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应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中心,依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把促进经济增长和总量扩张与提高增长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结合起来;把工业化与城市化、促进城乡和地区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结合起来;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人口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统一。

要实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个中心任务,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技术创新和推进深层次进口替代,必须建立与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企业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改变对引进技术的过度依赖。围绕提高经济增长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个中心,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是21世纪初期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任务。

体制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前提和基础。进入买方市场以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持因素已经不是生产能力的规模扩张,而是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靠大量消耗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支撑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维系,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向集约型增长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调整结构,实现较大规模的向新的生产领域的资源和劳动力转移,必须建立相应的产业退出、企业淘汰和人员安置机制;必须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和适应结构优化升级的资源配置机制,必须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下世纪初期我们要通过全面的体制创新,力争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新的制度条件。最关紧要的是国有企业制度创新、要素市场创新,以及与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在国内技术储备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国际上发达国家为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需要,对我们引进技术进行各种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如果说,“八五”和“九五”时期,我国通过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缓解了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十五”和更长一个时期,我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来缓解技术供给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必须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立足于增强技术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把用市场换技术与用技术换技术结合起来;必须大力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并向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和更替;必须以科技进步为主导创新需求和培育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我国具备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潜力,21世纪前十年应争取7—8%左右的增长速度

从各方面条件看,我国具备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潜力。

(一)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将为经济较快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首先,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需求巨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商品房投资空间也很大。其次,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主导趋势,是继续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结构层次提升。城镇居民住房、交通(包括私人轿车)、通信、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消费将明显上升,农村居民对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潜在需求将逐步释放出来,进而推动国内市场需求的扩大。再者,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将为经济增长奠定新的基础。第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人口必将更多地进入城市,不仅拉动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拉动消费需求,如果下世纪初期前五年城市人口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因此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消费需求水平的上升,有可能拉动GDP增长速度1—2个百分点。

(二)资金供给比较充足,能够保证经济较快增长的需要

预计我国国内储蓄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可保持在30%以上。虽然资金供给条件与“八五”、“九五”期间相比将有所变化,但与产业发展的要求比较,仍然是比较充裕的,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不会形成明显的制约。此外,外资仍将看好中国市场,外资的流入量仍将保持相当规模。

(三)改革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将为经济较快增长提供体制保障

国有企业改革、就业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将进入实质性阶段。要素市场(下转第52页)(上接第28页)也将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驾驭经济能力增强,不断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发生了变化。依靠短缺经济条件下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低基数、高投入,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格局已基本结束,未来经济的较快增长将主要取决于工业化阶段性转换和结构升级。21世纪经济增长速度将低于我国实施第一、第二步战略进程中的平均水平。

从我国的国情看,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增长从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有一个过程。速度过低,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地区、环境问题,发展科技教育都会有困难。21世纪初期是第三步战略的起步阶段,也需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综合起来看,21世纪前十年可以而且应该争取7—8%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个指标与“九五”计划确定的“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基本上是吻合的。按照21世纪前十年“翻一番”的目标,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7.2%。考虑到“十五”时期结构调整任务很重,年均增长速度可力争实现7.0%左右,“十一五”力争达到7.3—7.5%,就能与原定目标衔接。经过2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经济规模已经大大扩张,每个百分点包含的绝对量将大大增加。只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速度略低一点,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4
"十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方针
继续推进两个转变,解决两大课题: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增长方式集约化转变工作一定要做。我们要不断地解决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问题,同时,要努力地去理顺经济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体战略方针如下:
第一,继续推进两个转变,解决两个课题。
第二,把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的战略方针。有这样一个数据,中国的商品服务出口占GDP比重超过20%,但美国约为10%左右。巴西近几年有所提高,但也是6%至10%。印度近几年提高比较快,但也在12%以下。这说明,在人口、地域和经济发展中,国内市场辽阔的国家,在世界范围上也只有几个。我们不能离开自己的优势,应该扬长避短。我们有这么大的一个潜在市场,要去发挥。对于国内这么大的市场,又有这么大的潜力,没有去挖掘,要作为一种战略方针去研究。
第三,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
第四,进一步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五,进一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六,对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
第七,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第八,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要解决中国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如果"十五"再不开始解决,这恐怕是个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现在粮价都跟国际接轨,是单纯提高粮食产量,还是采取别的方法。现在是一万亿斤的产量,卖粮难,储粮难,若是只单纯提高粮食产量,相关的一些问题都将产生。农业的产业化,跟社会结构的调整是相关的,如果只注意经济结构调整,而不注意社会结构的调整,调整的力度和作用不会明显。如果注意推进城镇化,就会有一次、二次 、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有教育、医疗、城市的公共设施健康发展,可以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员。
第九,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问题。一旦已经达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以后,那么,是不是还像过去那样不平衡发展,是不是突出地提出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考虑中西部重大项目同等优先,实际上是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十五"期间,恐怕需要突出提出和解决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问题,这可能会有争论,大家一起商榷。
第十,要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促进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促进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是"十五"主要目标之一,大概有三个基本要点、六个方面和一些大事。
三个基本要点:
第一,产业化发展中要注意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而不能单纯地求其数量。
第二,要面向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就科技谈科技还是不行的,还得有一个面向市场需求的问题。恩格斯说,只要有了市场需求,比10所大学对科学技术的推动还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论点。
第三,要注重经济安全,包括产业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即使经济发展很快,来一个风波,把十几年的努力席卷而走,这不行。安全问题非常重要。
六个方面:
第一,农业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当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努力,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利、生态、交通、通信、能源、市政、环保等要摆在很重要的位置。
第三,加快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将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
第四,机电装备产业是很重要的,是工业的基础。如果我们都靠买,不行。不是说不要买,而是要靠自身的提高,提高竞争能力要达到能与国际上竞争的水平。
第五,轻纺、原材料工业的改造要加大。要研究国计,同时千万不要忽略民生。如果民生的事情少了,就不可能国泰民安。
第六,还要发展服务业。服务业不上去,很多事都难办好,所以要建立建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些大事:
"十五"也要集中力量,办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在国际、国内要立得住。我们现在搞的"三峡"这样的大工程,是国际国内非常重要的大事,要量力而行,按照科学决策来做。
把改进和更新中长期规划方法放到一个突出位置
规划方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预测性和指导性;提高规划制定过程的公开性、透明度,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按系统工程的原则,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制定中长期规划;改进和完善中长期规划体系及指标体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 姜均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