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史上对人物内心世界探索的关注,有哪些作家?

如题所述

西方文学届因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多关注人物的内心
比较明显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意识流的作家,如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等),弗吉尼亚·伍尔夫(《远航》等),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他们对人内心的关注较多。
2.要注意一点,一些作家受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学影响,对人物内心描写细腻,如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同样的我知道还有画家达利。(注意,还有一些人是反弗洛伊德的,但也注意人物心理,比如《洛丽塔》的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3.还有一类是存在主义和它的变种(黑色幽默、荒诞派戏剧)。存在主义者否定艺术的认识作用,认为艺术作品不能反映现实,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人的心灵的冲动,给人以“享乐”和感受的能力,使人的“非理性的感觉清晰、明确起来”。他们认为,艺术家的目的是创造自己的世界,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和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艺术地再现客观世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往往是描写荒谬世界中个人的孤独、失望以及无限恐惧的阴暗心理。代表人物是弗兰兹·卡夫卡 ,加缪(《局外人》、《西绪弗斯的神话》等)、贝克特(《等待戈多》)。
4.现代主义文学派系众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较之古典文学更注重人的内心。而较之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又要关注人(这里泛指一切英雄和神)的本身。
西方文学史除了教会统治期间对人性的排斥,基本从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关注人的本身和内心,以上只是一些最为典型的代表。
希望我的一家之言,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910.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27
  参考书目:

  ▲红与黑([法]司汤达,郝运译)
  巴马修道院([法]司汤达,郝运译)
  ▲驴皮记([法]巴尔扎克)
  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傅雷译)
  ▲高老头([法]巴尔扎克,傅雷译)
  幻灭([法]巴尔扎克,傅雷译)
  贝姨([法]巴尔扎克,傅雷译)
  ▲包法利夫人([法]居斯塔夫·福楼拜,李健吾译)
  情感教育([法]居斯塔夫·福楼拜,王文融译)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法]普罗斯佩尔·梅里美,张冠尧译)
  茶花女([法]小仲马)
  ▲大卫·科波菲尔([英]查尔斯·狄更斯,董秋斯译)
  荒凉山庄([英]查尔斯·狄更斯,译)
  双城记([英]查尔斯·狄更斯,译)
  名利场([英]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
  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祝庆英译)
  ▲呼啸山庄([英]艾米莉·勃朗特,杨苡译)
  ▲德伯家的苔丝([英]托马斯·哈代,张谷若译)
  普希金抒情诗选([俄]普希金,查良诤译)

  ▲叶甫盖尼·奥涅金([俄]普希金,丁鲁译)

  ▲当代英雄([俄]莱蒙托夫,瞿松年译)

  死魂灵([俄]果戈里,满涛、许庆道译)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俄]陀思妥耶夫斯基,李霁野译)
  ▲死屋手记([俄]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宪溥、王健夫译)
  地下室手记([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臧仲伦译)
  ▲罪与罚([俄]陀思妥耶夫斯基,朱海观、王汶译)
  白痴([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耿济之译)
  ▲群魔([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南江译)
  ▲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耿济之译)

  ▲猎人笔记([俄]屠格涅夫,丰子恺译)

  罗亭([俄]屠格涅夫, )

  ▲战争与和平([俄]托尔斯泰,刘辽逸译)

  ▲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草婴译)

  ▲复活([俄]托尔斯泰,周杨译)

  契柯夫短篇小说选([俄]契柯夫,汝龙译)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美]马克·吐温,成时译)

  培尔·金特([挪威]易卜生,萧乾译)

  以下为背景性阅读提示: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丹麦]勃兰兑斯,张道真等译)
  欧洲文学史(李赋宁主编)
  ▲英国作家论文学(汪培基等译,三联书店出版)
  法国作家论文学(王忠琪等译,三联书店出版)
  ▲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刘象愚等译)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荷兰]佛马克、易布思,林书武等译)
  ▲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荷]米克·巴尔)
  西方哲学史([英]罗素,何兆武译)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婴、梁赤民译)
  勃朗特姐妹研究(杨静远编译,1983年)
  为什么顶楼上藏着一个疯女人——《简·爱》《呼啸山庄》研究及其他(方平)
  ▲陀思妥耶夫斯基夫人回忆录([俄]安娜·陀斯妥耶夫斯卡娅)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苏]巴赫金)

  托尔斯泰传([英]艾尔默·莫德,徐迟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7-02
所有意识流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