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坨由来

如题所述

欢喜坨,这个美食在湖北荆州江陵等地享有独特的地位,它还有其他的名字,如欢喜团、麻汤圆和麻鸡蛋。它的名字背后,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据说,清末时期,荆州城内有一户姓陶的人家,他们在战乱中四散,饱受困苦。然而,经过艰辛的努力,他们终于重逢团聚,这无疑是一次无比欢喜的时刻。


陶姓老人为了纪念这次团圆的喜悦,以及对生活的感激,他用家中仅存的糯米进行了精心制作。糯米经过淘洗、磨浆、沥干的步骤,然后混入适量的面粉和红糖,搓成小巧的团状,再裹满香醇的芝麻,最后经过油炸,形成了今日的欢喜团。这种美食不仅口感甜美,更寄托了家人团聚的喜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由于陶家的欢喜团制作技艺出色,他们的名声因此大噪。人们品尝这道美食时,不仅能尝到其美味,还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情感寄托。欢喜团因此成为了荆州江陵地区的一道象征团圆与幸福的传统小吃,每逢佳节或庆祝场合,它都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扩展资料

欢喜坨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