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从古到今一直都是辉煌的吗?为什么?

上课要用 知道的来 多说点最好有资料

是的,可以从很多方面说:五伦十教:是孟子对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提出的行为规范:君惠臣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三纲五常:由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表现了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尊卑和隶属关系。“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1)仁爱孝悌;(2)重义轻利;(3)谦和礼让;(4)真诚有信。此外还有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

  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影响:儒家的这种道德规范体系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伦理道德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

  儒家理想人格的两个层次: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圣贤。圣贤包括两个层次的人格追求,即圣和贤。圣指圣王,主要是最高统治者追求的人格目标,其典范人物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贤指道德修养较高的人,是一般士大夫和普通百姓所追求的人格目标。由于圣王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所以儒家理想人格更侧重于适合广大民众的贤人。

  儒家对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要求:心存仁义;智勇诚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坚守节操。

  儒家倡导君子人格的主要目的:儒家把君子塑造为众人切实可行的效法榜样,激励世人积极进取,朝着理想人格努力奋斗。

  第五节 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

  古代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特征:(1)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3)主张德育和智育相结合。

  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把“明德”发扬光大,使自己始终要保持向善之心;要求人们将向善之心推广开来,去亲爱广大的民众;要求人们不懈地修养自己,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大学》提出教育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实际就是八个学习阶段的具体目标,反映了儒家所设计的从加强个人修养开始,然后推己及人,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程序。其中“格物”是整个教育程序的起点,“修身”是中心环节、关键环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修身的具体方法,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最终目的。

  古代教学的主要原则和方法:(1)因材施教:就是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各尽其材。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是孔子。(2)启发诱导:是一种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从古到今一直深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欢迎。(3)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学、思结合的原则也是孔子最早提出来的。(4)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5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早期的原始文化到后来战国的百家争鸣,到隋唐时期的繁盛,一直到现在。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华文化圈、儒家文化圈,这一地区除了中国,还包括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地。
  中华文化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是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
第2个回答  2013-11-05
当今世界四大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闪族含(犹太和阿拉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圈。其中中国文化是历史最长的、没有间断过连续的文明。中国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而成的。春秋战国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和谐发展也有着指导作用,中医治病的理念的优点也越来越在现代实践中体现出来了。
第3个回答  2013-11-05
应该是