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个人生平是啥样的?

如题所述

张仲景(约公元150 -219 ),原名机,字仲景,以字行。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人。据史料记载,年轻时曾跟从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青出于蓝,医术远超其师,终成汉代贡献最大的临床医学家。张仲景医术精湛,素为诸家所称颂。相传汉献帝初,张仲景被举孝廉,建安年间官居长沙太守,因此被人呼为张长沙,他的方书亦被称为“长沙方”。相传他常常在公堂之上为人诊病,如今的"坐堂医”由此得名。张仲景一生的著述十分丰富,可惜大部分都已失传了,只留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综称为(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一书,撰成于东汉末年,然而其具体之年份却难于考证。今多据其自传推断,其著述应始于建安10年(205年)之后,终于建安15年(210年),另有观点认为,“建安纪年”为建安12年,则著书应是在建安20年以后。尚有人认为建安乃建宁之误,则著述应始于建宁10年(178年)之后。张仲景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做出巨大贡献,创造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张仲景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镇平县一带)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9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第2个回答  2018-01-09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他特别表明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医学,请允许他扎扎实实地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因为医学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张仲景还为后人树立了淳朴无华、勤恳踏实的学风。《伤寒杂病论》著述风格朴实简练,毫无浮辞空论,对后世中医著作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