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齐策翻译及原文

如题所述

战国策齐策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翻译】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好吧?百姓还好吧?齐王也还好吧?”使者有点不高兴,说:“我奉大王之命向赵威后问好,您现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岂不是先卑后尊吗?”赵威后回答说:“话可不能这么说。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详细

这段文字出自《战国策·齐策》,是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一番话。赵威后的提问顺序——先问收成,再问百姓,最后问齐王,体现了她深厚的民本思想。她认为,国家的根基在于百姓,百姓的生计又与收成息息相关。因此,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福祉,而百姓的福祉又是国家稳定与君主安宁的基石。

赵威后的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在那个时代,君主往往被视为国家的中心,百姓的生死福祸常常被看作是君主统治的附属品。然而,赵威后却将百姓放在了国家治理的核心位置,认为国家的繁荣与稳定,首先应该建立在百姓的福祉之上。

赵威后的这种观点,也体现了儒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她认为,君主的权力来自于百姓的授权,君主的地位也应该服务于百姓的利益。因此,她在回答齐国使者的质疑时,明确指出,如果舍弃了百姓和收成这些根本,而只关心君主,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赵威后的民本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国家治理和君主权力的视角。那就是,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不应该仅仅建立在君主的权力之上,而应该建立在百姓的福祉之上。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