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三代诗 写三代人的情况 仿写下来,,快

臧克家三代诗 写三代人的情况 仿写下来,,快

解读臧克家诗歌《三代》

郭万学

《三代》是臧克家诗集《泥土的歌》中的一篇,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在中国现代诗人中,能象臧克家这样执着于泥土的诗人并不多见,朱自清先生认为从他开始,“才有了有血有肉以农村为题材的诗。”有人称他为“农民诗人”。诗人自己在《中国现代作家选集——臧克家》一书的“前言千字”中说“我青少年时期的生命在泥土里扎根。我熟习旧社会的农村,我热爱苦难中的农民,大自然风光中虽然带着悲惨的颜色,但它牵动我的心,令我喜爱。”在《十年诗选•序》中说:“它(农村)在我的脑窝里真是太多,太多,它充盈了我的心,它沁透了我的整个灵魂。我如果握着萧洛霍夫、托尔斯泰、左拉或巴尔扎克大师们手中的笔,我将写出怎样的‘人间悲剧’……怎样的悲惨土地上千千万万悲惨的人物啊。”分明的告诉我们他写农民的原因和目的。那么,《三代》一诗,就仅仅是写出了农民的“悲惨命运”而没有其它吗?
让我们先看一下原诗内容:

三代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葬埋。

诗人用三个整齐的句子,短短21个字,便刻画出了三代人的形象,但又不仅仅是三代人的形象,它折射出的是旧中国世世代代生活在土地里的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在《十年选集•序》中写道:“暴露封建乡村的罪恶,写出封建农民的悲惨命运。这使命也很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然而,我们说,追溯农民与土地的情结之根而又表现这“土地情结”,也是其意义之一,也是其使命之一。

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诗人要“写出封建农民的悲惨命运”,这命运是和土地联系在一起的。千百年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在土地上流汗,从儿子到爸爸到爷爷,循环往复,都在讲着同一个故事。“洗澡——流汗——葬埋”“洗澡——流汗——葬埋”,这是中国农民的生存方式,这是对生存方式作出的唯一选择。在这样的土地上,这样的生活着,他们也有梦——“泥土的梦”,他们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就是“土地情结”,这就是他们的“梦之根”。《三代》不正是挖掘到了这条根吗?所以,我们今天要谈臧克家的关于农民的诗,谈他的《三代》,不能仅言其“悲剧命运”一面,还应言其“土地情结”一面。当我们用“原型批评”理论来审视中国的现当代文学时,特别是审视某些作家的某些作品时,带给我们的往往是“柳暗花明”。

为更充分证明“土地情结”之说,我们再来看臧克家的另一首诗:



一生的辛苦 把身子按倒 / 他开垦过的草阡上 添了一堆黄土 / 坟 /像它的为人 / 寒微 谦卑 / 摇着几根白草 / 卷在西风的怀里 / 活着的时节 / 工作在田地里 / 死后 /他在替儿孙 看守着这田地 / 黄昏拢过来 / 他要破土而出 / 拉住个人 谈谈心

一个终生在田地里辛苦的老人死去了,然而他的“土地情结”并未死去,他仍要替儿孙“看守这土地”。当黄昏到来时,他要“拉住个人,谈谈心”,谈什么?土地。多么深厚的土地之情啊!叫人感动,叫人流泪。

诗人在表现土地,表现农民,表现农民与土地的“千千结”。

横看成岭侧成峰,研究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不应拘于一隅,文学也不例外。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读臧克家的《三代》时,我们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新的感觉——这感觉真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16
孩子,在外面将酒喝烟吸。爸爸,在外地将血汗挥洒。爷爷,在家里将老牛吆喝
第2个回答  2010-12-09
孩子,在外面玩耍。 爸爸,在外面流汗。爷爷,在外面劳动。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