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

如题所述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辽军至定州,两军出现相峙局面,王继忠乘间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初为真宗所拒。十一月,辽军在朔州为宋军大败,岢岚军的辽军因粮草不继撤军。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日夜不停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激战十多天未下。萧挞凛、萧观音奴二人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等人率军与之会合,合力进攻冀州、贝州(今河北清河),宋廷则“诏督诸路兵及澶州戌卒会天雄军”。辽军攻克德清(今河南清丰),三面包围澶州(今河南濮阳),宋将李继隆死守澶州城门。   辽朝统军萧挞凛恃勇,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宋军大将张环(一说周文质)在澶州前线以伏驽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头部中箭坠马,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等人闻挞凛死,痛哭不已,为之“辍朝五日”。《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时宋真宗一行抵澶州。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盟约内容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8
北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萧太后和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兵抵澶州(今濮阳),直逼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开封),朝野震惊,主战、主和两派各持己见,莫衷一是。宋真宗(赵恒)畏敌,欲从王钦若、陈尧叟等之计,迁都南逃。宰相冠准力排众议,坚持抵抗,并力促真宗皇帝御驾亲征。真宗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坚守辽军背后城镇,又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射死辽大将肖挞凛(凛,一作览)。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素主议和,一味苟安,以“屈己安民”为借口。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继遣曹利用赴辽营谈判,于12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由宋每年输辽岁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因澶州亦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
第2个回答  2011-06-18
指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的和约。在澶渊之盟之后,辽还进一步提高了对宋朝上缴岁币的要求史称“重熙增币”。
第3个回答  2011-06-18
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辽圣宗和萧太后亲率大军大举南犯,转战定、瀛诸州,在十一月攻占德清军,直指北宋重镇澶州。辽军来势凶猛,北宋朝野震惊,宰相寇准要求皇帝御驾亲征,鼓舞军民。实际上,辽军这次南侵在军事上并未占到便宜,萧太后经多方考虑,决计与北宋议和。经过反复磋商,在同年十二月达成以下协议:1、宋辽维持旧疆,仍以白沟河为界,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圣宗为弟,尊萧太后为叔母;2、北宋每年输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岁币;3、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对逃亡越界者,双方互相遣送,沿边城市只能依旧完葺,不许增筑城堡和开挖河道。这就是宋辽关系史上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势均力敌下的产物,之后,宋辽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南北对峙局面,和平关系持续了尽百年。和平给宋辽沿边城市带来了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经济上有所恢复和发展。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史》下:詹子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第4个回答  2011-06-18
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