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小孩怎么称呼?

如题所述

古代小孩根据年龄,常见的称呼如下:

1、度:指0岁,小儿初生之时。

2、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3、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4、牙牙:指1岁,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5、孩提:指2—3岁的儿童。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

6、总角:指8岁。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7、指数之年:儿童9岁。

8、外傅之年:儿童10岁。

9、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0、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1、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12、及笄:年满15岁,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的由来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

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22

古代的小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方式,但通常会使用一些亲切的、可爱的称呼来表示对孩子的喜爱和关爱。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称呼:

    儿童: 简单明了的称呼,用来表示年幼的孩子。

    童子: 用来称呼男孩,强调孩子的纯洁和年幼。

    童女: 用来称呼女孩,同样强调孩子的纯洁和年幼。

    小儿: 指的是小孩子,用来表示对孩子的关爱。

    儿郎: 类似于“儿童”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呼男孩。

    小主: 常常在贵族或富有家庭中使用,用来称呼家中的小孩。

    公子: 用来称呼年幼的贵族子弟,强调尊贵的身份。

    少年: 通常指的是稍大一些的年轻人,但在古代也可能用来称呼青少年。

    小宝贝、小宝宝: 亲昵的称呼,强调对孩子的疼爱。

    这些称呼可能会因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区、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而有所变化。总体而言,古代的称呼方式强调了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