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孩子数学思维怎么培养?

如题所述

一、培养兴趣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好比有的孩子喜欢吃冰激凌,有的孩子反而喜欢吃汉堡一样,每个孩子的爱好都不同,对于讨厌数学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学习成绩肯定不好,因为他们从心里就抵触数学的存在,这样怎么可能把数学学好呢?

这里分两类人,一类是一开始对数学有学习兴趣,但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的挫折太多了,很多的知识点没记牢,最终跟不上其他人的步伐,在数学学习中成为了掉队的那一员。对于这类人,只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辅导,让他们把曾经没弄懂的知识点复习一遍,掌握它就可以让他们重新拾回数学的学习兴趣。

还有一类人是,第一次接触数学就很抵触,对于这类人作为家长就需要给孩子进行辅导,从生活中感化孩子对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应用数学的例子,让孩子知道学习数学是必要的,不然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对于这些自己都无法适应,寸步难行。从生活中的例子慢慢感化孩子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没有那么抵触之后,就可以一点一点辅导孩子的功课了,相信不久的将来,孩子在数学领域的学习也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二、三维能力的培养

想学好数学,必须掌握三维能力,尤其是凭空想象能力!

这点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很困难,但是必须要克服,因为数学三维能力对于解答各类数学题,真的太重要了。比如解答一道棱形题,你需要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出棱形的模样,这就是数学的思维能力,如果你想象不出这个图形,那解题你就比别人慢了一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6
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买点漫画书有关数学的。或者报个数学的兴趣班。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第2个回答  2020-11-07
1、运用练习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
3、多总结多练习
第3个回答  2022-04-03
从进行积极的说理训练入手
小学数学中有些知识容易混淆,对于这部分知识,我发现用说理训练的办法效果就很好,尤其是口头说理训练不仅能避免错误,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在说话当中,大脑在不停地运转,那么大脑运转的过程同时就是思维的过程。
记得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时,对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内容学生经常出错,为了减少错误,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说理训练的方法。讲授完相关内容后,我进行了一定的启发,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改写方法说出自己是如何做出的详细步骤。经过这样的口头说理训练,学生学得有条有理,这节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培养二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圆面积”时,教师先领学生复习了长方形面积的求法,然后创设情境:如把圆平均分成16份,就会拼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如果再把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就会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那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呢?这种设问有很高的思维价值(因为弄清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是推导公式的必备条件),有利于调动全班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人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人人都有言可发。
然后,教师集中全体学生的智慧和正确的意见,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由于学生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方形和圆的空间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就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由此可见,在教学中精当的设问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设问应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来设问,并要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来设问。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现规律,学会知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原则。
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从感性认识入手
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等都是在实践和理论很严谨的条件下推出的,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是,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偏小,缺乏生活经验,对抽象的事物很难理解,学习起来就比较费劲。但是我们要知道,感性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根本,复杂、抽象的知识需要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理解,才能得以认识。所以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来源。因此我在教这些知识时,注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充分感知,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譬如:在学习“角”这个概念时,为了让学生快速、形象、准确地获得关于角的知识,我前一天就通知学生带上一些工具: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剪刀、扇子等。课堂上,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三角板、五角星、打开的剪刀以及张开一定角度的扇子,从这些实物和模型中抽象出角。接着我又用粉笔进行了另外的实物演示,两根粉笔头对头,固定一根,另一根旋转后就形成了一个角。这样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最后,我鼓励学生用自己手边的笔、尺子等工具创造不同角度的“角”,学生饶有兴趣地积极实践,通过鼓励学生自己操作,不仅使他们形象地感知了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同时,通过感知,学生的脑海中也形成了对抽象概念的形象理解,学生逻辑思维也就自然形成了。

如何培养二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

重视实际操作,调动思维发展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以动作开始的,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动作的思维特点,处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直观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进行具体的动手操作和其他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教学“33-8=?”时,教师拿出3捆小棒(10根1捆)和3根小棒让学生摆,学生从这些小棒中拿出8根小棒,单根不够拿出8根小棒,就把1捆小棒打开与3根合在一起是13根,13根拿出8根剩下5根,原来的3捆打开1捆还有2捆,得25根。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在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如果个位数不够减,要从十位中拿出一个10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减。实践证明:教学中引导学生手与脑有机结合起来,能开拓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把教学思维贯彻到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的双重性。
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单纯的教学数学知识不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是数学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我们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和引导,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之,教师不注意这一点,就会违背规律,使学生逐步养成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所以,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贯彻到教学中去。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首先,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其次,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实际提出深浅适度的练习题。
4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师要做好沟通工作,帮助完善学校现有沟通机制。
教师要做好沟通工作,就是要能够了解自己学生现有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让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探索中去。那么,针对学校现有沟通机制的欠缺,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进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明确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沟通人、沟通方式和可能的沟通渠道,然后将自己的这些想法与学校负责人长期有效的沟通,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追踪,促使学校帮助完善沟通机制和渠道。
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现代的互联网工具,建立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渠道,让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保持有效性,也可以建立意见反馈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平台上自由发表创意性想法,并将这个平台的运行情况告知学校负责人,促使他们相信这一平台存在的时效性。最后,教师可以就班上的人员,组织内部沟通协调部门,让班上的学生来进行学生之间的沟通,然后自己与这些负责人进行沟通,收集意见,汇总分析,然后进行反馈。
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环节
要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小就喜欢数学、学好数学,首先应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其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提高学生对教师们的信任度。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学生中具有很高的信任度,学生就对老师肃然起敬,就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向师性”。
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认真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仔细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绝不能挖苦、打击,甚至体罚学生。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欢乐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如在讲乘法口诀时,教师可创设一个“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数小棒”的活动情景,并由学生根据实际情景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会产生浓厚兴趣,就会在不断探索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以及相关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