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高考 还有三个月如何复习?理科

我的成绩特别差,想在三个月最大限度提高数学 物理 化学,请给我些建议~谢谢了

物理复习经验谈

答疑老师 dayi_wl3

高考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很多学生都可能怀有一种紧迫感,感觉100多天一会儿就将过去,准备呢,似乎并不显充分。看着不是十分理想的分数,不由的暗暗着急,不由的问为什么总缺一分效果,虽然同样付出了百般努力。有一些同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却能够应付自如,将自己的潜力最大程度的发掘。差别是什么?同学们缺少什么?在网校,同学们的问话,让我回忆以前高考前的日子。做为过来人,总有一些体会和心得。我希望这篇文章,能给需要方法的同学一个方法。

一种方法,它就在你旁边,而且有老师引导你在这样学习和复习。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理会其中蕴藏的力量的话,那就是被动的,意义不大。一旦你真正理解了,能在老师的进程的同时运用于自己独立的复习中,它就变成了主动的,能够给你带来迅速的进步。这种方法就是专题复习法。

专题复习就是把一类一类的相关问题集中起来,当作一个专题,用一些时间,把这个专题的内容吃透,弄清物理过程、物理原理和常用的解答该专题的题目的方法。专题复习的目的就是真正理解这一类的问题的方方面面,做到以后再也不会出现此类问题理解和解答上的严重错误。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一个题目哪怕只要把它的一些数值改变,它就成了另外一题,更不要说一些技巧性的变种。从这个意义上说,专题复习也就是通过有限的同类问题的解答分析,找到题目后面不变的“宗”。真正掌握了它,遇到新题,你也同样可以解决。物理试题中有创意的一些,也能因为你掌握了思考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理,而不再感到可怕。

有的同学可能说,老师带领我们也是进行的专题复习。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集中练习,促使同学们理解基础理论,熟练解题过程。但是,对同学每个人来说,这个过程并不完美。考试的时候,发现错误的题目少了,但分数依然不高,做错的一些问题还是不懂,另一些问题懂一点儿,但还有疑问。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的时候,对知识的吸收都不同,这种复习属于普遍性的,没有照顾到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有的地方比别人掌握的差一些,而有的相对又好一些。现在已经不是第一轮复习了,我们需要的是再第二轮复习中有针对性迅速的将知识点加深加广,而不是没有考虑的一视同仁。所以,我们的专题复习,是针对我们自己,针对我们不明白的问题,把它弄清楚,就像已经被我们牢牢掌握的知识点一样。

这里的专题和老师所讲的专题也有不同的地方。老师的专题就像我们课本上一单元一单元的内容的集合。而我们的专题,是“一类问题的研究”,更像是一个要找出一大堆同类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研究课题(不过这和研究课题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我们研究的是题目)。一个单元就可能有很多的我们所谓的专题,但是只有这个单元里,我们不理解的知识点的专题才是重要的。比如我们对自感现象理解不深,做题常常出错,那么就把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出过错的和重要的题目集中起来,在练习和思考中,发现知道但是并没有理解的物理规律,找到解答这种问题的一般途径,如从什么地方下手,用什么公式等等。这就是我们的专题。而都电磁学的我们不会出错的部分,就不需要这样集中处理。事实上,当我们对我们具体的专题有了解答的时候,自然会加深我们对这个章节的内容的理解。

有个现实的问题,如何才能知道这类题目是属于我的专题?确实,这需要我们对自己不困惑的地方有个了解,才能确定。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去发现自己的疑惑,那么“专题”就会慢慢走进你的视野。一个题目第一次我做错了,当时老师讲的,可能是听懂了。然而这一次,还是那一类的题目,我又错了。这种问题往往就是我们的弱点,里面有我们理解不够的物理理论。那么确定后,下一步就是集中各种练习、考试中这类题目,分析,计算,总结。其实,发现专题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你把从前的试卷拿出来,做错了的,只要不是马虎而错的地方,都需要你去思考,都是我们需要分析的专题中的题目。高考就剩100天了,没有具体的行动,就没有进步。

