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提醒公众要警惕考证广告,背后存在哪些猫腻?

如题所述

其背后存有三种猫腻,分别是教学类收割韭菜、证书不具备社会价值能力和收集个人信息。

考证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因为社会中的很多岗位的确是真真的需要入门的证书,那么央视所提醒大家并不是这些正规并且合法的证书,而是提醒大家不要被他人所欺骗。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警惕的情况有以下三种。

一、考证不是目的,收割你的学费才是真正的目的。

第一种情况就是,有些所谓的考证机构,他们是根本不具备教学资格的,并且早期他们会为了吸引学员报名,会夸大自己的教学能力,比如说包考包过之类的话语。

但是等到他们大批量收取学员的学费之后,这些教学者就会消失掉,因为他们的真正目的只是为了大家的学费,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是属于一种网络诈骗,所以大家报考的时候,一定要审核教学机构的资质。

二、推广的证书毫无社会价值,目的还是为了学员的学费。

一些教学机构,他们是真正的能够帮助学员提供证书的教学,并且学员们也能够得到对应的证书,但是等学员们得到这样的证书之后,却发现这些证书毫无作用,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

所以我们在报告证书之前,一定要通过官方的渠道多去了解这些证书的真正含金量,避免被黑心的教学机构所误导。

三、虚假的考证广告链接存在伪装功能,目的就是为了窃取报名者的个人信息。

大家要明白一个概念,就是我们的个人信息是可以被贩卖用于赚钱的,但是前提就是这些信息具备一定的数量,从这点出发,就形成了网络上的一种伪装链接。

骗子们会制作出类似的考证广告,并且还有对应提交申请资料的选填项,而一旦我们无法分辨这些虚假链接,就会无意中将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从而后续会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推销电话。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只需要做到不点击任何来路不明的考证广告,实在需要考证就去官方指定的地点报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6
今年1月,中国国家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发布了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声明,明确了“家庭教育指导师”未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该网站开展的相关培训属于职业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不属于职业资格类、技能评价类的培训。
央视新闻在调查中还发现,2021年7月到今年2月,全网有关家庭教育指导师舆情信息达到374632条,其中,负面舆情信息100929条,占比超过四分之一。而在负面舆情信息中,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存在虚假宣传的占比也达到五分之一。
第2个回答  2022-03-16
猫腻在于很多考证广告都会泄露个人的电话隐私,会让很多的人通过微信来加你,并且很多也都是骗子会要你交取押金,会导致自己人财两空,考证的证书没有含金量。
第3个回答  2022-03-16
会读取信息,自己的信息会被曝光,个人的身份证,准考证号或者是兴趣爱好,这些基本的资料都会被读取会让这些广告公司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