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李世民宠爱的长孙皇后,她最后是怎么死的?

如题所述

长孙皇后,字观音婢,洛阳人。听到长孙皇后的“字”,大家是不是感觉非常奇怪?长孙氏虽然生在洛阳,但她却并非汉人,而是北魏皇室宗亲,本来姓拓跋。后来,作为鲜卑族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进行全盘汉化的改革中,将宗室之长赐姓为“长孙”。从此,便有了“长孙”这个姓。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曾在隋文帝、隋炀帝期间担任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等重要职务。其母高氏是北齐皇室乐安王高劢的女儿。长孙家无论是在北齐,还是在隋朝都可以说是极其显赫。

生在如此显赫的大家族中,长孙皇后本来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没想到就在她八岁那年,父亲突然去世,留下了孤苦无依的她和哥哥长孙无忌两人。

所幸,他们有一个好舅舅,就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高士廉。高士廉不但收养了他们兄妹,还将他们视作自己的亲生骨肉,对他们悉心栽培。

在高士廉的悉心栽培下,长孙无忌变得足智多谋,而长孙皇后也变得知书达理,秀外慧中。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喜欢结交四方豪杰,而长孙无忌就是他的座上宾。高士廉发现李世民并非池中物,于是将当时年仅十三岁的长孙皇后嫁给了比她大三岁的李世民。

说来,长孙皇后还是非常旺夫的。《新唐书》上说,就在两人新婚不久,高士廉的小老婆曾在长孙皇后居住的房间外看到了一匹高二丈的骏马。出现这等怪事,高士廉不知是福是祸,便找人占卜,占卜师说:“《坤》顺承天,载物无疆;马,地类也;之《泰》,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又以辅相天地之宜。繇协《归妹》,妇人事也。女处尊位,履中而居顺,后妃象也。”也就是说,将来长孙皇后一定会大富大贵,甚至成为皇后。

众所周知,李世民一生十分坎坷,虽然文治武功都卓尔不群,但却有一个太子哥哥李建成处处压他一头。为了夺取皇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李世民破釜沉舟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在玄武门之变中,作为一名弱女子,长孙皇后不顾生死跟随丈夫参加了这场极其凶险的政变。就在李世民带兵厮杀时,她就在一旁激励、抚慰将士,大大鼓舞了士气。

长孙皇后不但胆识过人,而且明辨是非,擅长规劝。

众所周知,唐朝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诤臣,就是魏徵。魏徵擅长诤谏,他给皇帝提建议的时候从来不管皇帝高兴不高兴,爱不爱听,他只管说他的。

尽管李世民是一个虚心纳谏的好皇帝,但有时候也看不惯魏徵这种做派,因为魏徵常常搞得他威严尽失。

有一次,魏徵冲撞了李世民。李世民怒气冲冲地回到寝宫对长孙皇后说:“我迟早会杀掉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问其缘故,李世民回答说:“魏徵这个老家伙动不动在朝堂上羞辱我!”

没想到长孙皇后却突然回到更衣间,换上朝服,向李世民拜了三拜,并连连道喜。

李世民大惊,问其缘故,长孙皇后解释道:“臣妾听说,君主圣明,臣子就会正直。如今魏徵能够直言不讳地劝谏,是陛下您圣明的缘故,我怎么能不道喜呢!”

李世民听后,心中大喜,从此开始更加重用魏徵了。长孙皇后此举,也成就了一段贤君良臣的佳话。

长孙皇后见证了李世民从青涩男孩逐渐蜕变成一位贤明的帝王的艰难历程,并在李世民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这一切,李世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李世民虽然后宫有佳丽三千,但所有的宠爱都给了长孙皇后一人。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突然病逝,年仅三十六岁,一代贤后就此陨落。

长孙皇后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呢?恐怕和她生育太多子女有关。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女性生育太多女子,子宫变薄,腰部受损,非常伤身,甚至影响寿命。

长孙皇后产下长子李承乾时,年仅十八岁。也就是说,她从十八岁到三十六岁的十八年间一共生了七个孩子,相当于两年多生一个孩子。如此密集地生孩子,再加上她曾患有“气疾”,身体又如何吃得消!这也给后世女子敲响了一个警钟,虽然喜欢孩子,但还是要量力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4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感情有多深,看完你就明白。

