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中伯牙指什么,子期指什么

伯牙绝弦中伯牙指什么,子期指什么

钟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史载俞伯牙鼓琴于汉江之滨,子期闻声叹曰:“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遂成至交。子期死后,伯牙以世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钟子期墓历经修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把瑶琴弹绝了,举国上下都找不到一个知音的人。他日思夜想:人上一百,种种色色,晋国冇得,还有外国,单单不信冇得知音人。他抱琴回土生土长的楚国,一来为晋国求贤,二来寻找知音,那天,他把官船弯到汉阳的一座山坡下,面对汉江弹起“高山流水”的曲子,曲还冇弹完,一根主弦陡然绷断。伯牙晓得弦断得蹊跷,必有知音到。你说那知音是个么样的人咧?他不是豪门公子,也不是一介书生,偏偏是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山野樵夫钟子期。他听到俞伯牙弹的“高山流水”,心合琴声跳,斧随琴声舞,不想,一板斧劈断一根大树枝,主弦就绷断了。
俞伯牙有意在官船上大声感叹:“为何荒野回声大?”山林中,钟子期高声回答:“只因山高流水长!”伯牙重整断弦,再弹一曲,子期合唱:“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伯牙也不理会,又弹一曲。子期急奔下山,隔船赞唱:“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一听,直伸大指甲,忙把子期请到船上,美茶相陪,酒肉款待,谈音论律,八拜为交。伯牙37岁,称兄,子期27岁,为弟。
话长夜短,两人 不觉聊到东方鱼肚子白。子期起身要走,伯牙难得知音,哪里舍得,硬要接他到晋国,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共操艺琴。无奈何子期上有年迈二老高堂,下无兄弟姐妹,远离不得,只好约定来年中秋在集贤村钟家相会。
转眼到了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又抱琴来楚国汉阳,向一位白胡皓须的老翁问路:“请问老公,这里可是集贤村?”老翁说:“集贤村有上下两个湾子,不晓得先生找的是哪个?”伯牙说:“找我的知音朋友钟子期。”老翁一听说是找钟子期,眼圈就红了,眼泪一洒,号哭说:“您家莫是那个伯牙大人伯牙先生咧?我期儿坟上都长草了,今昼是他的百日,他闭眼那暂,还要听先生弹琴哪!”伯牙一听,跌脚捶胸,三泡眼泪四泡流,呜呜哭了一大场。他跟着钟父到子期坟头,把琴搁在拜石上,打起盘脚,愈哭愈弹。那上下左右湾的伢儿老小,听说大臣都跟子期上坟,一窝蜂赶来看稀奇,一见伯牙打坐弹琴,以为他好不懂事,还在取乐,就都嘘之啦沙、叽叽哄哄地走了。伯牙一见,越发伤心,搜出解刀,割断琴弦,举起瑶琴,卯起来往拜石上一摔,高声哭唱:“摔碎 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再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后人忘不了这一对琴师的深情厚谊,就把当年伯牙江边鼓琴觅知音的地方起名古琴台;把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地方,起名琴断口;把钟子期的家乡集贤村,起名钟家台。

伯牙鼓琴图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 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而《列子•汤问》的记载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方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5
两个历史人物,俞伯牙和钟子期。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15
伯牙指俞伯牙 子期指钟子期
第3个回答  2010-12-15
俞伯牙 钟子期
“高山流水”
第4个回答  2020-08-24
离我远点用了没空去年买的时候去年买的到时候再说吧啦啦啦啦队里的时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