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最重要转折点,扭转了世界战局

如题所述

二战最重要转折点,扭转了世界战局 

1942年7月17日,纳粹德国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闪电发起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要是斯大林格勒跟高加索被德军所占领,那么其往北便能可攻莫斯科,往南便可出波斯湾。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苏联粮食、煤炭还有石油的主产区。倘若德军真的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将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重要资源。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同样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士兵在战场上的平均寿命更是不到24小时。参加战役的人数也是比历史上其他战役的人数要多得多。苏德双方缠斗了整整6个多月,最后以苏联获得胜利而告终。那么,堪称二战当中“绞肉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怎样扭转世界战局的呢?

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之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最高副统帅朱可夫计划展开持久战。朱可夫极其擅长进行持久战,曾经在列宁格勒战役以及莫斯科保卫战中将纳粹德军打得弹尽粮绝。而后,斯大林将之命名为“天王星行动”,属于苏联内部的最高机密。

为尽最大可能获得持久战的胜利,苏联的妇女、老人以及儿童,都尽其所能参与到军事装备的生产中,苏联的青壮年们则是在前线拿自己的生命跟热血誓死守护阵地。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无数苏联人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跟纳粹德军决一死战。苏联人民的这般奋起反抗令德军闻风丧胆。另外,因为冬季的来临,德军要面对的就是局面就更加窘迫了。在斯大林格勒,冬季时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5°,且还会经常伴随有恶劣的风雪。而德军不但缺少足够的过冬装备,也严重缺少粮食跟弹药等物资的补给。

自1942年12月到1943年1月,德军的面包定额由原先每人每天的200克缩减至80克,再到后来的50克。等到了后期的时候,德军将领保卢斯只得下令将军队里的马匹宰杀了。但马匹也有被吃完的时候,德军便只能从已经冻僵了的土地中将动物尸体挖出来充饥。尽管如此,德军仍旧选择负隅顽抗。

1943年1月,苏军斯大林格勒发起了最后攻势。1月30日,希特勒授予保卢斯德国陆军元帅节杖,以鼓励其继续抵抗下去。1943年1月31日,保卢斯向总部发出最后一份电报:“第6集团军忠于自己的誓言并认识到自己所负的极为重大的使命,为了元首和祖国,已坚守自己的岗位,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但是,在苏军攻入德军设在百货商场内的司令部的时候,保卢斯选择了投降。紧接着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第十一军残部也对外宣布投降。这也意味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由此终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