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反复高烧,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孩子反复发烧,要谨防孩子发生高热惊厥,小儿高热惊厥主要的症状表现就是抽搐,一般高热惊厥有两种,一种是简单的,一种是复杂的。单纯性的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只会出现1~2次,并且长大以后一般不会再次出现。而复杂性的高热惊厥会在发烧时反复出现,在对脑部神经元细胞造成伤害后,在不发烧的情况下还是会反复发作,还有可能继发癫痫疾病。所以说,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24小时脑电图的检查,及早的明确病情,防止再次惊厥带来伤害。

宝宝高热是很常见的症状,几乎每个宝宝都出现过,当宝宝出现反复高热时,宝妈妈是很担心的,到底是哪些原因引起的呢?需要怎样治疗?

引起宝宝出现高热,目前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是以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等而诱发的呼吸道疾病或者是肠胃疾病,从而引起的发热症状。除上述病原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以外,再就是不明原因的发热,也就是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发热。

就目前来讲,引起宝宝出现反复高热最常见的原因和中枢性发热是有直接关系的。其原因主要是由中枢神经功能发生病变改变时,从而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异常,而出现的发热症状。按医学角度分析,宝宝的情况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是有直接关系。这种不明原因的发热,很容易出现高热或者是反复发热的。

当宝宝出现反复高热时,需要怎样护理和治疗?

宝宝在高热期间首先要注意环境温度变化和体温变化,多饮水,注意休息都有利于康复的。在没有伴随其他症状的情况下,体温超过38.5度以上时,是可以先口服退烧药物对症治疗的。如果口服退烧药物后,发热没有改善或者是间隔几小时又出现发热的症状的情况下,就需要住院观察了,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宝宝高烧三天,这个不算是反复高烧。小宝宝发烧一般烧三天很常见的。

超过38.5度,要给宝宝药物退烧,间隔4小时,一天用药不超过4次。孩子喂退烧药后,及时补充热水,才好退烧。可以配合物理降温,比如,用温热的毛巾擦拭宝宝的腋窝、胳膊、腿等,睡觉的时候可以用毛巾包冰袋让孩子枕,孩子玩耍时可以让孩子小手泡在温水里等等。

只要孩子精神状态好,不影响吃饭睡觉,可以不必太担心,多观察。如果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吃饭睡觉都哭闹不安,及时就医,及时检查孩子病情的发展。

感冒发烧的宝宝,大人看着心疼,又无助,有力使不上,真是让人头疼。怎么预防宝宝感冒?

1、穿着。在早晚温差大的时候,如果没有必要,最好在温度不低的下午2:00-3:00左右带宝宝出去玩。可以避免早上穿多,中午热,没有及时更换衣物引起的感冒。平时也要勤摸着宝宝是不是热了,有没有汗。

2、饮食。除了均衡营养,对于小宝宝也要经常喝水。在易感冒的季节可以给宝宝经常吃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有效预防感冒。可以每天喝点蒲公英水,或者冰糖雪梨,做饭时加些润肺的食物,例如百合,去火的莲子,等等。

3、在易感冒季节,家长切记带宝宝去人多,且封闭的环境。家里记得经常通风换空气。

4、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是最好的!

说说我们家孩子的情况,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家宝宝今年5岁了,很少发烧的,但这次流感也没能逃过,还是中招了,我们从周五的晚上开始发烧,一直烧到周日晚上,整整两天三晚,期间温度下来就是38度,上去就是39度。作为大人也是很心焦的,怕孩子烧坏脑子。


周六一大早我们带去医院看,医生让查血,血象结果出来还好,是病毒感染,不是细菌感染,不用挂瓶,就开了一点鱼腥草和雾化的药,我们遵医嘱吃药,做雾化,到周二的时候就完全好了。


所以你也不用太担心,温度烧到38.5以上,可以用栓剂退烧,间隔4-6小时可以用药一次,注意别给孩子捂太多,用温水擦拭脖颈、耳后、腋窝、腹股沟等,有助于宝宝散热。

一般来说,发烧3-5天反复是正常的,如果持续一周还不见好转,需要找医生复诊,做进一步的检查,小医院查不出,一定要去大医院,不要耽误孩子治疗!

宝宝高烧反复怎么办?

宝宝高烧反复需要在退热的基础上,积极查明原因,然后对因治疗。

本内容由山西省人民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贾俊松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宝宝发烧反反复复是正常的现像。相信每个家长都会经历过同样的问题。不用担心,注意不定时帮宝宝量体温。宝宝发烧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法,帮助宝宝治疗。物理降温有好多种方法,我选了几种有效的物理降温法分享给大家。

第一种方法冰袋冷敷降温,这也是家长们最常用的,家长们在家中要常备冰袋,不使用时可放冰箱冷冻,拿出冰袋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将冰袋置于高热孩子的前额、两侧颈部,以尽快降低头部温度,避免高热对大脑的影响,这是冰袋治疗法。