虽然李世民的风流韵事很多,有前朝公主杨妃,有二婚再嫁的韦贵妃,有亡弟李元吉之妻七王妃,有杀弟仇人的女儿阴妃,有才女徐惠,有后来君临天下的武媚娘……但无论从婚姻、经历、子女等哪一方面来看,他的最爱恐怕都非长孙皇后莫属。

婚姻

帝后婚姻、嫔妃入宫,往往与政治利益、权势斗争、官职地位、私欲膨胀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双方目的往往都不纯粹。但长孙皇后与李世民的婚姻,却称得上良缘,既门当户对,又符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主要是两人还有感情基础。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威震突厥的右骁卫将军,母亲北齐皇家宗室之女。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是唐国公,母亲是北周皇族。长孙皇后与李世民,两家权势地位不相上下。

长孙皇后的伯父早年就很欣赏李渊妻子窦氏的睿智大气,曾劝说弟弟长孙晟与李家结亲。在长孙晟去世,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兄妹和母亲,被同父异母的兄长赶出家门,寄居在舅舅高士廉家。年少的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布衣之交,关系非常要好。高士廉见经常跟长孙无忌一起出入的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外甥女许配给他。当时李家还没有起兵反隋的打算,因此这段婚姻谈不上笼络势力、政治联姻。

另外,依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的兄妹感情和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的友情来看,在长孙无忌的影响下,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在婚前应该已彼此了解、仰慕,甚至见过面。大业九年(613年),十三岁的长孙氏与十六岁的李世民完婚。这年纪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由此看来,这段感情说是青梅竹马也不为过。

相互慰藉相互扶持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李世民的母亲窦氏跟随李渊征辽,在涿郡意外病倒,李世民衣不解带地照顾母亲,可窦氏仍在五月过世。六月兵部侍郎斛思政谋反逃往高句丽,与其交好的高士廉被贬到岭南交趾。一方是李世民的亲生母亲,一方是长孙皇后情同慈父的舅舅,新婚燕尔的小夫妻同时遭到生离死别的打击,在逆境中相互慰藉,他们的感情越加融洽。

在李家起兵反隋之后,李世民南征北战,先后讨平了薛举父子、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和王世充等势力,受封天策上将,威望势力直逼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因过于耿直,多次拒绝李渊宠妃们给娘家人讨要财宝和官职的请求,遭到后宫嫔妃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联合谗害,逐渐被李渊疏远。长孙皇后眼见在外浴血征战的丈夫腹背受敌,便常常在宫中出入,孝顺高祖李渊,同后宫妃嫔交往,以缓和矛盾。正是源于长孙皇后在后宫斡旋,配合萧瑀、李纲等人在外朝的支持,李渊才一直没忍心对李世民下死手。

同生共死之决心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斗争白热化,李世民下定决心除去李建成。六月四日凌晨,李世民率领秦王府八百将士在玄武门设伏。一直站在丈夫身后的长孙皇后,这次出乎意料地陪在李世民身旁,并亲自勉励慰问将士们,以示同生共死之决心。

李世民登基后,生过一场重病。长孙皇后悉心照料,昼夜不离左右,甚至将毒药系在腰间,准备“若有不讳,亦不独生”。

贞观八年(634年),某夜柴绍突来告变,唐太宗立刻穿上盔甲要出门。长孙皇后不顾自己病体虚弱,立即紧跟唐太宗身侧。左右侍奉的人竭力劝说,但长孙皇后只顾念着李世民的安慰,执意相随。后来事情虽然解决了,但长孙皇后却病情加重。皇太子请求大赦为皇后祈福,唐太宗立即应允,但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反对,无奈唐太宗只好请普光寺法师昙藏入宫为妻子祈福。好在不久之后,长孙皇后病情逐渐好转。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值得爱且影响很深的女人。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病逝。自13岁嫁给李世民,23年来她一直在他身边患难与共、尽心竭力,是唐帝国最完美的夫妻档。战场上,他戎马倥偬、屡立战功,赢得天下;后宫中,她孝事高祖、恭顺嫔妃,提供助力。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杀弟,长孙皇后更是亲自去激励将士,安抚人心。在李世民大为光火,一定要杀了敢在朝堂上侮辱自己的魏征时,也只有她能劝得住盛怒下的皇帝。知道自己大限将至,长孙皇后留下遗言,劝谏皇帝重新起用房玄龄,同时慎用家兄长孙无忌.

