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下李广

个性,精辟,独到,请勿复制粘贴,谢谢合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能成为传奇诗句的主人公当然也是传奇的人物。坊间流传李广是一个豁达大气之人,打我不以为然,从他赋闲在家的表现和他万年市场自怨自艾来看,他应该是那种自信,孤芳自赏但却长期不得志的人。李广飞将的名字是胡人给的,可见他在边关威望之高,声势之隆,但他在几次大阵仗前却慌了手脚,我想他给是个善于游记精于计谋但却缺乏大规模指挥能力的人。我个人还是很敬佩他的,他被俘虏之后明知回转讲难得知仍然逃回汉朝,且他能射箭穿石从个人勇力和节操来时我觉得他还是很值得欣赏的要是一句话概括他的话,我觉得是一个传奇色彩浓重的悲情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3
李广就是西汉时期的飞将军。飞将可以指卫青与霍去病,但在李唐时期多指李广。
评价:广乃浮夸好名之辈,为弓弩材官军曲侯尚可,不能为将。败军之将何以言勇,丧军之人尤可起复,党羽多也

【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守备往击吴王军队时,广为骁骑都尉。
吴王者刘濞也,濞少时有功封王,辖吴地三郡,善治理,盐铁铜国营,治下太平,素有贤名,为政宽厚,免民赋免田税,卒践更辄与平贾,不轻贱百姓,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庇护他郡逃亡奴仆,解放其等并予以庶人身份,故能集众,军力可怖。初,吴王度淮与楚王,遂西败棘壁,乘胜而前,锐甚。梁王恐,遣六将击之,又败梁两军,士卒皆还走。条侯周亚夫畏其军力不敢轻出,坚壁昌邑南。梁数使报条侯求救。条侯不许之,而募游侠为军轻兵断吴军粮道。联军数破城壁不得,粮尽而溃,降者众。楚王戊自杀,吴王濞退至江东,后为越人诱杀。
广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於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後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於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馀骑饹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後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其後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馀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馀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於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後韩将军徙右北平。於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居顷之,石建卒,於是上召广代建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广复为後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後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乡,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後期,当死,赎为庶人。
後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於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原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於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後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车,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太史公曰:惜哉名将,天下无双!
第2个回答  2014-02-16
至于李广是不是大英雄,是不是能力出众,看看当时的人们是怎么说的,灌夫在田蚡的宴席上闹事时,田蚡就对灌夫说,你辱骂程不识,李老将军与程不识一同掌管宫廷禁军,你就不给你最敬重的李老将军一点颜面。当时灌夫是说平时骂程不识不值一钱的,可见当时将领对李广的看法,评价(他们可是掌握第一手资料的,而且都是行家)
  
  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
  
  武安谓灌夫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今众辱程将军,仲孺独不为李将军地乎?
  
  如果卫青,霍去病,程不识带4千骑兵与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相遇,是怎样的情形呢?李广与匈奴激战一天一夜后,时广军几没,杀伤匈奴多少?汉法以首级论军功,只以取得的首级多少论杀敌多少,“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战场主动权在匈奴一方,而且是弓箭战,匈奴人在博望侯军过来前,已经将阵亡士卒带走,李广每次出击几乎都是这样的情况(不然就是寡不敌众被打败),杀敌再多也没军功。 楼上的,抄那么多有什么用啊!希望您能满意谢谢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6-02
李广是汉朝时期的名将,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汉文帝十四年李广因从军攻打匈奴有功拜为中郎,景帝时任北部边疆七郡太守,武帝时期曾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与匈奴作战。
唐德宗时将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史称武成王庙六十四将,飞将军李广就位列其中。李广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战功显赫,威武一世,却一直未被封侯。后人感叹:“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一,政治觉悟低
汉景帝三年,景帝采纳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减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由此引发了七国之乱。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率兵平乱,在平乱中李广表现神勇,斩将夺旗,立下赫赫战功,还解救了被叛军围城的梁王刘武。
梁王为了感谢李广的解救之恩,授予李广“梁王将军印”,梁王授印一是感谢李广的解救之恩,二是有拉拢李广之意。而李广却莫名其妙接受了梁王的封赏授印。
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弟弟,在母后窦太后的支持下曾想争夺储君之位,在面对七国之乱时,景帝和梁王还可以合作平叛,但是平叛之后,汉朝形式变化,汉景帝首要防范的就是梁王刘武,而李广缺接受了梁王的将军授印,在景帝眼里相当于李广接受了梁王的招揽,政治上站在了景帝的对立面。
二,功勋不显著
李广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但是却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同时汉朝军功体制仿秦朝军制,军功要考虑斩敌首和自身损失的平衡,李广在这方面并不出色。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四路大将各领兵一万出击匈奴,这是汉武帝时期首次向匈奴腹地发动进攻。四路大将,轻车将军公孙贺兵出云中无功而返;骑将军公孙敖兵出代郡损兵七千而归。骁骑将军李广兵出雁门全军覆灭,并且自己被俘,后来侥幸逃脱;只有车骑将军卫青兵出上谷,直捣龙城,斩首七百余人,取得了汉朝反击匈奴的第一场胜利。由此可见在四路出战的大将中,李广损失最为惨重。
关注公众号《历史的烛光》,每天的历史故事,丰富你我彼此的生活
第4个回答  2014-02-16
只能说生不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