第二种方法酒精擦浴,酒精可到药店购买。酒精的作用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

第三种就是用热水给孩子泡脚,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

发烧,是小孩的常见疾病,不管什么原因的发烧,作为家长都非常着急,希望能够快速退烧,殊不知退的太快,也不是什么好事。

为了给小孩退烧,很多家长甚至会采取一些江湖上流传的退烧方法,比如姜糖水发汗法,大量维生素C水法,喝大量果汁法,搓酒法等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是针对不太严重的情况,而且万一用不好的话,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但不能缓解发烧,反而会加重病情。

比如说,风热证用姜糖水,咽喉立马疼痛加剧,甚至失声。风寒证用大量果汁法,几乎是百分百加重咳嗽。

在临床这么多年来,我自己总结了这么几种小方法,应用范围非常广,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都可以应用,而且应用效果也非常好,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

医疗背景

第一种:藿香正气液贴脐

具体步骤:准备干棉球或者小布团,花生米那么大就行,如果都没有,用卫生纸也行,但是卫生纸容易泡烂了。

把市售藿香正气液(不含酒精的那种)打开,倒在干棉球上,不要太湿,会弄得全身和衣服上都是,也不要太干,太干没效果。

以棉球湿润为准,然后放在肚脐眼上,外面用胶布或者伤湿止痛膏固定。

如果干了,可以再换一块,大约八个小时后取下,如果过敏,可以提前取下,第二天可以重复使用这个方法。

适用范围:所有人,只要不过敏都可以用。

不管什么原因的发烧,都可以用,有时候在吃药都不能退烧的时候,加用这种方法,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另外,对于夏天受凉或者不明原因的腹泻,这个方法也有很好的效果。

医生医疗

第二种:芦根水

具体步骤:药房所售中药芦根,成年人一天的用量为200--300克效果就很好(我自己吃用过500克)。7岁以下小儿100--150克,3岁以下小儿用50--100克,1岁以下用30克。

用芦根和水放在一起,水比芦根高3cm就行,煮20分钟,去掉芦根不用,只用水,一天当中,不论次数,当水喝完就行,或者用这个水煮稀饭,做饭都可以。

适用范围:所有人,所有发烧类型。

这个水有芦苇的清香,味道有点甜,如果再加点糖,就非常好喝,小朋友都能接受。

而且在退烧的同时,可以大量补充水分,不容易出现病后阴虚津伤的情况,一举两得,退热效果比西药稍弱,但是效果很好,只要退下来,几乎不会出现反复发烧。

医疗背景

第三种:热水泡脚

具体步骤:苏叶20克,香附20克,枳壳15克,生姜30克,甘草10克。用水大火烧开换小火15分钟。

温度适宜后,泡脚大约20--30分钟。

适用范围:所有人群,但是太小的小孩会不太配合,家长视情况自行选用。这个方法不只是退烧,对简单风寒感冒,不吃药单泡脚效果就很好。

这几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确切,没有副作用,各位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用,这几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

另外还是药治疗原发病,病好了自然就不烧了

我家孩子一岁半的时候,跟题主说的情况很像,诊断是支气管肺炎,一开始呼吸粗,后来咳嗽有痰,医生建议住院输液,当时我看儿子精神状态挺好,并且真的不忍心这么小就给他输抗生素,就选择了口服抗生素治疗。连着三天,也是反复高烧,后来就慢慢降下来,从确诊到恢复,病程一共两周左右吧。

总结了一下,发烧只是表面症状,有多种疾病都可能导致发烧,常见的有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轮状病毒等),或者细菌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反复发烧是体内病情和自身免疫对抗的反映,如果没有找到病因进行控制,只是物理或者药物退烧,随着病情的进展就会出现高烧反复。

病情是一步一步进展的,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在发烧一到两天后,有些症状才会一步一步表现出来,如呼吸道感染会出现呼吸声音粗,慢慢咳嗽加剧,咽峡炎会出现嗓子红肿、咳嗽加重或者幼儿急疹会在身上起疹子等。

发烧期间,家长的护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细心留意孩子的状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高烧惊厥.

2.及时补水,如果不喝,可以用稀释的鲜榨果汁哄孩子喝点,有利于抵抗疾病。

3.细心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咳嗽,呼吸,皮肤有无疹子,嗓子是否有疱疹。

4.遵医嘱,按时俺俩按量服药。抗生素要按体重用药,认真按照次数服用。

5.家长要细心,冷静且有耐心。病情发展是需要时间的,物极必反,发展到最高峰,自然就有好转了,不可能今天吃药明天就能好。孩子发烧也是自身免疫在和疾病抗争,我们能做的就是助他一臂之力,帮他打赢这场仗。

以上,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小宝贝发烧家长都很心烦意乱。但是发烧不是坏事,像你说的有炎症。发烧是宝宝体内正在与病毒细菌抗争的一个过程,发烧可以刺激体内的防御力,是抵御细菌的积极行为。

那么,粑粑麻麻要注意的是:实时检测孩子体温,控制体温。退热贴,温水擦拭孩子的手心脚心,前心后背,腹股沟。给孩子多喂点水!只要孩子精神状态好,就没什么问题。小孩子的免疫功能发展的不够完善,体内抵御力时强时弱是很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心

最后,祝宝宝早日康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