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崖山十万军民宁愿蹈海自杀也不和敌军拼命呢?

如题所述

崖山之战永远是汉人心中一个沉重的话题,汉族此前在外族的战争中,虽然有时候也有惨败,甚至像五胡乱华时期,整个北方都被外族占领,衣冠南渡,但是好歹还有东晋偏安一隅,代表了华夏正统。但是,崖山之战后,汉族真正的是“亡天下”,华夏大地全部落于异族手中,元朝统治者将所有的人分为四等,汉人成了最低等的人。

很多人说,崖山之战为什么十万军民宁愿宁愿蹈海自杀也不跟元军拼命,这是怯弱、胆小的表现,说到这里,个个义愤填膺,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样子,恨不得抡起键盘就要上去和元军干。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1271年,元朝建立,定都北京,次年便迫不及待的分水路两路南下攻打南宋。襄樊之战,宋、元双方经过反复拉锯6年,由于权臣贾似道当政,欺君误国,封锁襄阳被围的消息,最后宋军终于大败,守将吕文焕力竭降元,襄阳陷落。从此,南宋再也没有一支像样的抵抗力量,元军得以一路南下,直逼临安。

德佑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其实到这为止,320年的赵宋王朝已经事实上灭亡了。

不过颇为幸运的是,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益王赵昰(7岁)、广王赵昺(4岁)逃出来了,并且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其中陆、张、文被称为“宋末三杰”,是当时南宋唯一能依赖的肱股之臣,而且张世杰手上还有一支可堪一战的军队,南方人心向宋的也不少,事情似乎有了转机。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流亡途中,益王赵昰被立为新皇帝,为宋都端宗,张世杰任命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但是,在如何坚持抗元的问题上,朝廷内部产生了分歧,丞相陈宜中建议前往占城(今越南南部),在那休养生息,再图大计。当时占城是少数几个未被元军攻克的地区,并且占城一直是南宋的藩属国,对南宋还算忠心。但是张世杰不同意,他主张先到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建立抗元基地,依靠水军的力量抵抗,万一抵抗不成,还可以坐船出海。最后,掌握兵权的张世杰占据上风,陈宜中则只身前往前往占城,数次召回都不返,最后逃到暹罗(今泰国),死在那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