我从高考走过,在高考前的日子里,当我发现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就一直沿用,而且收获非常的大。给我一张试卷,一眼就可以发现哪里哪里我曾经专门“研究”过,只要怎么怎么做就可以解答问题。曾经在电路实验这一部分,我和很多数同学一样,总在选择电表量程上出错,因为根据估计值,有时似乎所给的电表中合适的不止有一个;还有计算上的一些问题,所以,我就专门的从试题上,从老师发的资料,自己买的资料上找到这一部分的的题目和相关叙述,最后,终于知道到底该选什么,为什么这么选,并总能比其他很多同学都快一些的解答出此类题目。

在高考前,靠着这种有选择性针对性的专题复习法,结合老师日常的引导,我高考物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只在一个选择题上马虎而漏选了一个选项,其他全对。这种方法并不是我创造的,其实很多前人都用过,不过是我掌握并运用了它。它对其他科目的复习也都很有效。同学们可以试试看。

最后,这100多天,一定要想办法过的充实而自信。无论采用自我激励的手段,还是其他的什么办法。拿破仑说过,自信可以让军队发挥十倍的力量。学习也是这样,保持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有两个观点,我认为比较重要。

一、抓“双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理解)

有许多同学说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我都知道,可做题总是出错。他们对于基本知识都仅仅停留在背诵上,其实对于一个基本概念你应该知道:为什么要引入这概念,如何引入,定义、公式、单位与相关量的关系等。例如加速度概念:1、为了描述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2、考虑相同时间速度的变化量或相同的速度变化量所需时间。3、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所需时间的比,即速度的变化率。4、单位:米/秒2。5、加速度与位移、速度的变化没直接关系,即位移、速度或速度变化量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无关,前者大加速度可能大也可能小。对于一个基本规律也应该知道:为什么要引进这个规律、成立条件、规律内容(包括文字、公式、图像)、检测(使用器材)。如牛顿第二定律:

1、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2、惯性参照系、低速成立。

3、内容:F=ma。

4、实验的检测(略)。

对于规律的文字表述,公式或图象要能熟练地互换,即知道公式或图象应可以用文字表述出来,反之亦然。

即对一个物理概念、规律、现象应该追根溯源,这样才可算是掌握基本知识。

二、注意图象

图象在表述物理规律或现象时,直接明了。现在高考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对于图象应从四个方面去理解:

1、坐标轴的物理意义。

2、斜率的物理意义。

3、截矩的物理意义。

4、曲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另外图象也包括在分析某个物理问题时画出草图以助分析。

这两点我觉得确实非常的实用。高中物理重视基础的理论,也重视过程的分析;学习的时候注意把基础理论和题目练习起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很有益处;作图则是力和运动等章节最重要的分析工具。顺利复习,顺利高考!
高考化学复习经验

答疑老师 dayi_sx6

又是一年的高考将至,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大家的复习效果将对考试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我结合我在网校当老师的经验和当初自己高考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相信可以为大家的高考冲刺有所帮助。

一、复习总体建议

1、根据主干知识,注重基础知识,夯实双基。

2、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把握高考命题走向。

3、抓住学科特点,强化实验能力。实验题的考查重点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复习重点是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考生要注意常见仪器的规格与使用、常见物质的制备、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多种基本操作的组合、实验的安全性等。

4、密切联系实际,关注与生产、生活及社会紧密联系的问题。

5、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当地注意学科间的综合问题。现阶段高考学科间综合题主要还是以单学科知识解答具体问题,多知识点的运用都是常识性知识。

二、重要题型的复习

化学考试中,一些题型是历年必考的。根据我当年高考的经验,在复习的最后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不能再停留于将书本上的知识一章一节的看下去,而是要针对这几个重要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已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题型一:推断体——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推断

有机推断题是中学化学习题中常见的重要题型,又是历年高考题中的“重头戏”。此类题目知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题型新颖灵活,解题能力要求高,难度较大。在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析、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

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有机物的性质,而有机物性质不仅是结构的体观而且反映了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变的关系。因此有机物的推断不仅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对烃和烃的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的掌握水平,而且可以进行比较全面的能力训练。

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的推断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推断同分异构体的结构;

2、根据相互转变关系和性质推断物质结构;

3、根据反应规律推断化学的反应方程式;

4、根据物质性质和转化关系推断反应的条件和类型;

5、根据高聚物结构推断单体结构;

6、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物质;

7、根据有机物用途推断物质。

推断的方法一般可采用顺推法和逆推法。

题型二:化学速率和化学平衡

这个题型又分为几个方面

1、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

关于电解质中的问题,有难度。我先举一个离子:

0.1摩每升的碳酸氢钠溶液当中,各离子浓度地大小怎样?

