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时代大背景?

如题所述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世界,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但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

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

扩展资料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响应。当前,我们要以正在做以及将要做的事情为中心,直面国内外现实问题,结合实践深入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第一,彰显中国智慧的理念和方案。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面对这样的世界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场合反复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在2015年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9月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2017年1月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以及党的十九大等。

第二,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求同”是客观现实的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国相互交流日益频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形成了事实上的地球村,使得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面对全球的重大问题、重大挑战,尽管世界各国有这样那样的分歧矛盾,也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磕磕碰碰,但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共同解决人类发展的难题,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

从现实看,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不同国家之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制度多种多样,文化发展各有优劣,而开放包容奠定了人类共同进步的基础。

“存异”最重要的是包容,让不同的文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都得到繁荣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顺应世界发展的要求,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第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和谐理念。世界各国尤其是强国之间没有和平相处,一切都无从谈起。近代以来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刻骨铭心。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2015年)这样珍视和平,从来没有像现在(2015年)这样强烈渴望免于战乱。

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历史上,中国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

今天,我们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持平等协商,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世界并不太平,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强权政治阴魂不散,发展鸿沟仍在扩大,恐怖袭击此起彼伏等。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样面临各种艰难险阻,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发展到哪一步,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

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新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类命运共同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4

1、大变局是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判断

作为大战略判断,这里的“百年”在本质上是一个大历史概念,是指一个相对较长且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这里的“世界”,不只是传统意义的国际关系,而是指视野更为宏大、内涵更为丰富的人类社会。

所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指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时期深刻影响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和进程的世界大发展、大变化、大调整、大转折、大进步。研究大变局,应该有全局的战略高度和宽广的历史视野。

2、大变局体现了认识世界大势的一种全球维度的大历史视野

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不确定性显著增多的背景下,要清醒把脉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和世界发展大势,更需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和大胸怀。

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我们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冷静观察,善于从中长期把脉人类历史发展大势,善于发现世界演进规律,善于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把握整体、全局和本质,也需要把中国自身发展置于国际体系变迁大势之中。

扩展资料:

当前世界历史演进趋向“百年之变”。

1、全球化进程百年之变。世界范围的商品大流通、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技术大发展、人员大流动、信息大传播不断深入发展,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发展模式、交往模式、思维模式和治理模式。

2、世界经济格局百年之变。随着一大批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延续几个世纪的“大西洋时代”已经演变为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洋”并举并重的新时代。

3、国际权力格局百年之变。伴随世界经济重心的逐步多元,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的态势更加明显,多极化进程继续稳步向前推进,特别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在实现政治独立开始全面追求发展和复兴,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逐步提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3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予了正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实现自己的新时代目标,推动世界向安全、公平、进步方向发展,并不是“敲锣打鼓”自然实现的。它需要奋斗,需要实力,需要勇气,更需要实践。这个实力就是引领国际分工的实力。

2、中国要想在塑造新的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就必须从国际分工的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就必须在科技发展上创造中国的优势,就必须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塑造新型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另外,“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它体现着中国塑造新世界的实践。要行稳致远,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没有勇气就不敢在各种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没有智慧就无法在纷繁复杂的情境中打开局面。 

扩展资料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重塑世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兴起是推动人类文明持续进步和世界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回顾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每一次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世界的发展面貌和基本格局。

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推升全球治理加快变革

冷战结束以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促成了商品大流通、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资本大重组、技术大发展、人员大流动,形成了包括越来越多国家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

3、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使国际力量对比变得更加平衡

从全球范围看,传统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如今,按汇率法计算,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在全世界所占比重接近4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

如果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10年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将接近世界总量一半,这将使全球发展的版图变得更加全面均衡。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如何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向何处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09
那在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当中,以及决定人类命运的大事件当中,从来没有经过的如此大的变化。
第4个回答  2020-11-09
8,的的命运的话,当然可以期限到事物的狠狠的背景之上,可以告诉他事物的一个专项方式,而可以改变他的内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