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有哪些措施

如题所述

一、消除危险:通过合理设计和科学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例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过程中使用无害物质替代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采用遥控技术等。
二、预防措施:当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存在困难时,可以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以预防危险和危害的发生。例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器、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和事故排风装置等。
三、减弱措施: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以及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减少危险和危害的措施。例如,采用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用低毒性物质替代高毒性物质、实施降温措施、安装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震装置和消声装置等。
四、隔离措施:在无法消除、预防和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和有害因素隔离开来,以及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例如,采用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和安全距离等。
五、连锁措施: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和危害的发生。例如,起重机械的超载限制器和行程开关、电梯的层门和轿门与电梯运行控制的连锁等。
六、警告措施: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应配置醒目的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以发出警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以及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平台经济等新兴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行业、领域的特点,建立健全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履行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安全生产义务。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第七条: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