这个问题实际上大家都应该见过,很典型。要做好这个题以及此类题,我们需要掌握好两个知识,一个是电离,一个是水解。我这里简单阐述一下,通常水解是微弱的,水解比较强的是极少数的。根据我在网校辅导同学的经验来看,大家解题时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夸大水解,实际水解通常都是弱的。有些有两步水解的,通常是第一步水解大于第二步水解,还有就是第一步电离大于第二步电离。碳合氢根离子来讲,浓度怎么比较,就是我刚才讲的0.1摩的每升碳酸氢当中,碳酸氢根离子又电离又要水解,哪一个起主导作用,碳酸氢根离子是电离占主要还是水解占主要,大家应该知道,碳酸氢里面的水解是弱性的。因此,我们实验证明整个溶液是弱碱性,碳酸氢根电离是占优势,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排序就不难了。

2、化学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

化学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几乎历年高考必有。首先要把理论和规律搞清楚、搞懂,课堂上以及网校的老师都给你们作了不少补充,属考试范围的都要搞清楚。另外找一些题型,各样都有,进行归纳,把他们当作模子,考试时把这些模子搬出来就是了。关于规律,课本上有讲叙,可以看书。另外要会结合图象,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每一个具体问题都能画出图象图,达到一个平衡的时候改变一个因素,v正v逆怎样变化的,这些都要做到心理有数的。最基础的计算必须会,起始转换和平衡,起始也可以是起始物质的量,也可以是起始浓度甚至起始的体积,这些我们经常利用到。

题型三:化学试验题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设计题:

首先我还是要强调一点:试验设计不单纯是设计,他以基础知识为基础,所以搞懂基础知识很重要。比如象气体的制备、检验、抽样,如何除杂,怎样控制反应速度,这些都是基础知识。但是这些知识都是零散的,在各个章节之中,最后的复习时间,我们就是要从以设计题为专题,把这些基础的知识总结归纳起来。以后的复习,要针对自己没有搞懂没有掌握的基础知识,考试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要能够立即联系上相应的知识。你基础知识搞懂了,加上一些经验,对于试验评价和试验设计问题就不难于应付了。

2、试验题:

考试中的实验题大多不会离开课本中的。所以现在你可以去复习一下课本中的实验内容,但是重点要注意细节。另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很重要,是首要掌握的。找出以前的试卷特别几个区的模拟试题,把自己出错的知识归纳一下,那么归纳后的知识就是你要重点复习和重点突破的。对于一些平常少见的花时间比较少的但高考作要求的试验题也必要花一些时间在看看。

题型四:计算题

化学计算是化学高考内容中五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高考说明中规定化学计算要考以下八方面的内容:掌握有关原子量,分子量以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掌握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特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以上化学基本要领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近四年,五次的高考化学试题中,有关化学计算没有偏题,没有怪题,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难题,考查的有关化学计算都是最基础的,为什么有的同学感到复习化学计算比较困难呢?

就是还没有明确化学计算不是计算,首先是化学,只不过是用数学的手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因此,化学计算是以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载体,定量的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离开了化学基础知识,谈不上化学基本计算。

但是,化学计算有自己的特色,它是区别于物理计算和生物计算,化学计算重点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具体的说应该是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数的个数;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气体的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将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应用到化学方程式中的适量计算,过量计算,差值法计算中来。

因此,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本计算,就成为高考化学计算之重点。

需要提醒各位同学的是,化学考试的题型不只上述几类,我这里只是归纳出最重点的几个,对于其他的,同学们应该根据上面的例子,自己归纳总结。要知道,自己总结的知识,才是自己掌握的最好的知识。

二、几个常问的问题:

我在辅导大家的化学复习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常常被问起,他们不是某一两个知识点的理解,也不是上面那些题型的归纳,而是复习的一些基本“战略“,现在我将他们整理出来,相信对大家有所帮助。

1、离考试时间已经越来越近,现在用不用做模拟题?

