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叫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叫日本的?

如题所述

一、7世纪后半叶(大唐帝国时期),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

二、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

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三、不过,后来,许多中国百姓把一些流浪日本人海盗称为“倭寇”。此时,倭“字因寇字而带有一定的贬义。

扩展资料

一、倭国从决定修改对外使用的国号,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国名不雅,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夏民居中,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概念,倭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所以,更改国名——“日出之国”。

二、“日本”国名最初是作对外使用的,对内仍用“倭”这一称谓。到了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01年),日本(对内仍称“倭”)才决定与唐朝恢复外交关系,派出了以粟田朝臣真人为首的代表团使唐。可能正是从此次往来开始,中国朝廷才正式承认了日本这个国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倭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1

从645年开始叫日本的,当时日本进行大化革新,建立起以天皇制为核心的律令制国家体制,将国名正式确定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大化革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

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扩展资料:

在隋朝(公元608年),日本圣德太子致隋炀帝“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国书,开始有与中国分庭抗礼想法,也是第一次提出”日出“之国的含义。

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被称天后,她直接中断了倭国与唐朝的外交往来。公元701年,终于两国之间又形成了外交往来,于是日本的外交使者又来请求改国号。

“日本”一称迟至公元7世纪末才在中国出现。《旧唐书》记载日本人由于不喜欢“倭国”的名称,因此将国家的名字改作“日本”,其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化改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26
日本列岛上在4世纪后才出现国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岛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 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依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太阳之处”,即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因此日本有时也被称为日之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2-26
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
第4个回答  2019-10-18
是从抗战没取得胜力的时候叫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