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明明是格鲁吉亚人,为啥会奉行大俄罗斯主义?

如题所述

在沙俄时代,沙皇政府鼓吹俄罗斯民族高人一等,其他非俄罗斯民族必须受它支配。为了使俄罗斯民族享有特权,沙皇政府想方设法对其他民族进行歧视、压迫和蹂躏,为此不惜挑拨民族关系,唆使民族间相互残杀。这就是大俄罗斯主义,又称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这是俄罗斯的大民族主义者对民族关系认知。


大俄罗斯主义的具体表现就是对其他民族进行打压,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掠夺 ,如排斥他们的文化和语言,甚至武装镇压少数民族。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曾颁布《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提出:“废除沙皇及其以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坚持的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代之以各民族人民开诚布公和自愿联盟的政策。”同时也给出了解决民族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自决权;废除民族特权;民族自由发展。在此之后,俄罗斯的民族关系有了很大改善。


但大俄罗斯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掌权,他作为少数民族格鲁吉亚人,在他执政期间,却一直坚持俄罗斯民族优先的政策,奉行大俄罗斯主义打压自己的家乡。这一点也让人格外费解,他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首先,这与斯大林的出身有关。斯大林虽然出生在今日格鲁吉亚境内,但从民族归属上看,他并不是格鲁吉亚族人,而是他是俄罗斯族人。此外,他年少时所受的教育,也并不是格鲁吉亚文化的教育,斯大林出生在19世纪末的沙皇俄国,在那时没有格鲁吉亚国家,只有隶属于帝国的第比利斯州。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斯大林,他在思考国家战略时,需要考虑的是苏联这个整体的利益,而不单单是仅仅考虑格鲁吉亚这个加盟共和国。


第二,这和斯大林的早期经历有关。斯大林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他在青年时期,曾游历过俄国的绝大部分的农村和城市,对俄国基层的状况有了较深的了解,对基层的势力分布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因此,他清楚地明白,如果完全按照地方势力至上或者是少数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来治理国家,是完全不可行的。如果要想维持统一的局面,一个国家就只能有一个主体民族,俄罗斯民族无论是领地和人口,在整个国家都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由于没有核心的民族主体的支撑,这样就无法形成核心的领导力量,容易导致少数民族各自为政,国家也就成了一盘散沙,失去了凝聚力,危机出现时,便会顷刻分崩离析。因此,斯大林上台后,为了稳固中央集权,选择放弃列宁时期争取少数民族支持的路线,相反,他选择了相对而言打压少数民族的大俄罗斯主义。


第三,斯大林选择大俄罗斯主义也受到当时俄国国情的影响。首先是国外的环境,当时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民族主义起此彼伏,战争爆发和恐怖势力抬头,国外环境极其恶劣。苏联此时正值新生,一方面根基不稳,另一方面国外势力虎视眈眈,苏联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其次是苏联内部的状况,苏联内部也存在许多的民族分裂者,面临着民族分裂的危机。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状况之下,通过推行移民渗透,推进俄罗斯民族主体化,边缘化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可以达到促进各民族交流和融合的效果。因此,为了保全政权,依托一个强大的,占据绝大多数人口和领土的主体民族就显得格外必要。


事实证明,斯大林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采取大俄罗斯主义,在当时的情况下看,是有一定道理的,是出于苏联整体利益考虑的,看似无可厚非。但这种大俄罗斯主义,鼓吹俄罗斯民族至高无上,对除俄罗斯民族外的其他民族进行歧视、压迫和蹂躏。甚至用武力手段挑拨民族间的关系,教唆民族间相互残杀。把俄罗斯民族作为主导民族,强制其他民族俄罗斯化,只承认民族文化间的同一性而否认差异性,轻视了其他民族的权益。这显然构成了民族间的仇视和敌对,在短期之内,各民族间的矛盾上升了。

长期之内,也对苏联解体造成了间接性的影响。把俄罗斯民族作为主体,相当于将俄罗斯民族的发展放在领先位置,忽视了其他民族的发展。在经济方面,斯大林将一些大中型企业集中建立在俄罗斯民族聚集区的欧洲地区,造成了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从而加深了苏联民族间的矛盾,对后来的苏联解体起到了推动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9
当时苏联大一统。
第2个回答  2020-09-29
斯大林担任苏联领导人期间,当时的苏联还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走向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