原则的说从现在开始一直到高考前,大家都不要放下手中的笔。以往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有些同学到最后(高考前夕)不再做模拟题而是看相关的资料,结果由于练习少,解题的速度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等他感受到这一点,再去恢复做题的速度就非常的吃力,原则上量不要太大,但要保持适度的练习。

2、如何分配考试时间呢?

从时间来看综合考试时间是2.5个小时,应该说一卷的时间用1个小时左右,甚至更短就够。从答题的顺序来看原则上还是应该按照顺序从前往后做,因为在命题的时候试卷的编制是容易题在前,难题在后。如果你碰到一道题完全没有思路,你也可以暂时把他空过去。但是这道题很可能如果花了很长时间审题的话,还是应该尽量不要轻易放弃去。最后再剩余的时间里不要忘了再次考虑。

3、化学书应该怎么看,是先看一遍书再做还是做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再翻书?

实际上这两方面应该结合在一起,首先我们应该对教材非常的熟悉,对教材每一个问题的阐述非常的准确,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又会发现可能某些理解不够深入,这时候带着问题再回去看你会有新的感受,所以对教材我们应该是先梳理之后,然后带着问题再反复的看。

4、看以往几年的化学考题,这对复习有帮助吗?

吴琼老师说:近几年的高考题应该说在近期大家确实应该认真的做一做,但这种做一定是真正的理解,同时以它的变形在多给自己出几个为什么,使我们对高考题从它命题的意图到解决的方法,到表述都能够非常准确的表现出来。

5、化学公式太多了,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吗?

化学的公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跟我们学语文需要记住字一样,就是化学的符号,语文的句子,这就是化学的方程式,首先你要理解记忆,写字你要准确的表述出来,化学也是一样,化学方程式要结合现象和过程记忆,而不是死记的过程。把它记牢了表述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所以可能通过先整理,然后结合实验的过程去记忆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三、结语

我在网校当老师的这段时间,常常有一种感觉,就是大家都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这让我很受感动。我一直认为要想成功,积极性是首要的条件。但是各位同学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心态的调整,因为高考考的不单单是各位的智商,还包括各位的情商。当我们在某次考试考出高分时,不能得意,而应该总结经验,而当我们某次成绩偏低时,也不能气馁,而是总结教训,再接再厉。现在到高考还有近三个月的时间,希望各位同学抓紧时间,戒骄焦躁,祝愿各位高考顺利。
浅谈高考数学的复习

云南 李大任

直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考试官员尚未透露高考数学命题方向.去年高考数学试题难度偏大,今年是否适当降低难度呢?由于高考是全国性选拔人才的国家考试,随便减小难度恐怕很难,特别是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和重庆大学等名牌大学要招尖子生,就有可能对个别考题增大难度系数,以便使高考成绩拉开距离,让这些名牌大学招到尖子生,这些名牌大学的影响力不可低估,更不能掉以轻心,要从严从难训练才能保证高考考出好的成绩来.

无论高考数学命题怎样改革,都不能丢掉基础,丢掉教材.教材是基础,很重要,是重中之重.教材是出题的依据,一定要把教材弄懂、熟透.有的考生连教材里的习题都不会做,还做什么《黄冈秘诀》、《笑傲高考》和《优化设计》……岂不叫小鱼吃大鱼,吃得下去么?

从现阶段看,还是以教材为主的好.教材是获取知识、学到方法的源泉.教材里的习题不仅要会做,而且要熟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有的考生学习不踏实,会做,做而不对.做对,又不全面,还是要漏分.会做,还要会联想.高考数学陈题很少,总要有些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就是研究高考数学的核心.高考是全国选拔性考试,具有范围广、覆盖面宽的特点,考题的知识覆盖面达百分之七十左右.复习却要百分之百地复习,一个知识点也不能漏,不能猜题,猜题有害无益.有的高考数学补习专家说,他能猜到高考数学试题的百分之八十,这完全是骗人的假话,千万不能相信.高考试题属于特级保密范围,泄漏高考试题是要犯法的,谁敢以身试法呢?

