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塔城之战:清朝与沙俄的终极对决

如题所述

伊犁塔城之战 清朝与沙俄的终极对决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清帝国的都城北京,与此同时,占据南中国的太平天国在后期名将李秀成、陈玉成的指挥下迎来了最后的鼎盛时光,这一年,李秀成率领数十万大军攻略苏州、杭州的江南膏腴之地,大清帝国的财富之区尽数落入太平天国之手。趁着大清帝国陷于内外交困之际,沙俄也开始了趁火打劫,他们先后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侵占了整个外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沙俄兵不血刃拿下了外东北的肥沃土地,更加刺激了他们的侵略野心,不久后,又把手伸向了新疆。1862年3月,沙俄军队约三万人(其中主力便是俄军精锐哥萨克骑兵),兵分四路,在伊犁以西、以北发起了全面进攻。俄军指挥官为西西伯利亚总督科尔帕科夫斯基。彼时,英法联军虽然撤出了北京,但太平天国依旧在南方牵制了清军的主力。

而北中国则被流动作战的捻军控制,清军的绝大多数主力都被牵制在内地的各个平叛战场。且新疆的清军装备落后(只装备了鸟铳、抬枪等旧式火器)、训练废驰,远远不能和此时的湘军、淮军相比。面对沙俄的大举入侵,清军戍边将士顽强抵抗,浴血奋战,他们凭着低劣的装备,在人数悬殊的情况下依旧坚持战斗。如6月22日,鄂尔果珠勒卡伦(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附近,卡伦即清军的哨所据点之意)指挥官文良率兵英勇抵抗俄军的进攻,打死打伤俄军数十人,击退了俄国人的进攻。6月28日,4000余名沙俄哥萨克骑兵对塔尔巴哈台地区(今塔城地区)的额克托卡伦发起了进攻。卡伦清军守备杨继只有六百官兵,但是依托工事顽强抵抗,结果俄军在额克托卡伦遭受了很大的伤亡。最终还是靠重炮狂轰,费时1个多月才打下了这个小城。

10月20日,俄军入侵齐钦卡伦,今伊犁河一带,守将邵光指挥清军打死俄军43人,保住了卡伦。7月下旬,清军在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伊犁将军常清率领五千多锡伯营、索伦营的骑兵到霍尔果珠勒迎战俄军。此战清军失利——俄军已经装备后装线膛枪和先进的野战炮,清军还是传统的火绳枪以及劈山炮等武器。战后,清廷调集了外蒙古卓里克图汗以及土尔扈特部大约20000名蒙古骑兵到新疆支援,此外还有察哈尔和撒拉族的士兵,总兵力40000余人。同时,恭亲王奕䜣还给新疆调去了一批洋枪洋炮,改善了当地清军的武器装备,提升了清军的战力。

1864年2月,沙俄再次对新疆发起大规模攻势。此次俄军从北、南两个方向对清军展开钳形攻势。在北线,俄军将重点进攻方向放在塔城。清军悍将锡霖率6000人顽强死守,一直坚持到停战。

正是由于锡霖的坚守,所以今天的塔城还是留在了中国的版图之内。在南线,俄军将重点进攻方向放在伊犁。清军巴里坤领队大臣讷尔济,率领万余军队抵抗,双方激战了月余,俄军进展不利。俄军指挥官威里夫金率部从侧翼包抄清军,结果却被讷尔济诱敌深入,在拜斯铁列克设伏,歼灭俄军400余人,重创俄军士气。5月11日,新上任的伊犁将军明绪率领30000名清军与俄军在兰干口会战,未达到战役目的,但也重创俄军,遏制住了俄军的攻势。之后,双方开始了漫长的对峙和谈判。

就在清军与俄军在前方对峙之际,清军后方的叛乱打乱了前线的部署,1864年7月16日,沙俄驻大清帝国大使伊格纳提耶夫再次向恭亲王奕䜣提出了划界谈判的要求。

最终清俄双方的西北边界实际上就是按照当时清俄两军的停火战线进行了划分,这便是《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通过这一条约,再次攫取了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随后,沙俄又趁阿古柏之乱,撕毁刚签订不久的条约,出兵占领了整个伊犁河谷地带。直到1881年,左宗棠以精锐清军为后盾,抬棺出征,收复了伊犁河谷,从俄国人嘴里虎口夺食,但华夏终究还是失去了辽阔肥沃的外西北。1862年-1864年的清俄战争,是大清帝国与沙俄帝国自康熙年间的雅克萨之战后最大规模的战事,双方累计投入了近10万人,在天山北麓展开了为期两年的战争,因为主战场在伊犁、塔城一带,遂称之为伊塔之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