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是皇上的什么?

如题所述

太子是皇上的儿子。

太子和皇帝大部分是父子关系,也有个别是叔侄关系、兄弟关系。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在国外经常称之为皇储。在封建王朝太子的地位在朝廷中仅次于皇帝,他们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东宫的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还拥有一支类似于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太子诸率”(唐制)。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嫔一样,有正式的封号,如太子妃、良娣、孺人等。

太子和皇帝之间的矛盾自古就是难以解决的问题,皇帝往往以“不类己”的原因将太子废掉,其实对于一个强势皇帝来说,立一个“不类己”的皇帝会以立一个“类己”的皇帝好很多,比如明成祖朱棣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就是因为其“不类己”,结果朱高炽和其子朱瞻基创立了仁宣之治。当然,立太子之事要结合实际而言,因为人是会随着环境而改变的,立一个合格的太子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8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法定继承人,称太子或世子。两汉,皇帝与诸侯王的继承人皆称“太子”,[1] [2] 但惟皇储称“皇太子”。汉以后,诸侯王的继承人改称“世子”,“太子”成为了皇位继承人独有的称呼。封建社会的太子,在朝堂其地位次于皇帝与宰相,拥有监国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官。
需要指出的是,“太子”并非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皇帝赋予的身份。只有获得“册封”(见下),才会取得太子的身份。
因被册封者与皇帝关系的不同,与太子类似的的称谓有“太孙“、”太叔“、”太弟”等。太子多为皇帝的儿子,少数为皇帝的侄子或养子。元代不谙中国礼法,闹了弟弟是哥哥“太子”的笑话。
第2个回答  2022-03-08
西汉以来,诸侯王的继承人也是“太子”,称为“王太子”,如曹操为魏王时立曹丕为王太子,司马昭为晋王时立司马炎为王太子。
皇太子一般来说是皇帝的儿子。在宗法制严格的时代,只有皇后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能被册立为皇太子。皇帝没有儿子,也可以将侄子(侄子以养子的身份)或者养子立为皇太子,如汉哀帝刘欣就是由侄子被叔叔汉成帝刘骜立为皇太子。
元朝是比较特殊的,继承人无论与皇帝是什么关系,统统立为皇太子,如元世祖忽必烈赐给孙子元成宗铁穆耳皇太子宝即立其为皇太子而非皇太孙,如元明宗和世瓎立弟弟元文宗图帖睦尔为皇太子而非皇太弟。
一般来说,无论是“皇太子”还是“王太子”,都只能有一位;但到了民间,由于文化水平不高,老百姓不懂这个,一般将皇帝的儿子都俗称或者统称为太子,所谓“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就是此类。
另外,由于对少数民族政权的丑化,故意搞乱称呼,如金国名将完颜宗翰,是皇帝金太宗的堂侄,即皇帝堂兄的儿子,与直系皇族血缘已经很远了,根本没有继承权,也被称为“大太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3-07
太子是皇帝的长子,是继承皇位的人,与皇帝是父子关系。
第4个回答  2022-03-07
太子是皇上的儿子。是未来皇帝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