从我40年辅导高考数学的经验看,高考数学还是有重点的.哪些是重点内容呢?例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反函数;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最大值及最小值;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及反三角函数等函数.每年都要对函数多项内容进行全面考查,分值在60分以上.为什么函数作为高考数学的重点内容呢?因为大学第一年要讲微积分,首先从函数讲起,这里有个衔接性问题,函数是重点道理大致如此吧.

高考数学无论是选择题、填空题还是解答题,每一道考题考查单一知识点很少,即使一道小小的选择题,也要尽量多考查几个知识点,增加题目的综合性,说高考数学难就难在这里.举例说,求三角函数周期性问题,教材里只局限于求 型三角函数的周期,而高考试题中出现了这样的试题:

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等于( ).

A. B. C. D.
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等于( ).

A. B. C. D.
教材里求周期公式 显然不够用了.由此看出,高考数学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又符合考试要求,把三角公式和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很巧妙地结合起来了.

在高考数学试卷中,运算能力的考查遍及各种数和式,包括实数、复数、集合式、整式、分式、根式、指数式、对数式、三角式和极限式等的运算,要求考生对各种运算法则熟练掌握、运算准确、迅速快捷.因此,在高考前必须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只有多做题,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达到稳操胜券的目的.

从数学教材和老师的教学实践看,教材有教材的缺点,老师有老师的不足.老师传授知识,照本宣科,对于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很少作系统的剖析,连教材都是轻描淡写,这是老师的不足;教材编得好的是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模式,至于它的种种变化仍没涉及,其他的常用方法,如演绎法、反证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分类讨论法和数形结合法等等,都没有作系统的阐释.数学的思想观点,在教材中也没有作系统的讨论.在老师传授知识过程中,有赖于考生自己去领悟,吸收和受用.如果考生领悟不了,吸收不进去,在高考面前就显得软弱无力.所以,每个考生对待每种数学方法都要加紧演练,力争考出优秀成绩向祖国人民汇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01
是大学的,成绩一直都不错,有12年的应试教育学习经验:

以下是我个人见解

应试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是做题,高中除了题,还是题,现实点,一切面向考试,你是毕业班的,一定要做高考模拟题和历届的考试题,一定要做有详细答案分析的那种,不然的话,你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对了,为什么错了。一点要把每一道题彻彻底底弄懂,用本子记下自己的错误。

所以 少买辅导书,多买练习册,多做升学考试题。

我认为初中、高中所取得的成绩与你所做过的题目成正比,高中的学习除了题还是题,老师都逼得你要疯。

学习这东西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捉住了他的本质,一切迎刃而解,当然要捉住他的本质,还是要基于做题的基础上,所以我这个过来人,语重深长的告诉你,要多做题。如果你还是有一种朦胧的感觉,那么说明你还没有捉住它本质,还是多做点题吧。不光要做而且每一道题都要彻彻底底地弄懂,绝对不能对同样题型的题再范错误,要把错误与自己为什么这个范错误用本子记下来,考试前看看,很有用。而且要多做不同的题型,所谓见多识广,就是这个意思了。

所以应该多做题,而不是看题,辅导书是用来看的,而不是用来做的,你应该买高考模拟题,而不是辅导书。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以上心得体会仅供参考,但希望能帮到你。祝你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2-24
不知你的考卷是哪个省市的
以北京卷为例:数学多看书,例题和课后习题,选择、填空得体基本都是书上题的变形。立体几何证明题,前两问是拿分的题,好好看定理。
理综:看往年卷和考试说明上的题型事例,例如:基本上每年填空第一题都是物理看刻度的题,把这一类知识都看一遍。有针对性的复习。
难题偏题别费脑子,有那工夫还不如把没记牢的概念、定理看看呢。
最后祝你考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