与唐太宗最后诀别.她用尽气力对太宗说:“我的家族并无什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 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所以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 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须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德才并举、有情有义,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第一贤后。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病情加重,李世民亲自到石壁寺礼谒禅师,又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392座,为妻子祈福。在长孙皇后病逝后,李世民亲自撰写碑文。

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命人在九嵕(zōng)山南腰开凿石洞,采取“因山而葬”的形式,把皇后安厝(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浅埋以待改葬)进去,定陵名为昭陵。并决定把昭陵也作为自己的归宿之地,等他驾崩后与皇后合葬。并开始了大规模的陵寝营建工程。在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为解思忆之苦,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昭陵。这一点也能看出李世民很是爱长孙皇后。

李世民与诸多女子的风流韵事,让后人或津津乐道,或嗤之以鼻,人们对他到底更爱哪个女子也众说纷纭。其实,不需要多少论证,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相知相守、生死交付的二十三年,其浓情深意,早已说明一切。

第2个回答  2021-02-24

长孙皇后,生卒于601年—636年,出生于长安,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对贞观之治的出现居功甚伟。她利用自己对李世民的影响力,多次为朝臣、宫人化解危机,平息李世民的怒火。


长孙皇后是一位充满智慧、荣宠一生、优雅大气与妩媚活泼并存,且骄傲自负得可爱的贤后。


贞观八年(634),长孙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宫(在今陕西麟游)避暑时,身染疾病,且愈来愈重,服用了很多药物,但病情却并未缓解。


这时,在身边服侍的太子李承干就向母亲提请用赦免囚徙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却遭到皇后的坚决拒绝。她说: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规。如果可以随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会有损于国家的政体,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我岂能以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


太子听罢,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亲的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转告给了太宗。太宗听后,感动得涕泪交流,泣不成声。


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弥留之际,与唐太宗最后诀别。她用尽气力对太宗说:我的家族并无什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所以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须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


说完不久,就死在后宫立政殿。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

第3个回答  2021-01-25

如意公主是隋炀帝杨广和萧后的女儿,因为聪明伶俐,深得父母的喜爱。如意公主自幼就对李世民情有独钟,俩人是青梅竹马,彼此之间自然也有很深厚的感情。隋朝年间,四处战乱,李世民和父亲前往太原一带驻扎,防止突厥乘机进攻。如意公主美丽大胆,她一心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俩人在感情方面历经波折。李世民和宇文成都俩人都很喜欢如意公主,宇文成都更是频频展开攻势,但是,如意公主一直中意于李世民。后来,如意公主被赐婚于宇文成都,如意公主为了自己的爱情,结婚当晚她逃婚了。宇文成都并没有因此而憎恨如意,最后为了如意公主,宇文成都不惜为她而死。

后来,李世民因为家族和政治因素娶了长孙无忧,但是李世民和如意的感情并没有因此改变。乱世之中,俩人依旧相知相爱,对李世民而言,如意永远都是他心中的初恋。历经波折后,俩人终于成婚。

太子听罢,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亲的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转告给了太宗。太宗听后,感动得涕泪交流,泣不成声。

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弥留之际,与唐太宗最后诀别。她用尽气力对太宗说:我的家族并无什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所以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须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

武媚娘表现欲望强烈,太想抓住李世民的心了。武媚娘知道李世民酷爱书法,尤其喜欢飞白体。武则天为了讨好李世民,下苦功练习书法。她的飞白体,已经练到了大家水平。武媚娘知道李世民酷爱宝马,就去研习驯马术。

李世民宫中有一匹宝马,名曰狮子骢。狮子骢性烈如火,没有能驯服它。武媚娘自告奋勇,表示能驯服狮子骢。武媚娘对李世民说:“我先用铁鞭抽它,如果它还不服,就要铁锤砸它。如果它还不服,就用匕首捅它。”

第4个回答  2021-02-02
她本来就身患重疾了,她的儿子李承乾还起兵谋反,一怒之下她便驾鹤西去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