有一个统治者,这样刘邦击败项羽,建汉朝(汉朝和唐朝是两个封建王朝最鼎盛的时间,国外的唐人街就是因此得名)。
再例如,宋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他吸取了唐朝武官造反(安史之乱)的教训,大量起用文官,只会导致什么呢,会导致战斗力弱呗,一群书生上去打仗,哗众取宠了,不输才怪,所以对少数民族作战屡战屡败,《天龙八部》中,契丹人(乔峰也是契丹人)大辽王朝,已经把北宋折腾的够呛了,和平了没几年,女真族有兴盛起来,就是《射雕英雄传》的金国(完颜洪烈,完颜氏),直接把宋人打到南方,又在南方建立南宋,先北宋后南宋,是根据地理位置来的,一开始汉人都住在北方,国都开封(今河南开封),之后是被打到南方的,所以后来的是南宋。可以看出,每个事件都是联系密切的。
第3个回答  2011-06-18
在我看来主要的还是兴趣,在我初一初二的时候,特别的讨厌历史,当然分数也考不高,后来到了初三时候,我们的历史老师上课很来劲的,那样我也就慢慢的在改变自己,开始一点点的接受它,每次看书的时候仔细一点,不懂得地方就多看几遍,太难懂的地方,你就先背下来,慢慢回味。如果当你真正喜欢上它的时候,很多知识不论过多少年都不会忘记!
加油!!!
第4个回答  2011-06-18
学习历史很简单,其实不管学习什么如果能有浓厚的兴趣都会很轻松和有效率的。尤其是对于历史文史类来说,我以前历史成绩很好,不是因为我天天背书,而是上课时无聊我经常自己喜欢看历史书上的一些小故事和典故,感觉那些人物小故事很有意思,看了这些小故事,不免又想知道个来龙去脉,不知不觉就把历史学习的很好了。
第5个回答  2011-06-18
在于理解 , 理解透了, 学起来就快了。历史书上的结论和描述,往往写的太大太抽象,有点超出这个年纪的领悟能力,需要你细细琢磨,把他当成你自己的领悟。就相当于 修真小说写的“悟道”

历史最重要的作用,是以史为鉴, 真的领悟了,就是不上名牌,生活照样滋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